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素花 任文来 姜瑞芬 代晓霞
(文安县农业局 河北 文安 065800)
1.1 试验对象。防治对象为黄瓜霜霉病;供试黄瓜品种为“津绿3号”。
1.2 环境条件。试验安排在文安县兴隆果蔬专业合作社温室中进行。该试验地种植黄瓜多年,霜霉病每年均有发生。试验地土壤略偏碱性,肥力均匀,播种前施腐熟鸡粪约45m3/hm2,蔬菜专用复合肥约400kg/hm2。试验黄瓜于2016年7月下旬定植,密度约为4.5万株/hm2,植株长势一致。试验开始时正值结瓜盛期,霜霉病已零星发生。
1.3 试验设计与安排
1.3.1 试验药剂。试验设试验药剂组、对照药剂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药剂为25%嘧菌酯SC(azoxystrobin),由陕西先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25%嘧菌酯SC(azoxystrobin),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生产,空白对照采用清水进行喷雾。
1.3.2 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试验共设5个处理,各处理用药量见表1。其中施药剂量为制剂量。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1.3.3 小区安排。各处理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5 m2,每处理重复4次。
1.3.4 施药方法。采用喷雾法施药,对植株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施药器械为没得比超绿型背负式喷雾器。
1.3.5 施药时间和次数。共施药3次,施药日期分别为2016年9月29日、10月8日、10月15日。试验开始时正值结瓜期,植株下部叶片已经发病。喷药液量为1 125 L/hm2。试验期间未使用其它药剂。
1.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4.1 调查时间。试验开始时(9月29日)植株已经发病,因此先进行病情基数调查,第3次药后7 d(10月22日)进行药效调查。
1.4.2 调查方法。每小区选4点,每点2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病害分级标准如表2。
表2 病害分级标准
1.4.3 药效计算方法。根据各小区的病叶数、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对各小区的防治效果进行反正弦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并用SSR法进行多重比较。病情指数=Σ(发病叶数×相应病级数)×100/(调查总叶数×9);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其中:CK0为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
1.4.4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对黄瓜生长有无药害,以及对黄瓜生长有无促进作用等。
1.4.5 对其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试验期间观察各试验药剂对其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2.1 病情指数。由表3可见,试验开始前各小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发病基数在1.68~1.81。用药3次后7 d调查,空白对照小区的病情发生较重,平均病指上升为14.52,而各药剂处理的病情得到较 好的控制,平均病指在2.60~3.54。
表3 25%嘧菌酯SC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结果
2.2 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25%嘧菌酯SC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225 g/hm2、281.25 g/hm2和 337.5 g/hm2的防效分别为 77.07%、79.78%和82.87%,对照药剂25%嘧菌酯SC(先正达)的防效为80.13%。3次用药后,试验药剂处理区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叶背的霉层减少,而空白对照区病情相对较重,平均病指上升为14.52。
2.3 差异显著性。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试验药剂25%嘧菌酯SC高、中、低3个剂量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5%嘧菌酯SC(先正达)281.25 g/hm2的防效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药剂25%嘧菌酯SC 3个剂量处理之间,其高剂量337.5 g/hm2的防效显著高于低剂量225 g/hm2的防效,而与中剂量281.25 g/hm2的防效无显著差异,中、低剂量间的防效无显著差异。
2.4 药害观察。试验中观察,该药剂的各试验剂量对黄瓜安全无药害。
通过以上试验可见,25%嘧菌酯SC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药剂,推荐施用剂量(有效成分)为225~337.5 g/hm2,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用,施药时使植株叶片的正反两面应均匀附着药液,病重地区与其它药剂交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