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继林
“丝绸之路”是一条传播文明与友谊的道路,古代各国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地进行着政治、军事、文化、商业贸易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单从经济贸易来说,许多历史事实表明,在中古时期,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贸易是相当繁荣发达的。中国的丝绸、漆器、火药、造纸、印刷术等传到西方,西方的特产如玻璃、水银、琥珀等珠宝及动物、植物如狮子、孔雀、葡萄、苜蓿等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当时的丝绸之路主要受中国、印度、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大食国的影响。由于控制着基督教的贸易大权,罗马帝国是当时西方最富庶的国家之一,也是西方最大的丝绸消费国。408 年,东罗马帝国狄奥多西斯皇帝同波斯萨珊王朝伊斯提泽德一世签订的丝绸贸易协定,为这两个国家控制丝绸贸易带来了巨大利润,但此举并未能阻止丝绸价格的上涨。此后,随着波斯帝国的日渐强盛,逐步控制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权。东罗马帝国不得不向波斯妥协,每年付给波斯1 万镑以上的金币换取丝绸。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波斯与中国的商业关系最为密切,北朝至隋唐时期,波斯使节来华50 余次。中国的丝绸大量流入波斯,而波斯的银币和一些罗马帝国的金币也相应地进入中国,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波斯银币和罗马金币已达2000 余枚。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附近的南郊乡羊坊等村及东郊乡雷祖庙村抢救发掘的北魏至隋唐时期的近十座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珍贵的西方文物,有萨珊波斯鎏金银壶、凸钉装饰玻璃碗、镶蓝宝石金戒指等,在这批文物中金银币就有12 枚。其中波斯萨珊朝卑路斯银币2 枚,东罗马拜占庭金币的仿制品及萨珊朝阿尔达尔金币10 枚。宁夏固原市出土的金币数量占去了目前国内出土外国金币总数的四分之一,从而显示出宁夏固原这条国际商道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①萨珊波斯银币尺寸:直径2.7cm 重3.5g说明:北魏(386-534),1981 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东郊乡雷祖庙村北魏墓出土。出土于北魏漆棺墓。外轮廓不甚规则,正面有 一周联珠纹,中为萨珊卑路斯王侧面肖像,王冠上部有翼状饰物,冠顶上有一新月,托一圆球,其前部有铭文,但已模糊不清。对照已经发现的这种银币,可以肯定是卑路斯银币,完整的铭文一般应是“K a D I PiR U CI MLKA”,意译为“圣上,卑路斯王”。背面中央位祭坛,祭坛上火焰两侧有星、月、坛两侧站立着两位祭司。右侧祭司背后文字应是铸造地点的缩写。左侧祭司后一般有铸造年代的铭文,非常模糊,难以辨认。馆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②萨珊波斯银币仿制品尺寸:直径2.7cm 重3.3g说明:隋大业五年(609)。1987 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小马庄村史射勿墓出土。银币正面有一周联珠纹,中为萨珊王侧面像,冠顶上有一双翼状饰物,再上为新月 ,新月托一圆球,与前述卑路斯银币一致,铭文内容不能完全辨认,应与前述卑路斯银币一样。背面中央为拜火教祭坛,坛上火焰左右有星、月。祭坛旁两位祭司拱手相对而立。右侧祭司背后的铭文是铸造地的缩写,左边祭司后仅个别字母可以看清,并被一穿孔打破,其铸造年代不详。出土此银币的墓葬有明确纪年,为隋大业五年(609)。馆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③拜占庭金币尺寸:直径1.54cm 重6g说明:北周建德四年(575)。1996 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郊乡大堡村田弘墓出土。列奥一世金币。双面压花纹,正面为东罗马皇帝列奥一世(457-574 年在位)半身像,面稍侧。头戴王冠,冠上有三周联珠纹,脑后有冠带,身着铠甲。头像两侧各有2 处各不对称的小圆孔,可能是后来所打。背面为女神坐像,身体稍偏向右方,右手扶一长双杆十字立柱,左侧有翼。从两肩起围绕头像有一周铭文,铭的表面:DNLEOPE/RPETAVG,反 面:VICTORI/AAVGGGI/CONB 意 译 为:DN(Dominus Noster,我 们 的 主 宰),LEO(Leo I.列 奥 一 世),PERPETAVG(Perpetuus Augustorum,永 远 的 皇 帝),VICTORIA(胜 利),AVGGG(皇帝们),I(发行所记号),CON(康斯坦丁诺布尔),OB(极印)。馆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④萨珊金币仿制品尺寸:直径2cm 重7g说明:唐咸亨元年(670)。1986 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史铁棒墓出土。单面压花纹,顶部有一小穿孔,穿孔口有打磨过的痕迹。正面为阿尔达希三世侧面肖像,头戴王冠,脑后飘发,眼睛较大,鼻高,身着铠甲,颈部有项圈。周边有中古波斯文铭文“Ardashir”,意为“坚强、意志力”。馆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①拜占庭金币尺寸:直径1.67cm 重2.9g说明:北周建德四年(575)。1996 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郊乡大堡村田弘墓出土。查士丁一世金币。双面压花纹,正面为东罗马皇帝查士丁一世稍左侧半身像,头戴王冠,冠上有三周联珠纹,右侧有束起的冠带,身着铠甲,币面打有三个小圆孔,呈不对称三角形,其中一孔从王冠中间打穿。右上侧边缘处有半周铭文,即:DNIVSI/(NVSPPAV),意译为:DN(Dominus Noster,我们的主宰),IVSTINVS(Justin I 查士丁一世),PPAV(Perpetuus Augustorum)。背面为胜利女神立像,右手执一长十字架,左侧有翼,一周铭文即:VICTORIA/AAVGGGI/CON, 意 译 为:VICTORIA(胜 利), AVGGG(皇帝们),I(发行所记号),CON(君斯坦丁堡)。馆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②拜占庭金币尺寸:直径1.62cm 重2.6g说明:北周建德四年(575)。1996 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郊乡大堡村田弘墓出土。查士丁一世摄政期的查士丁——查士丁尼金币。双面压花纹,正面为查士丁与查士丁尼并坐全身像,头部有神圣光环,二帝左手各持一圆球,象征着统治全球,头部之间有一十字架,币面两侧打有四个较为对称的圆孔,边缘有一周铭文, 铭 的 表 面: DNIVS/TINVS □TIVS/TINIANVSPPAVG/CONOB, 反 面:VICTORI/AAVGGGI/CONB,意 译 为:DN(Dominus Noster,我 们 的 主 宰),IVSTIN(Justin I,查士丁一世)□(和) IVSTINANVS(Justinian I,查士丁尼一世),PPAVG(Perpetuus Augustorum,永 远 的 皇 帝),VICTORIA(胜 利), AVGGG(皇 帝 们),I(发 行 所 记 号),CON(君斯坦丁堡)OB(印记)。背面一站立神像,右手执长十字架,左手托一圆球,球上有一十字架。馆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③拜占庭金币尺寸:直径1.62cm 重3.3g说明:北周建德四年(575)。1996 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郊乡大堡村田弘墓出土。查士丁一世摄政期的查士丁——查士丁尼一世共治金币。出土于墓中棺盖上。其他同前。馆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④拜占庭金币尺寸:直径1.65cm 重2.5g说明:北周建德四年(575)。1996 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郊乡大堡村田弘墓出土。查士丁尼一世大帝朝金币。双面压花纹,正面为查士丁尼一世正面半身肖像,头戴王冠,两边有垂索饰,身着铠甲,右手举一十字架。背面有胜利女神像,右手执一长十字架,左手托一圆球,上有十字架。拉丁文铭 文 正 面: DNIVSTINI/ANVSPPAVT, 反 面:(VICTORI)/AAVGGGA/CONOB,意 译 为:DN(Dominus Noster,我 们 的 主 宰), IVSTINANVS(Justinian I,查 士 丁 尼 一世),PPAVI(Perpetuus Augustorum,永 远 的 皇 帝),VICTORIA(胜利), AVGGG(皇帝们),A(发行所记号),CON(君斯坦丁堡)OB(印记)。馆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①拜占庭金币尺寸:直径2.1cm 重4.6g说明:唐显庆三年(658)。1995 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小马庄村道洛墓出土。查士丁尼二世金币。正面为一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二世(565-578 在位)的正面肖像,头戴珠饰皇冠,两耳侧垂珠饰,上方刻拉丁文皇帝 的 名 字。即:DN(Dominus Noster,我 等 之 王),【 I/VSTI】/NVST(Justin. 查 士 丁 尼),PPAVG(Perpetuus Augastus,永远的尊者,皇帝)。 背面有立像和几个字母,但非常模糊。在肖像的上下边缘各打有一圆孔。孔径约2 毫米,是从正面冲打的,圆孔周边没有磨损,表面略有凸凹,可能是打孔时造成的。馆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②拜占庭金币仿制品尺寸:直径2cm 重4g说明:唐仪凤三年(678)。1982 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王涝坝村史道德墓出土。正面有罗马皇帝的肖像,头戴盔,身着铠甲,铭文不清。顶部有一小穿孔。背面中间为胜利女神像,十分模糊,周围有一圈铭文。这应是东罗马金币的仿制品,所依据的原型,应是5 世纪末的拜占庭金币。馆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③拜占庭金币仿制品尺寸:直径2.4cm 重7g说明:唐麟德元年(664)。1982 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正面为东罗马皇帝正面半身肖像,虽有铭文,但难以辨认。这显然是一枚东罗马金币仿制品。从皇帝形象看,仿制时所依据的原型可能是五六世纪的金币。馆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④拜占庭金币仿制品尺寸:直径1.9cm 重0.8g说明:唐总章二年(669)。1986 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史诃耽夫妇合葬墓出土。外缘较宽,单面压花纹,有一周弦纹形成边框,中为东罗马皇帝正面肖像,头戴盔,身着铠甲,周围铭文大多已经变形,除个别字母外,多难以辨认。同属东罗马金币仿制品,其时间也应在五六世纪之间。馆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