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优
通过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我国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相关文献,总结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和现代管理思想特点。总结了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的管理思想,结合管理理论从而为更好地在实际中运用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提供理论依据。
一、我国管理思想发展历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借鉴作用,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问题,没有将西方管理思想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融合。相关研究者认为,我国应该培养属于自己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对于我国的环境、社会、传统文化等有着十分深刻的感受和认识,同时十分了解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目前,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更加的系统、细微,很好的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来发展我国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在管理目的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当下,管理者应该结合我国的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利用好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共通之处,结合具体实际,提升我国的现代管理水平。
二、我國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发展现状
有学者认为,未来管理思想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管理范式的多元并存和协同发展,现代管理思想的演变逻辑主要表现为管理价值观从 “科学”到“人本”的转变,组织目标从效率到价值的转变等。研究者通过对管理学演变的基本特征、内在逻辑和理论范式等问题进行梳理,认为管理模式的应用是和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密切关联,最终需要听命于管理实践的需要,持一种权变的观点,从而预期未来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调,依然是管理范式和方式的多元并存和协同发展。
有研究者基于法约尔管理定义,依据新时期管理实践的特点对法约尔的管理定义进行检验和反思。研究者通过探讨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对法约尔管理定义进行双重检验,分析法约尔管理定义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分析过程中进一步说明,管理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忽视时代发展的需要,脱离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研究是毫无现实意义的。
学者同时强调法约尔之后的管理学家对管理定义的界定只能是对法约尔管理定义的修正和发展,而不是对法约尔管理定义的替代,他们只不过是在法约尔定义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其它一些重要管理职能,这种科学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也正是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
有部分学者将改革开放后的管理看作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基于管理创新理论,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探究中国管理思想在这一段时期中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强调发展和创新我国管理思想的必要性。
也有学者基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浅析了“管理红利”主要在于思想的潜移默化和效率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里既包括理论的引导和发展,也涵盖了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创新,强调了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三、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可预见性。在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难题都会有所不同,管理者在领导下属为公司发展的过程也会出现繁多的可预见与不可预见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因素也会有很多不可预见成分。已经形成的管理理论体系与管理思想体系并不可能细微地涉及到管理过程中所遇见的每一个细节性问题。
(二)“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在管理实际中,管理者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运用不当,很容易造成“教条主义”错误或“经验主义”错误。在各方面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虽然都已处于较高水平,但仍无法完全避免“经验主义”错误。“经验主义”管理者会由于从某次经验中受益而更加坚定“经验”的正确性,从而在管理过程中产生失误。
(三)管理者的能力及其他主观因素。管理者的能力在自我上进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不断的提升,但也不能排除部分管理者不能与企业发展共同进步,因而缺失了继续领导下属,带领公司进步的能力。管理者的主观思想和个性特征会在管理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所产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对于这种情况下,管理结果的好坏主要掌控在管理者手中,管理者只有紧随管理发展的形式,根据公司的实际所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避免操之过急的主观因素影响公司的决断,削弱自己在下属中的信任度与可靠度。
四、结语
在捋顺我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同时结合现有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发展需要是我国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的核心。培养优秀的管理者是促进我国企业快速发展的又一前提。在我国经济文化稳步发展的现阶段,管理学家应注重我国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管理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为企业管理者指明方向,同时提供理论参考。现代的企业管理者则应在清晰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灵活变通,围绕人本核心,不断总结合理的方式方法,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实现尽可能大的价值。(作者单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