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莲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 可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为进一步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 本院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研究, 重点探讨了优质护理对患儿肺功能及预后转归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 X胸片检查见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升高, 白细胞(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排除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肝炎病毒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肺部疾病的患儿。按照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7例;平均年龄(4.2±2.8)岁, 平均病程(1.6±0.8)d。观察组中男27例, 女18例;平均年龄(4.1±2.9)岁,平均病程(1.5±0.9)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 包括病情监测、控制体温、持续吸氧、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临床表现、体征及各项生理指标), 予以吸氧和利尿药物, 降低心脏负荷;出现昏迷、惊厥等症状提示颅内压升高, 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抢救。②合理调整患儿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患儿采取半卧位, 家属协助进行叩背, 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治疗, 稀释痰液;同时给予持续吸氧, 氧流量为0.5~1.0 L/min,严重缺氧患儿予以面罩吸氧, 控制氧流量为2~4 L/min。③合理控制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 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注意合理搭配, 主要摄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避免喂养辛辣刺激性食物;婴幼儿按需喂奶, 以免引起呛咳导致窒息发生。④耐心、亲切和患儿交流, 予以关爱和支持, 稳定患儿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利用玩具等吸引患儿的注意力。⑤根据患儿病情状况及家属特点开展健康教育, 向其介绍疾病知识、诊疗情况及护理要点, 通过个体化健康宣教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临床护理干预后第7天,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情况。肺功能检查项目:FVC、FEV1、PEF、FEF25%~75% 。疗效判定标准[6]:痊愈:患儿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体温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体温下降;无效:症状及体征未明显改善, 或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和95.6%,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临床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儿FVC、FEV1、PEF、FEF25%~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 %)
表2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F V C(L) F E V 1(L) P E F(L/s) F E F 25%~75%(L/s)对照组 45 1.66±0.40 1.82±0.55 3.72±0.79 1.90±0.68观察组 45 3.44±0.58a 3.02±0.46a 5.75±0.69a 3.61±0.72a t 16.9477 11.2270 12.9827 11.5828 P<0.05 <0.05 <0.05 <0.05
临床上, 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方法主要为镇咳、平喘、化痰及抗感染等[2-5]。然而仅通过治疗手段效果并不理想。优质护理是护理人员结合患儿病情与操作流程进行科学、有序干预, 通过建立优质护理服务体系, 转变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可以为患儿提供连续、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6-8]。优质护理干预过程中, 护理人员按照操作流程科学开展护理工作, 对病情进行严密监测, 对患儿的体位进行全面指导, 合理控制饮食, 在生理及精神层面上给予患儿支持和鼓励, 护理期间, 护理人员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嘱咐患儿家属做好预防性保护措施, 能够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和95.6%,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临床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儿FVC、FEV1、PEF、FEF25%~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9]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说明夯实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 重点突出临床护理的个性化及优势, 通过主动、连续、全面的优质护理进行干预, 能够有效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实施优质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干预,可以改善肺功能及预后转归情况, 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1]沈静, 金菊英.基于个体差异化评价的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病人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6, 14(18):1893-1896.
[2]翟晋慧, 李文晴, 董建英, 等.支气管肺炎合并重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18):46-47.
[3]孙卓.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60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5):30-31.
[4]孙小红.优质护理实施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护理中对肺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5):753-754.
[5]何燕.优质护理干预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护理对肺功能的影响分析.医学信息, 2015, 28(7):80-81.
[6]余琴.优质护理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中对其肺功能和治疗效果影响.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1):8003.
[7]宋菲.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的影响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2):214-215.
[8]韩宏梅, 邢凤霞, 刘文静, 等.探讨优质护理干预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对肺功能的影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11(10):156-157.
[9]马拥军.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影响研究.医药, 2015(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