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文的英语专业《高级英语》教学探索

2018-05-24 03:26:29马伟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级英语英语专业外语

马伟林

(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一、引言

在目前高校文科专业中,英语专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名列前茅。“截至 2014 年 12 月,全国范围内开设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多达 1,000 余所,在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总数接近 60 万人”[1]4。根据《现代快报》2017年月7月17日的报道,江苏省14所本一高校的录取情况表明:英语专业热度不减。但是,英语专业由于学生众多,似供给已经过剩;同时,也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有点被边缘化,受人诟病:没有专业内涵,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学生的思辨能力不足。因此,为了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持了多次会议,讨论并修订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即将面世。

目前,英语专业执行的是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该大纲把英语专业的课程分为三类: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第一类课程占50%-55%的课时,第二类课程占20%-25%的课时,其余的课时用于第三类课程。第一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等。芝加哥大学的Bloom提出认知能力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共六个从低到高的层次[2]。对于专业技能课而言,它可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事实,这属于知识层次;同时,这些课程也教授学生如何理解教材和作者的观点,这属于领会层次;当然,学生在习得语言技能之后,要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这些技能,这就是应用层次。因此,传统的语言技能课程很难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只是停留在知识、领会、应用三个比较低层次的认知能力培养方面。

放眼海外,英语国家的英语专业基本就是英语文学专业或英语语言学专业,他们细化课程设置,每周的课时不多,授课主要以大班讲授、小班讨论为主,但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很高。在小班讨论或个别辅导时,学生的表现取决于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水平。同时,学生们经常要上交具有一定见地的课程论文。这种模式是否适合我们国家的英语专业?孙有中认为在目前无法完全取消技能课的前提下,只能改革技能课,进行基于内容的技能课训练,“就是语言、内容与思辨融合起来”[3]604。曲卫国认为目前在英语综合课上“课文被边缘化。许多教师对课文的处理非常粗糙,只把课文看成是话题,甚至有些教师不知该如何借助课文训练思辨能力”[4]3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课文的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3。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仲伟合和潘鸣威指出,即将颁布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是:“学生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5]117。笔者多年以来一直教授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该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核心课程,一般在三、四年级开设,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综合教程》(5)、(6)和(7)。根据2000年版教学大纲中的英语专业课程描述,“《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6]15。本文将结合教学大纲和即将颁布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谈谈如何基于课文,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中英文化素养。

二、课文之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

(一)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由于英语在我国属于外语,语言技能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堂训练和打磨。尽管一直有人声称只要多看英语电影、多听英语新闻,甚至多玩以英语作为媒介的游戏,人们的英语水平一定会提高。应该承认,经过这些训练,他们的英语实用能力确实有提升,但是对语言精确度的掌控以及书面表达等能力的培养上,还是有所欠缺,有待提高。这就如同我们生活在汉语环境中,但是我们得上12年语文课才能中学毕业一样。如果想仰仗汉语作为谋生手段,我们还得读四年本科才能有机会从事写作、编辑等文字工作。

作为考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英语专业的最高层次考试。2015-2017三年间,全国的通过率分别为39.85%、40.60%和37.65%,合格率较低,60%左右的学生不合格。笔者曾在2015年批阅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作文近3000篇,从中发现使用句式单一,都是主语+谓语的陈述句;口语化的句子较多,作文的正式程度不够;用词不精确、词汇量不足等问题较为普遍。笔者以为,要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可以基于课文,在《高级英语》的课堂上通过词、句、语篇等层次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语言能力。下文笔者将结合《综合教程》(6)第七单元的课文“I’d Rather Be Black Than Female”[7]154的第三段,具体展开陈述:

Prejudice against blacks was invisible to most white Americans for many years. When blacks finally started to “mention” it, with sit-ins, boycotts,and freedom rides, Americans were incredulous.“Who, us?” they asked in injured tones. “We’re prejudiced?”It was the start of a long, painful reeducation for white America. It will take years for whites—including those who think of themselves as liberals—to discover and eliminate the racist attitudes they all actually have.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讨论词。在此段第一句中,invisible有个近义词unseen,能否替用?《牛津英语大辞典》中unseen的第一个释义为“not seen; unperceived, invisible”①除特别说明外,本文引用的释义均来自《牛津英语大辞典》。,因此,这两词可以替用。在该句中作者为什么在white Americans前面用most,而不是many,区别在哪里?具体来说,当它们作为形容词修饰名词时,most表示“greatest in number, quantity or amount”,many表示“a great(indefinite)number of”。这表明many表示的“许多”数量不定,100可以是many,10万也可以是many;但most却不同,它暗含与其它相比之意。在该句中,与不歧视黑人的美国白人相比,歧视黑人的美国白人在数量上遥遥领先。可见,这里用most更贴切。在第二句中作者用mention,这有点意外。一般来说,诉说或发泄不满或愤怒,我们用vent;mention表 示“refer to or remark on incidentally”,即,“简单地说,顺便提到,没做充分准备”。作者 用sit-ins, boycotts,freedom rides与mention配合,表示当黑人表述他们受到歧视时是非暴力、平和的。此处作者巧妙地用双引号,表示绝对不是mention。作者为什么用in injured tones而不是in hurt tones?因为在表达情感上受到伤害、感到沮丧时,injured和hurt存在细微的差别。Injured是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hurt相对笼统,表示其他人做了粗暴或欠考虑的事而造成的伤害。在本段中,显然是美国白人觉得受到了冤枉,所以,injured更贴切。“We’re prejudiced”表示我们歧视他人,还是我们被歧视?根据Merriam-Webster词典,prejudiced意为“having or showing an unfair feeling of dislike for a person or group because of race, sex,religion,etc.”在此句中,prejudiced是形容词,不是过去分词;这一结构不同于We are wronged此类句子,wronged是过去分词。因此,该句表示我们歧视别人。Reeducation这词意味深长,作者用它而不是education暗示美国白人以前接受的教育是黑人低人一等,所以他们需要再教育,以接受种族平等的理念。Liberals与prejudiced相反,意为“unprejudiced, open-minded; esp. free from bigotry or unreasonable prejudice in favor of traditional opinions or established institutions, open to the reception of new ideas”,表示不歧视他人,心胸开阔,尤其是不偏执,没有为迎合传统观念或习俗而歧视别人,愿意接受新观念。

在句子层面,这段共6个句子,有长有短,有3个简单句,3个复杂句。句子长短结合,其中有两句是直接引用。比较复杂的句子是最后一句,主要是破折号的使用,它引出附加说明的短语,使意义更明确。

在语篇层面,从宏观结构来讲,这是个总-分结构的段落。第1句是主题句,是总述;随后的5句是分述。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密,如在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代词it指代前面的名词短语prejudice against blacks,充分发挥了衔接作用;第5句的it与之类似。

(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外语界已谈论近20年。目前各个层次的外语教学都重视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有的还把它列入教学目标。有研究者将与语言教学相关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定义为:“阅读理解或者讨论技能的一个级别。学习者能够对所阅读或者听到的内容进行质疑和评判。在语言教学中,据说这样可以鼓励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目的语的材料中,鼓励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那些材料,并且尊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8]174。Lewison等总结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包含的四个要素:①分解习以为常的内容,如:审读课文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如何在试着定位我?②审读不同的观点,如:试着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和他人的角度理解各种经历和课文;③聚焦社会政治议题,如:通过研究语言与权力的关系,挑战权力关系不等之中的不容置疑的合法性;④采取行动,促进社会公正,如:为了改变世界而自我反思,采取行动[9]。文秋芳等认为“外语教师必须成为培养思辨力的有心人,精心策划语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听、说、读、写、译任务的过程中,同时获得思辨技能和思辨倾向的发展”[10]8。下文将结合“I’d Rather Be Black Than Female”整篇课文具体论述在课文分析过程中如何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以及评价[11]等批判性思维能力。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领会作者的观点,就在课文的第一段,同学们很容易发现。Of the two handicaps,being black is much less of a drawback than being female就是作者的观点,也是文章的主题。通过自我学习、课堂讨论以及老师的指导,学生会进一步发现作者的论证过程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作者的自身经历和其他女性的遭遇;二是女性遭受的歧视与黑人的遭遇之间的对比。之后,老师再帮助学生们学会推断哪些是作者陈述的客观事实,哪些是作者的观点(见表1)。

在进行批判性赏析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探究字面之外的含义,探究作者的价值观,关注作者的态度,审读文章的立场,使学生形成开放的态度,不必拘泥于作者的立场,可以接受、挑战抑或否定作者的观点。因此,处理课文的最后一步就是讨论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大部分同学认可作者的论辩,了解作者罗列的客观事实之后能充分意识到美国女性在为官从政和职业方面被美国男性全面压制,要获得全面的平等,美国女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有些同学部分同意作者的观点,他们认为由于生理、心理的原因,女性就应该做副手;所以社会习俗对于女性的职业定位是可以接受的,他们不认为这是歧视;还有些同学对作者的观点存有异议,认为现在美国社会强调政治正确,在从政和就业方面明显的种族歧视不多见,杰出的黑人代表就有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国务卿赖斯、前国务卿鲍威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等,他们中有男性有女性。在同学们进行批判性阅读讨论之后,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教师还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的中心观点是美国女性受到的歧视甚于黑人,后面的论证过程也是从女性和黑人的对比展开,但是这个命题预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美国白人女性受到的歧视也甚于黑人男性。对此大部分同学肯定不同意,大家由此也认为作者的观点在某些方面站不住脚。

(三)提升中英文化素养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英语专业的内涵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潜意识地习得文化。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学习西方世界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充分认识西方的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纯粹的语言训练与文学文化读本结合起来,通过对英文经典文学文化作品的解读和赏析,提高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与此同时,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加强中国文化的学习,吸收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当然,我们认为英语教学的课堂应适当增加中国文化的相关话题,重视我们自己文化的价值。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文化或多或少相互影响。以美国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在全球化的文化思潮中占主导地位,作为英语专业的师生,我们在认清这一形势后,不应妄自菲薄,在批判性地接受西方文化精华之后,要做好东西方文化的对比,要寻求两种文化之间的共同点,承认它们之间的不同,消除文化之间的隔阂。英语专业的师生必须有这样的使命:运用语言优势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在文化对比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语言意识和人文修养。

表1 在美国女性遭受的歧视甚于黑人

综合教程(7)有两篇课文“French and English”[12]117-120和“Chinese Humanism”[12]177-179传递了不同文化的特质,可用它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文化,用正确的态度进行文化对比。在第一篇课文“法国人与英国人”中,法国人情感外露,喜欢把所有的事情挑明;他们平等意识强;女性的责任性强烈,男性则十分英勇;法国农民也很独立。然而,换个角度,则在表面上反映为法国人粗鲁;他们的女性一副焦虑的表情,男性粗狂;法国的农民看起来贪婪。而英国人善良谦和,热情好客,情感相对保守;他们的诗性不轻易外露;英国人对于皇室的尊敬并不是出于谦卑,而是因他们人格高尚,心甘情愿敬重没有实权的皇室。同样,反映在表面上则是英国人贵族意识浓烈,比较势利。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英国和法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真正知晓这些特性,任何浮光掠影的结论只会贻笑大方。第二篇课文“中国的人文主义”详述中国人的生活目标和生活哲学。中国人的生活目标在于追求现世的幸福,不同于西方哲学追求的来世幸福;中国人追求简单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中的快乐,享受和谐的社会关系,这种幸福观不像西方的那样深奥晦涩、形而上学;中国人的宇宙观以人为中心,其它的一切都是为人服务,作者林语堂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缺少宗教的深远影响;中国的人文主义处于宗教宣扬的来世与现代社会物质至上主义的中间。经过诸如此类文章的熏陶,同学们能深切体会不同文化的瑰丽,能理性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提升文化素养,感知生活的真谛。

三、结语

关于如何进行《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根据现有的教学大纲和即将颁布的国家标准,提出合理利用课文,提高学生的三大能力。对于课文的解读应注意深度和广度。字、词、句要充分理解,应该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课文的逻辑脉理。这些课文的观点包罗万象,有的互相对立,学生的任务就是充分阅读这些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是同意或不同意某些课文作者的观点。关键是要分析这些课本,用客观的态度审视这些作者的态度,提出支持或反对他们的理由,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性精神。

英语是工具,但也是专业。我们要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知晓相关文化。要分析课文的文化内涵,结合我国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对照阅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提高本国文化的自觉性,真正做到文化自信。只有脚踏两种文化,才能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在对外交流中游刃有余。英语专业的师生应该运用外语课堂,争做合格的、优秀的中国文化转播者。

参考文献:

[1]仲伟合. 《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7.

[2]Bloom B 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Cognitive Domain[M]. New York: Mckay, 1956.

[3]孙有中,文秋芳,梁茂成,等.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7):603-608.

[4]曲卫国.课文在英语综合课上作用的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16(3):3-6.

[5]仲伟合,潘鸣威.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创新与思考[J].现代外语,2015(1):112-120.

[6]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5.

[7]张春柏,王世静,张锷,等.综合教程(6)[M].第二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154.

[8]Richards J C, Schmidt R, Kendrick H, et al.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K].第三版.官燕红,唐玉柱,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74.

[9]Lewison M, Flint A, Van Sluys K. Taking on critical literacy: Thejourney of newcomers and novices[J].Language Arts, 2002, 79(5): 382-392.

[10]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6-12.

[11]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12]史志康,吴刚,黄协安,等 .综合教程:7[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高级英语英语专业外语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四维一体化”《高级英语》课程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研究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价值工程(2016年30期)2016-11-24 14:25:36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28:30
“高级英语”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69期)2016-09-21 14:35:06
大山教你学外语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大山教你学外语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