张岩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阶段的牙周病常受到忽视,可引起牙支持组织长期感染,炎症频繁发作,不仅损害口腔系统的咀嚼功能,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1]。为此,本文着重研究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应用在牙周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未开展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时收治的55例牙周病患者及2017年1月开始施行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时收治的55例牙周病患者。其中,系统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为(36.23±4.37)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3.20±0.56)年。常规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为(35.21±5.17)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3.24±0.7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向患者宣导牙周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病房卫生等。系统组给予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教育,内容包括:①讲解菌斑和细菌在牙周病中的滋生原理;②食物残留和牙垢等物质对牙周组织的危害;③宣传和普及牙周病的其它相关知识;④如何控制细菌在牙周组织的滋生和防护措施等。教育方法包括面对面交流讲解、发放宣传折页、观看相关宣传片等;(2)口腔卫生干预。包括①督促患者坚持漱口,使用正确的刷牙方式;②引导患者使用牙线,把牙刷无法清除的食物残留彻底清除;③合理使用牙签。牙签较为尖锐,使用时应注意力度,避免戳伤牙龈部位导致感染;(3)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询问患者的需求及心理变化,及时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4)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进食后,需把残留在牙齿部位的食物残渣清洁干净,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饮食应禁烟禁酒、避免食用生冷、刺激和过硬的食物。
1.3评定标准(1)牙周健康状况评定: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前后4 w对牙周的健康变化进行分析,包括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牙龈指数等;(2)护理满意度:使用内部问卷调查方式,非常满意:85分以上;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两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牙龈指数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15例,满意38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非常满意8例,满意34例,不满意13例,总满意度为76.36%(42/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0,P=0.002)。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的疾病,包含牙周齿槽骨、牙骨质、牙龈等组织的一种慢性感染疾病[2]。牙周病的病理与宿主细胞、细菌和环境有关,其中牙周的细菌及细菌衍生物是导致牙周病发生的主要因素[3]。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质量的改变,牙周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4]。若想较好地防治牙周病,就应当加强对牙周病知识的了解,养成良好的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口腔自我保护功能[5]。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口腔护理干预后,实施系统口腔护理的系统组的牙周健康状况明显胜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常规组,且系统组的护理满意度96.36%明显胜于常规组的76.36%,两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考虑可能是:通过对牙周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口腔卫生干预、心理干预等护理方法,能很好地提高患者自身的口腔保护意识,使患者拥有健康的卫生习惯及良好的刷牙方法,以达到口腔健康的目的。说明系统口腔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增加患者对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提高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