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保南 杨 照 徐 雷 王有发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04,上海∥第一作者,教授)
近20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和类型都有了很大变化。文献[1-8]对中国近5年(2012—2017)各年新增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作了详细统计。本文对中国近20年(1997—2017)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和简要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本文讨论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城市区域内主要为城市交通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市域铁路、现代有轨电车三种类型。
(1)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指采用直流供电(750 V或1 500 V)高地板车辆、路权全封闭、单向断面运能在1万人/h以上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系统。其中,轻轨运能为1万~3万人次/h,地铁运能在3万人次/h以上。轻轨中有钢轮钢轨、单轨、磁浮等多种制式。
(2)市域铁路:指采用交流供电(25 kV)高地板车辆、路权全封闭、以城市内部客运为主的轨道交通系统。
(3)现代有轨电车:指采用直流供电(600 V或750 V)现代低地板车辆、路权非全封闭(部分封闭或不封闭)、单向断面运能在0.6万 ~1.5万人次/h的轨道交通系统。
至2017年底,中国已有地铁、轻轨、市域铁路、现代有轨电车等多种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类系统的首条线路及其开通运营时间如下:
(1)1971年1月15日,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复兴门站—苹果园站)正式运营,面向公众开放。此前,该线于1969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营,内部接待观光客人。
(2)2002年10月30日,中国第一条钢轮钢轨制式的轻轨(长春3号线,长春站—卫光街站)正式运营。
(3)2004年12月28日,中国第一条跨坐式单轨(重庆2号线,较场口站—动物园站)通车运营。
(4)2008年8月6日,中国第一条市域铁路(北京S2线,黄土站—延庆沙城站)通车运营。
(5)2013年8月15日,中国第一批钢轮钢轨制式的现代有轨电车(沈阳浑南新区1、2、5号线)正式运营。
(6)其他形式的轨道交通系统:2007年5月10日中国第一条胶轮制式的现代导轨电车(天津开发区1号线)通车运营;201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条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广州珠江新城)开通运营。
本文的统计对象是主要用于城市内(包括市区与郊区)客运的轨道交通线路,不包括主要用于长途客运的城际铁路及高速磁浮线路。统计规则如下:
(1)分三类统计,包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市域铁路及现代有轨电车。路权全部专用的各类轻轨线路(单轨、C型车、APM等)及采用直流制式、线路大部分区段位于某个城市范围内的城际轨道交通归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不包括传统有轨电车线路。
(2)统计时间截至统计年份的公历年末。
(3)运营线路长度为线路首站与末站的站中心之间的长度,且剔除与已开通线路共线运营区段的长度,长度精确到0.1 km。
2.2.1 截至1997年底
截至1997年底,中国有6个城市运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共有线路11条,车站150座,线路总长为188.8 km。其中,内地的城市有4个,共有线路5条,车站61座,线路总长为75.6 km;港台地区的城市有2个,共有线路6条,车站89座,线路总长为113.2 km。内地线路总长度短于港台线路总长度。各城市运营线路的长度及车站数见表1[1]。各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线路示意图见彩22的图1。
表1 截至1997年底的中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表
2.2.2 截至2005年底
截至2005年底,中国有12个城市运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共有线路39条,车站490座,线路总长为733.9 km。其中,内地的城市有10个,共有线路5条,车站319座,线路总长为481.8 km;港台地区的城市有2个,共有线路16条,车站171座,线路总长为252.1 km。内地线路总长度大于港台线路总长度。各城市运营线路长度及车站数见表2。各城市的线路示意图见彩23的图2。
2.2.3 截至2010年底
截至2010年底,中国有16个城市运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共有线路67条,车站1 149座,线路总长为1 740.1 km,。其中,内地的城市有13个,共有线路49条,车站902座,线路总长为1 401.2 km;港台地区的城市有3个,共有线路18条,车站247座,线路总长为338.9 km。各城市运营线路长度及车站数见表3。各城市的线路示意图见彩24的图3。
2.2.4 截至2017年底
截至2017年底,中国有35个城市运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共有线路159条,车站3 178座,线路总长为4 863.1 km。其中,内地的城市有31个,共有线路140条,车站2 886座,线路总长为4 437.2 km;港台地区的城市有4个,共有线路19条,车站292座,线路总长为425.9 km。各城市运营线路的长度及车站数见文献[7-8]。各城市的线路示意图见彩25的图4。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开通市域铁路的城市共4个,计有5条线,50座车站,线路总长为364.0 km。各条线路的长度及车站数如表4所示。
截至2017年底,中国有15个城市运营现代有轨电车,共有线路22条,车站349座,线路总长为295.7 km。其中,内地的城市有14个,共有线路21条,车站335座,线路总长为287.0 km;港台地区的城市有1个,有线路1条,车站14座,线路总长为8.7 km。各城市运营线路的长度及车站数见文献[6]与文献[8]。
表2 截至2005年底的中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表
表3 截至2010年底的中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表
(续表 3)
表4 2017年中国市域铁路运营线路统计表
(1)1997年以前,中国已经有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但还没有市域铁路及现代有轨电车。2007年开始有了现代有轨电车。2008年开始有了市域铁路。
(2)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中,轻轨类型越来越多。2002年,长春首先运用了钢轮钢轨制式的轻轨;2004年,重庆首先运用了跨坐式单轨系统;2010年,广州首先运用了APM;2016年,长沙首先运用了中低速磁浮系统。
(3)在有轨电车中,胶轮制式的现代导轨电车(2007年)虽然早于钢轮钢轨制式的现代有轨电车(2013年),但并没有大力发展。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是钢轮钢轨制式的现代有轨电车。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车辆主要是钢轮钢轨制式,包括高地板的A型车、B型车、C型车、铁路动车组(中低速)及低地板的现代有轨电车;还有少量车型是胶轮制式的,包括跨坐式单轨、APM及现代导轨电车。它们覆盖了高、中、低三种运量等级,交通服务半径多为10~30 km,旅行速度多为25~60 km/h。
1997—2017年中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近20年中,我国已运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城市由6个增加到35个,线路数由11条增加到159条,线路总长度年均增长233 km。与1997年相比,运营线路总长度和车站数分别增加了25倍、20倍,年均增幅分别为17.6%、16.5%。近20年中,中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新增长度达到4 674 km,而欧洲及美洲近20个城市在1900—1940年地铁建设高峰期内只建成了约1 400 km;中国近20年建成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长度约为欧美40年间新增地铁线路长度的3.3倍,年均新增线路长度为6.6倍。
表5 1997—2017年中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规模变化情况
近20年中国市域铁路的发展状况如表6所示。由表6可以看到,2005年前,我国还没有市域铁路运营;2010—2017年,市域铁路线长度年均增长约29 km。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相比,中国市域铁路起步较晚,且进展缓慢。但是,在东京、巴黎、伦敦等大城市中,市域铁路网规模比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大很多。我国5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越来越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特大城市的范围越来越大,市域出行人数及出行距离都在快速增长,借鉴国外大城市的经验,我国特大城市需要大力发展市域铁路。
表6 1997—2017年中国市域铁路规模变化情况
近20年中国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状况如表7所示。由表7可以看到,2005年前,我国还没有现代有轨电车运营;2010—2017年,现代有轨电车线路长度年均增长约38 km。对比表7与表5、表6可以看出,有轨电车发展速度慢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但快于市域铁路。这可能是由于现代有轨电车投资较小、审批限制较少、建设难度较小等原因造成的。但有轨电车在没有解决路权专用之前,其运能及旅行速度均较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主要客流走廊的交通拥堵问题。
表7 1997—2017年中国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规模变化情况
回顾我国近20年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得到如下结论: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中已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市域铁路、现代有轨电车等三大类型。其中,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中的轻轨已有钢轮钢轨C型车、胶轮跨坐式单轨及APM等多种车型,现代有轨电车也有胶轮与钢轮车型。
(2)近20年中,中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高速发展,新增长度达到4 634 km,相当于欧美在地铁建设高峰期40年间新增地铁线路长度的3.3倍。
(3)中国市域铁路起步较晚,且进展缓慢,近7年间年均增长约29 km。借鉴国外大城市的经验,我国特大城市需要大力发展市域铁路。
(4)近7年中,运营现代有轨电车的城市数、线路数及总长度均快速增长,现代有轨电车发展开始显著加速。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有轨电车在没有解决路权专用之前,其运能及旅行速度均较小,因此不能把它作为解决大城市的主要客流走廊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顾保南.201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道运营里程统计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2):133.
[2] 苏晓舟,顾保南,孙世超.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和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1.
[3] 刘仲,顾保南,孙世超,等.201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和分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报快递”之二[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1.
[4] 孙世超,顾保南,邓澄远.201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和分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报快递”之三[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1.
[5] 樊佳慧,张琛,卢恺,等.201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与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6(1):1.
[6] 庞瑾,顾保南.2016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和分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报快递”之四[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1):1.
[7] 刘宇,樊佳慧,贺力霞,等.2016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与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7(1):4.
[8] 王有发,杨照,庞瑾.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和分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报快递”之五[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1):1.
[9]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路线图[EB/OL].(2018-03-12)[2018-03-17].http:∥www.mtr.com.hk/ch/customer/services/system_map.html.
[10] 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台北捷运路线图[EB/OL].(2018-03-12)[2018-03-17].http:∥club.ntu.edu.tw/~club20322/train/MRT/routemap/01TRTCnetwork.html.
[11]高雄捷运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捷运车站导览[EB/OL].(2018-03-08)[2018-03-17].http:∥www.krtco.com.tw/train_info/service-1.aspx.
[12]桃园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桃园捷运[EB/OL].(2017-10-30)[2018-03-17].https:∥www.tymetr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