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人音乐文化考察纪行

2018-05-14 20:13:41杨菡伊善斌
当代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肇源县音乐文化

杨菡 伊善斌

[摘 要]

2017年7月18日至19日,笔者与中央音乐学院陈荃有教授,黑龙江大学音乐负责人胡雪丽教授,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及年轻教师代表一行8人,从东北石油大学出发,全程180公里,到达黑龙江省肇源县,参观博物馆,拜访茂兴镇站人后裔,顺利完成了站人音乐文化的考察活动。

[关键词] 肇源县;站人;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1-0066-03

7月18日 星期二 ,晴,肇源县博物馆

早7时30分,艺术学院考察团在东北石油大学门前集合,8点整准时出发,从大广高速直通肇源,全程180公里。上午9时30分到达肇源县博物馆。

在博物馆一楼会议室,张振馆长向我们简要介绍了肇源县博物馆。肇源县博物馆位于肇源县中央大街,成立于1999年,是肇源县文物保护机构。博物馆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展出文物展品1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24件。

解说员带领大家来到二楼参观肇源县博物馆。博物馆设五个展厅:第一展厅是古生物展厅;第二展厅是历史文物陈列馆;第三个展厅是肇源革命英烈纪念馆;第四展厅是建国五十年展厅;第五展厅是“九八”抗洪展厅。因调研时间紧,解说员重点介绍站人的文化历史。半小时后全体参观人员回到一楼会议室,继续交流站人音乐文化。肇源站人协会送上《肇源古驿站史略》《肇源古驿站诗词卷》和《肇源古驿站影像卷》,“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协会”秘书长、站人后代杨勋向我们介绍了肇源县站人的历史及生活习俗。

(一)站人历史

“公元17世纪,我国抵抗沙俄侵略和防止蒙古分裂势力的侵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审时度势,开辟了从吉林乌拉(今吉林市)经郭尔罗斯前旗、郭尔罗斯后期(今肇源县)、杜尔伯特旗、齐齐哈尔直至瑗珲(黑龙江城)的驿路。在驿路上设立驿站。”[1]驿站是清廷下达的圣旨、军令、边疆上报军情、捷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每25至30公里左右设立一处驿站。各站均配备站丁30人,另外还专门设有笔帖式(负责往来文件翻译)一员。初期设立了25个驿站:吉林境内6个站,黑龙江境内19个站。其中黑龙江省肇源县境内设立了茂兴苏苏(茂兴站)、咕噜(古龙站)、乌兰诺尔(新站)和博尔济哈台(头台)、察布奇尔台(二站台)、额尔多图台(三站台)六处驿站。由“吴藩旧部”和“尚藩族人”充任站丁,准入军籍、旗籍,世代以传驿为生。驿站接受兵部和蒋军双重管理,职责明确,制度完备。驿道四通八达,站丁身穿号坎,身背文件,手持伙票,挂着腰牌,沿路驿递,恪尽职守。正常情况下,一般文件分别以每天300里或400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加急文件”,当值站丁则要按规定以每天600里或者800里的速度传递,故称“八百里加急”。[2]经过三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如今肇源已有站人后裔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全县有八个建制镇,其中有六个是由古驿站发展而来的。

(二)站人婚姻

站人婚姻有四大禁忌:第一,不与汉人通婚,汉人嫁满人只能做妾,因漢人裹脚,不能下田。第二,同行不通婚。第三,行辈不一不通婚。第四,不准童婚。“凡女十二,方可做亲。”[3]

(三)站人待遇

1.安家费:据《黑龙江衙门档案》记载茂兴站、新站、古龙站、驿站初设时“为站人订做穿戴及修造房屋,每丁发银十两”。《黑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记载东南驿站头台站、二站、三站建站安家费,每丁七两。2.房基地:据《吉林驿站》64页记载“每丁给房基地一处,宽十丈、长二十丈”。除建房外,还有为自家种菜的菜园子。3.站丁地也叫随缺地:每丁五垧。4.津贴:每丁每月三吊,每年36吊。后来改为白银一两,普通士兵月津贴为白银一两三钱,其中置衣饰、盾牌自费。5.伤恤:对于驿驶中殒命的站丁,有明文规定:“因工殒命,实系究与贼接仗阵亡者有间,酌中拟量发给恤赏银十五两。”黑龙江将军衙门发给恤赏银外,多给五垧地作为恤赏。6.初到驿站当年补给口粮。[4]

(四)站人文化生活

站人来到肇源,不但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也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文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站人有别于当地人们的宗教信仰;风格独特的语言、服饰、住所、饮食等生活习惯;诗、书、画、印、山歌、故事、戏曲、秧歌剧、传说、灯谜、笑话等文艺活动以及踢熊头、踢毽子、捉迷藏、丢手绢、打瓦、箭杆窜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等。[5]

在交谈中站人的后代回忆小时候的山歌,记得大人们哄孩子的时候就唱“狼来了”,吓唬小孩,当时没有专业的作词作曲,就凭自己的脑袋想,想到以后自然就唱出来了,不像现在有摇篮曲,那时候就只是自编自演……

午餐过后,我们联系寻访茂兴站人后裔,为第二天去茂兴镇继续考察做准备。

7月19日星期三,晴,茂兴镇

早晨8时,我们相约在肇源县博物馆门前,驱车直奔茂兴镇镇政府。在镇政府三楼会议室,我们与茂兴镇站人后裔座谈站人音乐文化。

茂兴镇,原名茂兴苏苏站,汉意是此地的水苦涩不好喝,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在此建站,是由吉林进入黑龙江的首站,故有“龙江古驿第一站”之称。

因其是黑龙江的西南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度成为南路总站官驻地。[6]茂兴站有着三百多年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来自中原以及西南云贵和塞北满、蒙的延续和融合。

站人来这里一边忙于驿务,一边还要开荒种地、打网捕鱼,女人们要照顾孩子,洗衣做饭,还要赤脚下地锄田,又会编织、刺绣、修饰妆扮,她们身着青布大衫、淡青偏襟短衫,袖口、领边镶着楣边,绣着花纹,腰系蓝丝带,是典型的中原凤阳服饰文化,这在东北村镇保留了三百多年。

站人的饮食,特色是生鱼、猪血、羊汤,茂兴的羊汤馆遍布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省内外,形成了站人独有的饮食文化。

站人的住房是独具特色的“四不露”:“四角翘、一坡水、不出檐的土平房。还用白土做涂料,房梁檀木用辣椒油擦刷,既美观又防腐。窗户纸糊在外,猪窝鸡架在西房山,狗窝盖在东墙外。东西屋分老少辈,一屋两代,中间幔帐挂起来。”[7]

茂兴站人信奉佛教,曾在咸丰年间修建过西庙“老爷庙”、东庙“慈云寺”两座大型寺庙,还有大小不同的小庙等三十几座。四月十八“庙会”、七月十五“鬼节”、五月十三“雨节”等都有大型活动。

茂兴的文化活动丰富,民国初期有戏园子、皮影戏、说书馆、茶馆等。成立过“文工团”,演出评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秦香莲》等优秀剧目,吉林、扶余、大安县、农安等文艺团体也曾来此汇演。“茂兴的大秧歌独具魅力,经久不衰,每年腊月开始到正月十五大汇演,轰动茂兴和周边乡镇,最高潮时期达十几队,远近十村八乡成了万人闹市,盛况空前的景象。四月十八赶庙会,更是热闹非凡,二人转、拉场戏、京剧、评剧、大鼓书、吹拉弹唱,人山人海、络绎不绝。”[8]

站人协会秘书杨勋回忆了一首山歌并现场演唱:歌名叫《私奔》,主要意思是大地主的女儿相中她家的长工,他俩想要私奔,唱歌的形式是墙外和墙内男女对唱。

中午在茂兴镇,我们品尝了站人的特色小吃:渍菜粉、蒸猪血、羊汤、马肉干等。午饭后,我们寻访一位茂兴镇合兴村和站人一起生活的81岁老人家:董换张,辗转了两个村子才找到他的家。

他的家住在村头,一间长方形的平房,门口有个很大的空地。一进门就是大大客厅,我们一行10余人落座,也不觉得拥挤,环视四周还真有点站人房屋的特点。我们把录像机选择一个适合的地方,摆放稳当后,陈教授和老人开始交流,老人回忆性地述说着……

他说光绪年间跟着自己的爷爷来到茂兴,老家在山东,来到茂兴就一直和站人生活在一起。年轻时会看图书、查字典、写过报道、自己用鱼皮制作过乐器演奏。在年轻时也是当地红人,也曾代表肇源进京参加全国的比赛。

站人音乐文化中皮影戏很受欢迎,皮影戏自古就是随军的一种娱乐方式。皮影戏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另外站人也有会吹唢呐、拉二胡的,站人喜欢盖房子,不讲究吃。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云南人吴三桂的后代,所以风俗习惯和云南人相似。礼节很多,有很多讲究:比如逢年过节家里来朋友,儿媳妇和孩子都不能上桌吃饭,都要等客人吃完了才可以上桌吃饭,而且桌子上的菜必须吃完了,才可以填菜,很节省。[G]

接下来这位老人为我们打大鼓说唱了一段,韵味十足。随后在村子里找来一个曾经拉过二胡的站人后代,这位农民出身的二胡表演艺术家为我们演奏的曲目,都是经典的家喻户晓的作品。肇源县博物馆的张馆长也为我们献上了两首二胡经典作品,真是让我们刮目相看。因时间有限,两小时后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17时抵达大庆,平安顺利归来。

此次考察行程两整天,考察肇源县博物馆以及拜访茂兴镇的站人后裔,虽为“走马观花”,收获却也不少:一是通过对肇源县博物馆的考察,对站人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二是了解到站人有很多音乐文化活动与站人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由此,对于站人音乐文化的考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站人文化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肇源驿站史略[M].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编辑部,2014:11.

[2]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肇源驿站史略影像卷[M].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编辑部,2014:6.

[3]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肇源驿站史略[M].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编辑部,2014:85.

[4]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肇源驿站史略[M].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编辑部,2014:89—91.

[5]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肇源驿站史略[M].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編辑部,2014:106.

[6]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肇源驿站史略影像卷[M].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编辑部,2014:6.

[7]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肇源驿站史略[M].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编辑部,2014:170.

[8]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肇源驿站史略[M].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编辑部,2014:175.

(责任编辑:张洪全)

猜你喜欢
肇源县音乐文化
肇源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策略
黑龙江水产(2022年1期)2022-03-25 23:00:20
肇源县水产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
黑龙江水产(2022年1期)2022-03-25 23:00:20
肇源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
黑龙江水产(2021年1期)2021-03-22 18:53:25
肇源县河蟹主要增养殖模式及推广策略
黑龙江水产(2021年6期)2021-01-06 11:55:08
肇源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商业经济(2017年12期)2017-12-20 10:19:04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6:19:19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6:14:44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5:29:48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10:18:47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