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倩,崔到陵
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研究的能力,能够解决其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和提高的能力,是研究生的成长目标。其中实验课程对培养研究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突出的贡献,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实验课程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满意度是指评价者对标的物是否满足其需求的情绪反映。满意度理论提出之初,主要应用于消费者对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感知评价(郭进辉等,2016)。随着该理论的成熟,满意度研究方法已延伸到政策研究(贺文慧、程实,2013)、城市建设(丁和平、胡发刚,2017)、个人职业规划(夏韦、吴真松,2015)等诸多领域。对课程进行满意度分析,是从受众角度出发所得到的学生对课程教学满足其期望需求程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也是他们在接受课堂教学时的心理感受。在现行研究生教育体系中,有大量的课程评估工作,但是这些评估工作主要是从组织者的角度而进行的综合课程评价,因此,从受众角度来对课程进行满意度研究将有助于全方位的观察课程的运行情况(许谦,2004)。
周海银(2015)对本科课程进行满意度研究,发现其满意度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课程满意度在所有学科中处于中等水平。李照青等(2017)的研究表明,公共卫生硕士对其专业课程的满意度为4.2(满分5分);在分项评价中,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满意度最高,对教学环节满意度最低。很多教育工作者针对不通过类别课程开展了满意度研究,包括德育课程(徐岚,2017)与文化素质课程(焦万里,2011)、口语类课程(李晓婵,2015)以及网络课程(张杰等2010;王宁等,2014)等。这些研究表明,越是与专业相关度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满意度越高。
一些研究也探索了课程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焦万里(2011)指出教师的科研水平或课程与科研的关联度构成重要的影响;李国珍(2014)发现,学生性别、自身的科研动力也对其所感知的课程满意度构成影响,女生的课程满意度一般更高,科研动力越大对课程的满意度越高。周海银(2015)指出,对课程不满意的主要来源,在于课程定位脱离社会需要、课程内容脱离科研工作和学科前沿。李照青等(2017)则发现,研究生的工作年限对其专业课程满意度构成正向影响。
以上研究丰富了课程满意度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对实验课程满意度的研究还较为鲜见。因此,本文将对研究生实验课程的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受众角度观察课程的效果。
笔者对南京审计大学实际参加了经管类实验课程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问卷回收率94%,其中有效问卷90份,为回收问卷的95.74%。
为了全面观察研究生的满意度选择,本问卷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个人情况,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的知识背景,第三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过程,第四部分是课程满意度评分,包括实验条件、教学环节、考核环节三个方面。评分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从1-5分别表示很不满意、不满意、比较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特征
效度是指问卷的准确性,即问卷能测量出其调研目标特性的程度。效度检验是通过统计方法观测问卷调查所存在的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精确度的影响。效度越高,意味着问卷调查所得的结果越能代表被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1.信度检验。这是检测问卷调查产生的测量误差是否影响了其对现实情况的代表性。本文采用Cron b achα信度系数法进行信度检验。Cron b achα系数取值在0到1之间,系数越高,信度越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越好。通过S P SS 24.0得出的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信度检验
由此可见,问卷调查及其各分项的Cronb achα信度系数都大于0.50,表明本问卷的信度符合要求。
2.效度检验。这是检测问卷调查所存在的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精确度的影响。效度一般分为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1)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问卷内容的贴切性和代表性。在一般意义上,课程分为讲授、辅导、交流、考核四个环节,前三个环节可以合称为教学环节。除了以上四个环节以外,实验课程还必须基于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所以实验课程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实验条件的水平。因此,本项研究所设计的问卷除个人背景和学习习惯作为背景调查项外,还对课程的满意度调研项分为实验条件、教学环节、考核形式三个方面。其中,实验条件考虑了实验室的网络条件、仪器设备情况以及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度;教学环节的调研项包括了教学内容是否能帮助研究生进行科研实证工作、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带动学生完成相应模块的学习两个方面;考核形式的调研题目主要有学生对考核的侧重点、分项记分制、考核方法。问卷观察了以上所述的多个方面,能够综合性地反映出受众对实验课程的满意度。
(2)结构效度。是指问卷测验所得的评分能解释答卷者在该项特质的程度。本文利用因子分析,采用K M O and B artlet球形检验来进行结构效度分析。
表3 效度检验
教学环节的K M O统计量为0.815,表明该项目结构效度良好;实验条件、考核环节以及调研问卷总体的K M O统计量均大于0.70,表明它们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B artle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均为0.000,说明本问卷的结构效度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本调查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能够反映调对象的真实情况。
本文构建的研究生实验课程满意度评价体系包含实验条件、教学环节、考核形式三个方面。实验条件是评价实验所依赖的软硬件及网络条件;教学环节主要是着眼于教学过程是否使学生感受到了自身能力的增进;考核环节主要是着眼于学生是否认同考核方式有效考查了研究和操作能力的真实水平。由此,建立以下评价指标体系。
图1 课程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 H P)来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步骤是:首先构造各层次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准则层和子准则层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组合权重,形成判断矩阵A。矩阵中的含义是第i指标的重要性(权数)是为j指标重要性(权数)的倍数。本文采用y aahp11.2软件进行权重分析。
本项调研所得数据的准则层和各子准则层的C R值均小于0.10,可见,上述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4 课程满意度指标权重体系
就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力度而言,对满意度具有最大影响的是教学环节,其次是考核环节,再次是实验条件。
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其权重高是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在实验课程中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学习到前沿性的实验技术。考核环节的权重处于中间地位。在其子准则层中,分项计分制作为已经运行多年的总括性考核框架,权重最大。结果质量控制对于经管专业而言主要是论文的查重机制,此项尚处于测试与观察阶段,权重最小。实验条件的权重低,是由于经管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实验并不依赖于仪器设备,而是主要靠电脑、专业软件和数据库等资源。
以李克特5级量表为评语等级集V,在此基础上,本文计算模糊关系矩阵R如下。矩阵中的表示指标体系中第i个指标对应于评语等级集V中的第j个等级的隶属程度。
在实验条件方面,受访者对网络条件满意度高,对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开放度的满意度较低。在教学环节方面,受访者满意度高,表现为对三个子准则层指标的选择“很满意”的比例达40%左右。在考核环节方面,受访者对三项子准则层指标的评价差别较大。这里需要注意“结果质量控制”的测评结果。它在实际运行中主要是指对以期末论文为代表的期末考核项进行查重。对该项指标进行评价所得数据标准差很大,评分为“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为42%;而评分为“满意”和“很满意”的学生为33%。
本文运用判断矩阵A、模糊关系矩阵R与有界和算子法进行矩阵运算B=A×R,得到模糊运算结果集B={0.0077,0.0509,0.2410,0.3306,0.3760}。由于采用的是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法,因此评语等级集V={1,2,3,4,5}。通过采用加权平均法,本文得到满意度测算结果如下。
在综合考察了实验条件、教学环节、考核环节后,受访研究生对实验课程满意度为4.03分,对实验课程满意度高。但是,实验条件和考核环节的得分相对较低。实验条件的满意度为2.80,考核环节的满意度仅为1.85。这表明由教师所主导的教学环节有效带动了研究生获得有针对性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从而得到了他们高水平的评价,但是实验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考核中的具体方法也应有一定的改进。
本项研究不仅关心课程满意度,也希望能够观察到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其满意度。因此,在问卷调查中,也设计了个人背景选项。其中,女生为76%,男生为24%;学术型硕士为76%,专业硕士为24%;有专职工作经历的为9%,没有该经历的为91%。
被解释变量包括sat和sat42。sat为上文测算所得的课程满意度,综合考虑样本内的分布,以sat42为课程满意状况虚拟变量,sat42=1表示对课程满意(满意度大于4.2),sat42=0表示对课程非满意(满意度小于等于4.2)。解释变量包括:s为性别,设女生为1,男生为0;mas为硕士类型,专硕为1,学硕为0;exp为是否具有工作经历,是为1,否为0。使用stata12对课程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和二值选择模型分析,模型采用稳健标准误。
表5 课程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对模型1进行检验:(1)方程在10%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整体显著性检验;解释变量中仅m as通过 t检验;(2) 进行 VI F 检验,s、m as、e x p 的VI F值分别为1.12、1.15、1.04,说明模型不存在需要修正的多重共线性;(3)进行w hite检验,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检验通过,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对模型2和模型3进行如下检验:(1)二者的w ald统计量分别为8.50和6.49,分别在5%和10%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方程显著性检验;m as和e x p均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2)进行goodness-of-fit拟合优度检验,二者的皮尔逊卡方值为1.23和1.18,表明上述pro b it模型和logit模型拟合效果好;(3)进行预测百分比检验,两模型的正确预测率均为68.18%,表明采用模型2和模型3能在68.18%的概率上正确预测被解释变量在0和1之间的变化;(4)进行二值选择模型异方差检验,对数似然比为1.90,表明模型2和模型3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可见,无论是从课程满意度连续数据还是满意状况虚拟变量上,性别对课程满意状况不存在显著性的影响。硕士类型对课程满意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专硕(mas=1)对实验课程的满意度更高。从模型1可见,专硕与学硕相比,课程满意度平均高出约0.4;从模型2和模型3可见,当以4.2为满意度分界线时,专硕对课程的满意状况高于学硕。在模型1中,专职工作经历对满意度连续性数据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但是模型2和模型3表明,具有专职工作经历(exp=1)将使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所设定的满意度界定线。
综上,性别对课程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影响;硕士类型为专硕和在就读研究生前具有专职工作经历则有助于其获得更高水平的课程体验。
实验课程是经管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方向。从调研数据发现,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需要实验技术支撑的人数占比为73.34%。根据满意度测算,研究生实验课总体满意度为4.03(总分为5),满意度比值为80.60%,表明研究生对实验课程满意。但是,其中实验条件满意度分值为55.96%,处于中等水平。这显示出实验条件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更新。考核环节的满意度分值为36.97%,处于较低水平。
经过对模糊关系矩阵进行分析发现,考核环节分值角度的主要原因是“结果质量控制”这一项得分低。这里的“结果质量控制”表现为对以论文为代表的期末考核项目进行查重,从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学生对该项满意度低,一方面是出于部分学生的潜在“懒惰”倾向,一方面是部分勤奋学生没有充分观察到该项控制方式对自身的价值,即控制质量后所体现出的考核公平性。本文认为,尽管该项满意度得分并不高,但在查重条件成熟时,设置一定课程论文查重标准,杜绝课程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对于研究生培养而言仍是有必要的。
从被调研者的背景分析可以了解到,性别对实验课程满意度不存在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就业市场,对于相同的岗位而言,不同性别间的技能要求是相同的,这就使得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于能够带来实际专业技能的课程的渴求度差异很小。
由于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的差异,专硕更重视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所以对实验课程的满意度普遍高于学硕。就读研究生前的专职工作经历也有助于获得更高的课程满意度。这是由于专职工作经历提高了个人对技能性工作的敏感度,使研究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该项课程的价值,同时专职工作经历使个人获得了一定的信息资源积累,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更好地使用外部辅助资源来强化课程知识。
基于上述结论,应对研究生的实验课程做进一步改进。
1.引导学生科学选课,形成“理论+实验”的课程路径。有近30%的研究生反映,在学习实验课程前没有进行相应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是不利于学习实验课程知识的,也将影响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所以,应在研究生入学时,公布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体系以及各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间的承接关系,引导研究生科学选课,形成连续性的课程路径。
2.对课程进行单元化改革,加大实验课程的多样性。为了适应软件的多样性和研究主题的多元化,实验课程的改革方向之一是单元化,即将原学分较多、课时较长的实验课程拆解为学分较少、课时较短的教学单元。各教学单元可以由不同的教师主讲,涉及不同的研究主题和专业软件。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进行选择和组合,在满足实验课程总学分的要求下,使实验技能的学习更贴近自身科研工作,提高实验课程的运作效率。
3.提前实验课程开始时间,使课程更好地融入学生的科研活动中。调研发现,在实验课程开始之前有将近80%的研究生已在不同程度上接触过某专业软件。这是由于在刚进入研究生阶段时,学生就开始跟随导师进行科研工作,而相当部分的实验课程是安排在研究生二年级。因此,应将研究生实验课程适度提前到研究生一年级下学期,与此同时,也需要将其相应的基础理论课安排在研究生一年级进行。
本项研究发现,研究生对实验技能的课外学习时间具有较大的标准差,有30%学生没有自主安排相关知识的课外学习。所以可以通过加强过程考核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应适度提高作业、实验报告等过程考核项在总评分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应强化对过程考核项的质量考查,即在部分作业或实验报告中加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部分,避免单纯以是否完成等数量要求来进行过程考核。
正如上文所述,可在查重条件成熟时对课程论文进行查重。但是,应注意到课程论文不同于科研发表论文。由于研究生同时学习多门课程且课程所涉主题间可能存在交叉,可以允许同一名研究生在同一时期不同课程间提交类似研究成果。因此,课程论文的查重要求不应等同于科研发表论文。对课程论文进行查重应做到:建设完善的论文数据库,其中至少包括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等公开发表论文、校内课程论文、网络能搜索得到的工作论文等;设置合理的查重条件,包括合理的重复率、论文作者为研究生本人的豁免制度等。
研究显示,专硕的实验课程满意度高于学硕。因此,应结合以上单元化改革,进一步探索有针对性的符合学术型硕士科研需要的实验课程,使实验课程与学硕的科研活动紧密联系。
:
[1]郭进辉,孙华贞,张庆,林珊,朱雪玲.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家庭旅馆顾客满意度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6(4).
[2]贺文慧,程实.基于农户满意度的惠农政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丁和平,胡发刚.基于模糊评判法的80后城市生活满意度研究——以宿州市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7(2).
[4]夏韦,吴真松.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酒店实习生满意度评价——以旅游专业学生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5(1).
[5]许谦.教学满意度测评的模型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6).
[6]周海银.普通高校课程建设的向度——基于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课程满意度的调查[J].教育研究,2015(10).
[7]李国珍.大学课程学习的满意度研究——以武汉市高校2500名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为例 [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1).
[8]李照青,庄贵华,张明,等.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公共卫生硕士课程满意度调查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3).
[9]徐岚.高职院校活动德育课程满意度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0).
[10]焦万里.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1(4).
[11]李晓婵.理工类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英语口语课程满意度实证研究[J].科技视界,2015(20).
[12]张杰,张景安,景雯.网络课程满意度评价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
[13]王宁,琚向红,葛正鹏.开放教育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J].开放教育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