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文佳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中,基础教学课堂已经不简简单单是老师直接灌输知识给学生这样的过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保证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实际教学质量自然也无法保证,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必须想出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围绕在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题展开论述。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把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初中的化学老师也要充当“引路人”的角色,积极推动学生去主动思考课堂的学习内容,努力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求知欲。
一、利用有趣的化学实验导入课堂
化学学科十分强调通过化学实验来验证相关假设并得出相关规律,而初中生处于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年龄,一些变化明显的化学实验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能够对一些化学反应有直观的体验和理解。富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可以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年级化学课本讲到《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章节时,为了更好的教授学生氧气的化学性质,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金属镁条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色光芒,并且释放大量的热量,产生白色的固体。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一步一步启发学生,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并且让学生们自主探求,在化学课本中找答案。如果学生们遇到困惑,这个时候老师再给学生们指点迷津,这样既可以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还能够让学生们更深入的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由于农村学校对于化学材料的存在不足,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己玩的电光花,这是利用燃点较低的金属粉末制作而成的,燃烧时火星四射,联系农村城镇的生活教学让学生更加理解化学内容。
二、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兴趣
化学课程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这就要求学生们能够开动脑筋,多加思考,才能不断提高化学的实际应用水平。二要让学生们开动脑筋的好方法就是老师在讲化学专题的时候,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们去自由探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初三年级化学课本讲到《酸和碱》这一章节时,在做“盐类水解”化学实验时候,老师问学生一个问题“盐类物质是由酸和碱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得到的,那么盐类物质就一定是中性吗”。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盐类物质,比如食盐是中性物质,但是面包糕点中用到的碳酸钠是碱性物质。学生们通过把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相结合,就会得到不错的答案。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找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化学的知识,还要注重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培養,并且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老师要加强对已学知识的连贯性的培养。比如在人教版初三年级化学课本中学到《自然界的水》这一章节时,在具体的“化学式和化学价”的专题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回忆之前教授的一些常见化学元素的表达符号:氢,氧,钠,氯,钙等。然后在学生们回忆起这些基础元素表达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们去默写一些由这些基本元素表达的化合物:水,氯化钠,过氧化氢,氯化钙等物质。等学生们对这些化学基本物质有一定掌握以后,老师再去讲解化合价的本质是什么,这样通过联系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升学生的兴趣
现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丰富化学学科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集合了视频,图片,文字,动画等多感官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解一些教室环境下难以实现的化学反应时候,老师可以通过视频演示的方法给学生们观看,这样通过对学生多感官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印象。还有一些在生活中观察不到的基本结构,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年级化学课本中《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学习时,学生们因为第一次接触到原子和分子这样的微观物质的专题时候,会觉得所学知识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这个时候需要老师通过PPT展示等方式,把原子和分子的模型通过动画等方式展示出来,这样直观形象的表达能够让学生们对物质的组成和原子的奥秘加深理解。并且在展示完一些基本知识点以后,老师可以跟进,布置一些课堂小练习,这样学生们在课堂练习以后能够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
通过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比如课堂中设置一些疑问,鼓励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利用有趣的化学小实验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加深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标的素质教育理念实施以来,加强课堂以学生为本体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要通过对化学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们的化学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韩朝阳.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途径[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05).
[2]邓晓鸿.论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J].教师,2013(10).
[3]李勇.粉煤灰混凝土耐硫酸及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
[4]马志成.温州地区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性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02.
[5]董全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之我见[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8.
[6]赵雁波.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7]宋立彬.初中化学概念的课堂教学模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