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探究

2018-07-04 03:46:30叶翠清梁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力图机采血凝

叶翠清 梁芬

人体的血液中含有多种成分, 每种成分都具有特定功能,必不可少, 例如血小板, 经常应用在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功能异常性疾病的治疗中[1], 医院中的血小板主要来源于献血者身上, 重复多次机采血小板可能会对献血者自身的血小板功能产生影响[2], 引发疾病, 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多次机采血小板是否会影响血小板功能, 使献血者献血更加放心, 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8月1日在本站献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机献血次数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首次机采血小板, 观察组多次机采血小板。观察组男19例, 女11例;年龄22~53岁, 平均年龄(35.56±8.10)岁。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5.28±8.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用到的仪器包括:贝克曼血凝分析仪、德国罗氏Reflotromplus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深圳迈瑞BC 3000 plus血细胞计数仪、美国Haemos cope公司分析仪及其配套软件等。利用血细胞分离机、MCS采集单臂穿刺外周血小板>2.5×1011/L(250 ml左右), 采集时血流速度需控制在80 m l/min, 全血∶血液=11∶1, 之后加入枸橼酸钠进行抗凝处理, 以1600 r/min速度离心5 min, 分离出上层清液, 保存在冰箱中。血栓弹力图检测方法:在Rapid血栓弹力图试剂瓶中加入蒸馏水20 μl, 混合均匀, 结合说明书将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放入测定杯内, 再将枸橼酸钠340 μl加入其中, 测量血栓弹力图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献血者采血前后的血栓弹力图指标和血常规指标, 血栓弹力图指标包括血凝块形成时间、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达到某一强度的最大振幅、血凝块达到某一强度的速率;血常规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总蛋白、血细胞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栓弹力图各指标比较 采血前,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栓弹力图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 观察组血凝块形成时间、血凝块达到某一强度的最大振幅、血凝块达到某一强度的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属于正常范围内。见表1。

2.2 两组血常规各指标比较 采血前,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常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观察组平均血小板体积(12.64±0.84)f l、血小板分布宽度(12.43±2.25)f l以及血小板计数(159.57±40.64)×109/L与对照组的 (11.21±0.70)f l、(11.20±2.21)f l、(210.26±42.64)×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属于正常范围内。见表2。

表1 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血凝块形成时间(min) 凝血反应时间(min) 血凝块达到某一强度的最大振幅(m m)血凝块达到某一强度的速率(d e g)观察组 30 采血前 1.61±0.30 0.80±0.08 60.23±3.54 69.59±2.24采血后 2.03±0.58a 0.81±0.07 61.59±4.21a 63.95±4.26a对照组 30 采血前 1.62±0.29 0.80±0.09 60.31±3.52 69.48±2.31采血后 2.41±0.48 0.81±0.06 57.48±4.34 66.58±4.52

表2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名 例数 时间 血浆纤维蛋白原(g/L)血浆总蛋白(g/L)血细胞压积 平均血小板体积(f l)血小板分布宽度(f l)血小板计数(×109/L)观察组 30 采血前 2.84±0.45 76.26±6.34 0.45±0.07 11.23±0.74 11.18±1.54 211.56±55.34采血后 2.25±0.41 75.58±6.61 0.45±0.08 12.64±0.84a 12.43±2.25a 159.57±40.64a对照组 30 采血前 2.85±0.44 76.31±6.23 0.45±0.08 11.22±0.72 11.19±1.53 211.41±55.05采血后 2.27±0.40 75.49±6.58 0.45±0.07 11.21±0.70 11.20±2.21 210.26±42.64

3 讨论

“机采”是目前血小板的主要采集方式, 能够延长血小板保存时间, 提高血小板的纯度和浓度, 减轻输血者的不良反应[3,4], 提高输血质量。通常情况, 人体血小板的生成、破坏系统处于动态平衡, 在外周血中, 老化的、成熟的、年轻的血小板同时存在[5-7], 比例稳定, 血常规检测值能够反映凝血过程, 判断血小板功能。

多数人都有定期献血的习惯, 但是对献血安全性存在顾虑, 部分研究显示[8,9], 多次机采血小板会降低血小板计数, 但是其降低后的数值仍处于正常区间内。正常情况下, 血液中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总蛋白、血细胞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区间是 2~4 g/L、60~80 g/L、≥0.36、9~13 fl、9~17 fl、≥150×109/L[10-12], 本次观察组献血者采血后的平均血小板体积(12.64±0.84)fl、血小板分布宽度(12.43±2.25)fl、血小板计数(159.57±40.64)×109/L以及血凝块形成时间(2.03±0.58)min、血凝块达到某一强度的最大振幅(61.59±4.21)mm、血凝块达到某一强度的速率(63.95±4.26)de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上述数值都处于对应的正常区间内, 说明多次机采即使会影响血常规指标, 但对血小板功能基本无影响。究其原因在于, 多次机采血小板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 增多血小板边缘池释放量, 增加血小板分布宽度、体积, 减少血小板数目。

综上所述, 多次机采血小板可能会导致部分血常规指标数据发生波动, 但还在正常范围内, 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不受影响, 但为了让多次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更加安心, 可定期检查其血小板功能。

[1]顾亚军, 鞠晓青.机采血小板对无偿献血者血细胞、血清FIB、D-二聚体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13(21):3089-3091.

[2]严蔡红.多次献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26):130-131.

[3]罗宏山, 任俊.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单独及其联合输注对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血栓与止血学, 2016, 22(3):321-323.

[4]赵欣欣, 蒋奔, 宁一明, 等.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5, 17(1):23-25.

[5]徐焕铭, 赵冬阳, 郝一文, 等.保存期内机采血小板的生理活性及功能的分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 23(3):856-860.

[6]朱莉丽.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4):738-739.

[7]王敬波, 胡旭梅, 王伟, 等.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浙江临床医学, 2015(6):870-871.

[8]郭建生, 麦伟珍, 莫心南, 等.预约式机采血小板采集模式的方法与探讨.现代医院, 2017, 17(1):139-140.

[9]刘建华, 胡咏梅, 胡亚男.机采血小板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17):2698-2699.

[10]赵丙全, 刘名霞, 焦安秀, 等.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膜表面CD62P及血栓弹力图变化分析.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5,38(2):103-106.

[11]陈乐丹, 陈李, 郑盈盈, 等.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血液安全风险分析.中国输血杂志, 2017, 30(1):80-82.

[12]苏俊.机采血小板对无偿献血者血常规指标的影响.中国乡村医药, 2015(8):61-62.

猜你喜欢
力图机采血凝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英语文摘(2021年4期)2021-07-22 02:36:30
血栓弹力图在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
时空观指导下的模块整合教学——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力图称霸的美国》为例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早熟机采棉育种现状分析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