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港,马 骏,郭 红,李进永,高春燕,司真真
(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11)
盐城作为江苏省最大的粮食超百亿t的地级市,水稻生产贡献巨大[1]。近几年来,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人口普遍老龄化,水稻机条播栽培技术得以推广,该技术具有减轻劳动强度、缓和季节矛盾、省工、省力、省本、省秧苗、高产和高效等特征,越来越得到农民的青睐。据报道,机条播栽培的水稻在大田环境下的增产幅度超过10%,种植过程中工作量减少60%,并减少秧田面积和种子用量[2]。针对此种栽培方式,筛选出适宜的水稻品种是根本。本研究对引进的23个水稻品种进行机条播栽培试验,以调查了解其生长发育特征,为筛选出适应江苏省盐城地区机条播水稻品种提供指导。
本试验地位于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龙冈镇),地处盐城市区西郊(33.356°N,120.041°E),光照和通风条件均较好,田间排灌方便,不受森林和建筑物影响。试验地土壤黏性,肥力中等偏上,地力均匀[3],前茬为小麦,适合水稻生长。
本试验参试品种共23个(由盐城市第二种子公司和盐城市都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分别为盐粳16号、连粳12号、淮稻5号、华粳8号、淮稻14、淮稻119、苏秀867、扬农稻2号、圣稻22、临稻16、日本越光、苏秀8608、盐粳15号、武运粳32、获稻008、金粳818、京粳 1号、扬粳508、连糯 1号、华粳5号、盐糯13526、南粳9108、苏秀298。其中淮稻5号、南粳9108在参试品种中作为当地主推品种,米质优是这2个品种的主要优点,淮稻5号虽然在生产上抽穗迟,但灌浆速度快,深受老百姓欢迎。
本试验共设置23个品种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重复3次,共69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93.76 m2,行距23 cm,小区间留40 cm间隔。2017年6月9日用条播机进行播种,播种量为7.5 kg/667 m2,播种前常温催芽至3 mm左右。全生育期施纯氮20 kg/667 m2,质量比按基肥∶分蘖肥∶穗肥=4∶2∶4施用,全程肥料中N∶P2O5∶K2O(质量比)比例为1∶0.7∶0.7。播种前用药剂(恶线清)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苗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与稻瘟病等。水浆管理上做到浅水促蘖,足苗搁田,后期干干湿湿,强秆壮根,收割前7 d断水。其他管理按当地高产栽培方式进行。
苗期定点调查茎蘖动态,每个小区测3个点,取平均值。抽穗后每个小区随机选取5株测量株高,取平均值。成熟期每个小区取3个5穴用于考种,测定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各小区全部实收,现场测产。收获产量=收获鲜质量×(1-含水率)/(1-14.5%)[4]。收获的籽粒晒干后称量150 g打米样,计算出米率。
应用Excel 2003程序对数据初步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各供试水稻品种出苗期区别不大(表1),抽穗期基本在8月27日—9月7日,其中华粳8号、淮稻14、盐粳15号较迟,为9月7日;淮稻5号最迟,为9月9日;而连粳12号、苏秀8608和临稻16号较早,分别为8月24日、8月25日和8月25日;日本越光最早,在8月18日就已经抽穗了;盐粳16号、扬农稻2号和武运粳32的抽穗期分别为9月5日、8月29日和9月5日,比较适中。
如表2所示,成穗率方面,连粳12、淮稻119、盐粳16、京粳1号4个品种均达到60%以上,盐粳16号、扬农稻2号、苏秀8608、金粳818等品种的成穗率也都接近60%,日本越光品种则不足40%,各品种的有效穗数均在25万~30万/667 m2。高峰苗方面,淮稻5号、苏秀867、日本越光、连糯1号、盐糯13526、南粳9108的高峰苗均达到60万/667 m2以上,盐粳16号、连粳12号、扬农稻2号、盐粳15号等品种的高峰苗数接近50万/667 m2,淮稻119的高峰苗还不足40万/667 m2。
供试品种的株高差异显著(P<0.05),其中淮稻119和日本越光最高,分别达到98.4、99.4 cm,日本越光后期的倒伏非常严重,其次是金粳818,株高也达到95.2 cm。本组试验中,株高最矮的品种为苏秀8608和苏秀867,分别是73.8、77.2 cm,均未达到80 cm。其他品种的株高比较适中,其中盐粳16号、武运粳32、盐粳15号、扬农稻2号、淮稻5号的株高均在90 cm左右。
表1 机条播条件下23个供试水稻品种的生育期
如表3,每穗总粒数最高的是扬粳805,为125.3粒,其次是苏秀298、京粳1号、盐粳15号,分别为124.2、118.3、118.1粒,最低的是日本越光和华粳8号,分别为80.6、95.4粒。结实率最高的是华粳5号、金粳818,分别为93.2%、92.4%,结实率比较低的是苏秀298和淮稻14,分别为83.3%、83.4%。
理论产量最高的是盐粳16、武运粳32、盐粳15号、淮稻 5 号,分别为 730.4、729.6、727.6、726.2 kg/667 m2,理论产量较低的是日本越光、苏秀298和获稻 008,分别为 497.1、652.1、655.7 kg/667 m2。
表2 机条播条件下23个供试水稻品种茎蘖动态和成穗情况
实际产量中(表3),盐粳16号、淮稻5号、武运粳32这3个品种均超过700 kg/667 m2,分别为705.8、705.6、700.9 kg/667 m2;其次,盐粳 15 号、扬农稻2号、京粳1号、扬粳508产量也比较高,分别为698.7、693.6、690.5、689.8 kg/667 m2;实际产量低于600 kg/667 m2的品种有日本越光、苏秀298,分别为427.5、578.9 kg/667 m2。对23个参试品种实际产量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日本越光与盐粳16号、连粳12号、华粳8号、圣稻22、盐粳15、华粳5号、南粳9108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品种差异不显著;除日本越光外,其他各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
出米率较高的有盐粳15号、连粳12、盐粳16号,分别为74.6%、74.5%、74.3%,低于70%的参试品种有苏秀298和日本越光,分别为66.3%、69.1%。另外,华粳8号和京粳1号的出米率也较低,分别为70.2%、70.5%。
表3 机条播条件下23个供试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水稻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品系(品种),经试种和鉴定之后,将外地或外国的一些优良水稻品种引入我国某些地区直接加以利用,也可以作为亲本间接使用[5-6]。从对以上23个品种的试验分析,得知盐粳16号于9月5日抽穗,抽穗期稍迟,有效穗数27.9万/667 m2,居第5位,实际产量705.8 kg/667 m2,居第1位。郭红等研究认为,盐粳16号机条播水稻不及钵苗摆栽、机插模式和抛秧模式表现好,且出糙率低于这3种栽培模式,但是具有省工省力的优点[7]。盐粳15号于9月7日抽穗,抽穗期较迟,有效穗数25.1万/667 m2,居第22位,实际产量698.7 kg/667 m2,居第4位。马骏等研究得出,盐粳15号水稻机条播有效穗数24.3万/667 m2,实际产量708.8kg/667m2[8]。武运粳32于9月5日抽穗,抽穗期稍迟,有效穗数27.4万/667 m2,居第12位,实际产量700.9 kg/667 m2,居第3位。2015年机械直播武运粳32水稻总叶数为14张叶片,较机插秧少1张叶片,最终成穗数为27.4万/667 m2,成穗率62.6%,理论产量为660.8 kg/667 m2[9]。扬农稻2号于8月29日抽穗,抽穗期较早,有效穗数27.2万/667m2,居第13位,实际产量693.6 kg/667 m2,居第5位。淮稻5号于9月9日抽穗,抽穗期较迟,有效穗数26.6万/667m2,居第15位,实际产量705.6kg/667m2,居第2位,淮稻5号已经成为里下河地区直播水稻的当家品种[10]。马超等研究认为,水稻机条播的产量与人工撒播持平,故宜采用机条播种植[11]。上述5个品种的株高在90 cm左右,较为适中,出米率均在73%以上,高于大多数参试品种。南粳9108食味性好,在盐城大丰采用机插秧种植生长表现明显优于机条播,病虫发生轻于机条播,产量性状指标高于机条播[12]。本试验中,南粳9108实际产量663.2kg/667m2,位列第11位,处于中游水平,且株高偏矮,故南粳9108虽然作为当地主推品种,但其机条播的表现并不十分优秀。京粳1号机条播产量达到较高水平,为690.5 kg/667 m2,但其出米率比较低,只有70.5%。综上,盐粳16号、盐粳15号、武运粳32、扬农稻2号、淮稻5号共5个品种,综合表现出茎蘖数适中、抗性好、成穗率高、株高适中、出米率好、产量潜力较高的特征特性,适宜本地区大规模推广机条播种植。
参考文献:
[1]李长亚,金 鑫,杨 力,等.盐城市机插水稻品种示范与筛选[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5(3):58-61.
[2]张 平,毛红英.赣北地区水稻直播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3(1):19-20.
[3]郭 红,李进勇,张大友,等.引进小麦新品种在盐城市的适应性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3(4):29-32.
[4]姜心禄,池忠志.水稻现场验收测水分计算单产的三种方法比较[J].四川农业科技,2008(1):29.
[5]胡兴民,钱 前.现阶段中国水稻种质创新的研究策略和应用思考[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2):193-196.
[6]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稻种资源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0-74.
[7]郭 红,马 骏,李进永,等.水稻新品种盐粳16号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7(5):83-85.
[8]马 骏,郭 红,李进永,等.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7(6):11-12.
[9]李长亚,杨 力,金 鑫,等.武运粳32号水稻在盐城市的种植表现试验示范[J].现代农业科技,2017(13):4-5.
[10]姚金和,吴建中,王受荣,等.淮稻5号直播生育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8):79-80.
[11]马 超,朱卫忠,李 敏.水稻机条播栽培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4(2):39-40.
[12]王永山,张瑞芹,任 勇.南粳9108水稻机条播与机插秧生产示范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