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林虎 梁国良 方军 刘敏恒
众多严重疾病均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氧气不足等呼吸道并发情况, 急诊气管插管能够确保急诊抢救患者呼吸道通畅、供氧充足[1,2]。然而急诊抢救病人由于自身严重疾病,机体多处于强烈的应激反应, 易引发人机对抗, 严重影响气管插管的效果。为避免患者人机对抗影响急诊抢救效果, 准确、快速、有效的镇静显得尤为关键。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均为临床常用的镇静药物, 咪达唑仑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等优点, 其缺点是注射过快可导致呼吸抑制, 影响患者通气情况[3,4];右美托咪定兼具镇静、镇痛效果, 且无呼吸抑制作用[5]。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序贯联用在急诊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 各22例。A组男10例, 女12例;年龄44~80岁, 平均年龄(56.8±7.83)岁;大面积脑梗死2例, 肺部严重感染6例, 脑出血6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8例;B组男10例, 女12例;年龄45~78岁, 平均年龄(55.9±7.65)岁;大面积脑梗死4例, 肺部严重感染5例, 脑出血6例,COPD 7例。C组男11例, 女11例;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56.9±7.88)岁;大面积脑梗死3例, 肺部严重感染5例,脑出血6例, COPD 8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合并严重循环衰竭、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及心肺复苏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A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静脉推注, 原液静脉泵入:首次静脉推注负荷剂量为0.05 m g/k g, 后续持续微泵, 剂量为0.02~0.08 m g/(k g·h);B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将200 μg右美托咪定稀释至48 m l生理盐水中, 首次静推负荷剂量为0.2~1.0 μg/k g, 后续持续微泵, 剂量为0.2~1.0 μg/(k g·h);C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序贯联用:首次静推负荷剂量为0.05 m g/k g,后续持续微泵右美托咪定, 剂量为0.2~0.7 μg/(k g·h)。当患者下颌松弛后停止给予负荷剂量, 由熟练医师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操作后, 持续静脉泵入以上镇静药物, 使患者的镇静程度至满意深度(R a m s a y)3~4分。当患者收缩压/舒张压<90/60 m m H g(1 m m H g=0.133 k P a)时, 给予补液扩容,严重时给予持续泵入多巴胺。当患者心率<55 次/min时静脉注射0.5 m g阿托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 记录三组患者镇静达标时间, 记录三组患者镇静前后、插管前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 计算△1H R、△2H R、△1M A P、△2M A P, 记录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患者镇静效果比较 A、B、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0.9%、59.1%、95.5%, A、C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C组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镇静达标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A组△1H R、△1M A P均高于B组、C组, 且C组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H R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2M A P低于B组、C组, 且C组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镇静效果比较[n(%),±s]
表1 三组患者镇静效果比较[n(%),±s]
注:与B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一次插管成功率 镇静达标时间(s)A组 22 20(90.9)a 12.0±4.3a B组 22 13(59.1) 26.2±5.2 C组 22 21(95.5)a 11.1±3.3a
表2 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s)
注:与C组比较, aP<0.05;与A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1H R(次/min) △1M A P(m m H g) △2H R(次/min) △2M A P(m m H g)A组 22 26.5±4.6a 23.5±5.8a 5.4±2.0 4.7±1.5a B组 22 16.6±3.8a b 8.4±3.3a b 5.0±2.2 10.6±2.1a b C组 22 21.1±4.2 14.5±5.7 5.2±2.1 6.9±2.2
2.3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A、B、C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2.7%(5/22)、9.1%(2/22)、4.5%(1/22),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诊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其自身病情特殊性, 多处于缺氧应激状态[6]。患者应激状态往往增加气管插管的难度, 此时, 镇静作用十分重要, 而如果镇静不充分则会导致气管插管呛咳, 加速患者心率、升高患者血压, 若镇静过度则会引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7-9]。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是临床常用镇静剂, 药物作用特点突出, 各有利弊, 本研究将二者序贯联用, 并于单独使用的效果进行比较, 效果显著[10]。
本研究结果发现A、B、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0.9%、59.1%、95.5%, A、C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C组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镇静达标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HR、△1MAP均高于B组、C组, 且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HR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MAP低于B组、C组, 且C组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序贯联用的平均心率差及平均动脉压差介于两者单独使用之间, 咪达唑仑的使用对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 而与右美托咪定联用则可以减少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同时发现A、B、C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2.7%、9.1%、4.5%, 该结果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一致, 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序贯联用不仅起效快, 还可有效避免咪达唑仑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
综上所述, 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序贯联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镇静起效快、且对循环系统影响小, 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许惠娟, 彭清雄, 潘道波, 等.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可视喉镜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3):475-477.
[2]孙百尔, 冯健, 倪松石, 等.咪达唑仑序贯右美托咪定在R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观察.交通医学, 2017, 31(4):324-326.
[3]王琳, 徐艳.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插管镇静中的应用对比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25): 56-57.
[4]崔莉.低剂量咪达唑仑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在硬腰联合麻醉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32):68-69.
[5]白波.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在小儿斜疝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7):83-84.
[6]许晶, 刘广涛, 李海泉.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特别健康, 2017(13):25-26.
[7]梁宇杰, 杨香芳, 王小青, 等.咪达唑仑联用芬氟合剂与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术中预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效果对比.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63):12424-12425.
[8]黄建成, 闫苗, 钟强, 等.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降低依托咪酯肌阵挛发生率的临床应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4):477-479.
[9]王滢, 郑晓春.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用于小儿斜疝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基层医学论坛, 2018(8):1079-1080.
[10]陈莹昊.右旋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S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