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青
[摘要]女性主义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女性追求平等与解放的历史,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我们可以注意到英国女性文学开始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女性情怀。简·奥斯汀是那个时代的最先表现出女性主义思想意识和情怀的启迪者和倡导者,她在作品《傲慢与偏见》中,鲜活地地塑造出了反叛传统时代精神的女主人公形象伊丽莎白。奥斯汀首次尝试探讨了妇女的社会处境和地位,提倡女人有自己独立思考并做出选择的能力。
[关键词]伊丽莎白;女性主义;平等权力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0191- 02
研究背景:社会转型时期,女性处于社会的边缘化
18世纪末开始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工业革命使得社会分工成为生产最大的优势,这样工业革命之前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的状况随着社会的需求在发生着愈来愈大的变化,妇女也被工厂需要,妇女的人生价值不单单由家庭定义,诠释妇女社会价值的定义随之逆转,妇女中的一些人注意到自己的价值与整个女性群体在社会中权力和自由等的缺乏,以及发现从前妇女这一庞大群体的集体无意识.这一意识就是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妇女不能和男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简·奥斯汀的作品就是随之孕育了较早的女性觉醒的意识。从女性的视角出发,重新去建构妇女与男性的权力与地位关系,充分肯定男女平等。作品《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可以说是符合上述特征的人物形象。
一、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一)体现在对于男性和女性享有平等地位的思想特征
在奥斯汀的笔下,区分人物好坏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人物的区分主要取决于个人道德和品质,而并不是社会性别,因此,她着重刻画两类人的形象,一种是博学多识的伊丽莎白,另一种是见识短浅的班纳特太太等。通过这样的对比,奥斯汀力证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即女性同样可以拥有智力和理性等优点,这并不是男性独有的;同时,男人和女人本就是社会上两大群体,男人也会犯错,男女是平等的。
(二)表现在对以金钱为标准的婚姻观的批判
《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描写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婚娴观,这三种不同的婚娴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好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女性关怀意识。
第一种婚娴观:第一种婚娴观里,作者想表达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婚娴观,金钱就是爱情与婚娴的旨意,金钱的数量和地位的高低是衡量爱情的尺码。小说中的典型角色塑造的就是宾利小姐以及凯瑟琳夫人,小说中宾利小姐表现出对达西的疯狂追求,而凯瑟琳夫人也是想极力地促成女儿与达西的婚事,以便给自己带来无上的光环与荣耀。而人物科林斯先生等人物的出现更是将这种金钱是唯一的爱意的这种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根深蒂固的传统婚娴观牢牢地捆绑着一大堆类似于宾利小姐的群体。
第二种婚娴观:小说中,第二种婚娴观主要表现为肤浅和虚荣,即婚娴对象的选择往往只看重对方的外表,而不考虑其它综合现实情况。人物贝纳特夫妇就是典型的例子,贝纳特夫人和她自己的思想一样的肤浅,虽然她有着相对美丽的外表,但是她缺乏全面观察人的能力与意识,而且思考问题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认识范畴,从来不能够探出事情的表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毫无思想深度可言。
第三种婚娴观:第三种婚娴观可以说是前两种婚娴观的反面。不以人物的金钱和地位以及外在为婚娴的唯一的考虑,会综合地考虑。这种婚娴观是理想的婚娴观,是爱情、价值观和社会地位兼具的理想婚娴。这种思想体现在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的整个相遇与相爱的过程中,最终两人步入理想的婚娴当中的故事以及宾利和简的爱情来展现的,主人公伊丽莎白因为自己明锐的洞察力以及听信了魏克翰的谗言从而对达西产生了偏见和傲慢情绪。而达西也因自己的贵族身份和巨大财产作祟而理智受到蒙蔽,高贵的身份使得达西在感觉上与伊丽莎白在两个高低不同的社会层级上,因此对人显得傲慢十足。
(三)表现在对传统意义上定义女性人格魅力的条件的反对
工业革命之前的社会,女性的美丽的定义的话语权不是掌握在女性自己手里,而是由社会下定义,尤其是男性对于女性美丽品质的定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定义的淑女被认为应具有逆来顺受、深居简出等的品质,而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可以说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关于淑女的定义完全不同的。
(四)表现在对小说中女主人公智慧的描绘中
作者运用严谨的运笔思维,在对主人公伊丽莎白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一方面表现出了对小说主人公伊丽莎白的自负以及由于自负而对达西产生偏见的讽刺倾向,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主人公好的品质的肯定与赞扬,伊丽莎白博学多识、追求独立自主,有着自己睿智的判断与思考,不盲从于芸芸大众,作者充分肯定了這种有思想有主见、不盲从世俗的做法。作者以文学的语言呼吁出女性独有的人格特征和思想独立。伊丽莎白是集美丽善良和理性智慧于一身的形象,她对于自身的情况有着理智清醒的认识,她并非出身名门,没有万贯家财,但她有一颗自强自立的心,她有自尊的信念,她向往的爱情不是由金钱完全决定的,而是男女双方应该在地位上平等、思想上自由。伊丽莎白不因为金钱和地位去屈从别人,表现了她对于传统价值的反思以及自我价值的思考,这一点对于处于传统礼俗中的个体来说是可贵的。在面对凯瑟琳的数次刁难,伊丽莎白都从容应对,甚至她还当面指责凯瑟琳:“我白有主张,怎么做会幸福,我就决定怎样做,你管不了,任何像你这样的局外人也都管不了。”
(五)表现在对女性个人思想素质和教育水平的重视
小说同时表达了对于女性群体教育权力的重视。传统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男性上,认为社会事务由男性承担即可,女性群体没有必要去接受像男性一样的教育,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女性的受教育权被剥夺,受教育成为男性的特权。小说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表现伊丽莎白热爱读书,同时在文中达西有关于女性美德的讨论,从一个侧面的角度肯定出女性的受教育权利,而且小说中有一个细节就是伊丽莎白去探望生病中的简,当好多人在一起谈论时,宾利的观点立刻激起了无数的意见,大家对于才女的定义有些许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读者可以在文中解读出来的,作者向我们传递了一个男女平等尤其是教育权利平等的信号。在今天男女平等的社会中,女性能够像男性一样接受正规的教育,教育已经不再是区分男女的标识器,女性在这个时代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那个时代,简·奥斯汀的这一思想所具有的理性思考的价值毋庸置疑。
二、简·奥斯汀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
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的反思与觉醒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具有超前的特征,其表达的也比较内敛与含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她的作品中看出来。小说中对于女性个体意识的表现也比较含糊,對女性个人价值的追求的色彩也相对较弱,未能够充分地表现出女性对于个体人生价值的追求,单单从女性个体婚娴的标准和完美性去表达。当然我们必须知道个体的思想是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是由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这种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三、女性主义思想价值的追求
自从劳瑞提斯提出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女性意识在不断地强化。女性主义首先是承认性别差异与不平等存在的,日常生活中,女性主要是在一种男人所定义的话语中生活,这种话语体系是由历史因素造成的,传统意义上女性的美丽等的定义都不是在女性自己话语体系中。故而女性主义在追求自己的权利的时候,首先面对的就是自己对于话语权的争夺,这也是对隐性的不平等的抵抗。女性主义的实践性与政治性比较强,它一方面认识到性别歧视的存在,对妇女被压迫进行探索,通过不同的女性主义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女性主义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重新定义传统女性的价值,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实现性别间的平等,追求女性和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享受同样的受教育权等权利,冲破传统意义上对女性个性束缚与桎梏的枷锁。
简·奥斯汀在其《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无疑成为早期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伴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女性在不同的领域都在追求着属于女性这一群体的权利与自由,追求着实现人身价值的可能,追求自由与生活的尊严。
参考文献:
[1]梁绮颜.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思想[J].海外英语,2010(2):135.
[2]张翼.女性主义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J].文教资料,2014( 25):4.
[3]钱进.过渡时期的英国作家简·奥斯汀解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 (4):2.
[4]刘畅.《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思想解读[J].成都大学学报,2009(4):42.
[5]大卫·莫那翰.简.奥斯汀和妇女地位问题:奥斯汀研究[G].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6]赵淑萍.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中西方婚恋观——以《红楼梦》和《傲慢和偏见》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 (12).
[7]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3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