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宝,王 燕
(1.莱芜市中医医院两腺外科,山东 莱芜 271199;2.莱芜市中医医院肿瘤内科,山东 莱芜 271199)
甲状腺乳头状癌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癌病理类型,有关数据调查发现经过首次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有20%~90%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和复发常见的部位是颈中央区[1]。目前临床上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没有出现cN0情况的治疗是否采用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还在讨论中。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160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诊断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60例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在2cm以下,质地柔软[2],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27例,女133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48.5±10.2)岁其中单一病灶患者145例,多发病灶患者15例,手术方式:114例采用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6例采用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14例采用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5例采用峡部切除加双侧次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1例采用姑息手术。
术前对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检查、颈部彩超、喉镜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及胸片等,部分患者还需进行CT检查。若患者为单侧腺叶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以及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若患者为双侧腺叶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全甲状腺切除术以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若一侧为良性一侧为恶性,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以及对侧次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再加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观察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如年龄、肿瘤直径、性别、病灶数量以及有无包膜浸润等。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0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57例,转移率为35.6%。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以及有无包膜浸润之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病灶数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n(%)]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以往转移凭借的是医师的触诊,临床诊断误差较大,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可将淋巴结定位精确到2~3mm,同时超声和CT检出的敏感性在50%~70%之间[3]。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以更加彻底清除患者的病灶,降低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160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57例,转移率为35.6%,表示临床医师需要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延迟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以及有无包膜浸润之间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病灶数量无关(P>0.05),说明最大程度切除患者的病灶,尽可能将患者的肿瘤直径缩小,对于45岁以下是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预防,观察患者的包膜情况在没有浸润之间进行手术切除,以此改善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采用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是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年龄在45岁以下以及肿瘤直径在1cm以上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1] 黄 辉,徐震纲,王晓雷,等.淋巴结临床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后颈部复发模式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5,9(10):771-775.
[2] 赵 铭,刘善廷,孟昭忠,等.中央区清扫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6,8(6):785-786.
[3] 董文武,张 平,崔俊帅,等.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C].//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8(1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