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丛淦,王 闯,吴淼喆,李 晟,杜觉晓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北京 100031)
启动平台的分析决策功能,对故障查找进行实时指导。平台自动匹配故障线路两端系统接线图,可以快速地掌握停电范围、涉及的用户以及对电网的影响。调用故障录波获取故障测距、相别,通过测距定位故障杆塔。调用气象分析,了解该区域有无大风、大雨,判断是否因大风大雨造成了本次掉闸。调用雷电定位系统,了解该区域有没有雷电活动,判断是否是因为雷击造成的故障。
系统自动匹配该线路环境隐患信息。通过查看隐患台账,可将分析结论及时推送到移动作业终端上,指导故障查找。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分析决策组也无法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可以与专家库中的专家启动远程会商。
面向生产人员,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uork,VPN)开发“掌上检修”移动终端,并基于移动终端实现了平台的同步配套开发和双向信息贯通。移动终端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终端工作流程
电力检修公司业务具有专业覆盖面广、风险现场多、主业人员数量少、外来施工队伍多、安全及质量管控压力大的特点,班组人员采用移动终端可以将现场工作情况进行实时上传,实现了系统的互联互通。
在应用方面,移动终端和运检智能管控平台的互动,实现了从前端到后台的实时穿透;从管控平台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人员的工作状态,并为一线班组提供支撑和服务。
调取现场人员的工作进度和现场照片,并且获取人员实时坐标点信息、音视频以及照片文件信息、任务详细信息等作业现场的基本情况和基础信息。
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实现与运检指挥中心的值班人员、运检部等相关部门的技术管理支撑人员的即时通讯和实时穿透收取消息。指挥中心可以指定推送到特定单位、特定手机,APP收到后可进行回复,反馈现场问题,并且通过接单的方式实现APP工作的派发。
如遇紧急情况自己无法判断故障或问题时,可以与专家组现场组会沟通,互发语音、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功能。此外,还可添加联系人、组建群组、收发群组信息及个人信息等。
通过移动作业终端可以采集作业人员的工作位置并与历史轨迹进行比对,可以提供轨迹匹配,同时获取人员的实时位置情况,便于对工作人员的到岗到位情况进行检查。还可为运检指挥中心和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作业进展情况、人员轨迹、现场风险信息、作业质量信息。
班组管理主要包括资料阅读、在线考试、我的成绩、排行榜等内容。主要特点是支持在线考试、查阅考试成绩、查看成绩排行名次、共享资料阅读。可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班组人员的工作评估数据。
部分专业设有状态监测典型案例库(如图2所示),可以供移动终端随时调用,而且案例库是开放式的大数据库,内容可不断更新完善。通过终端的专家系统模块,可将异常图谱跟专家系统典型案例库中的典型图谱进行比对来辅助判断,解决问题。
图2 状态监测“太阳系”
移动终端作业APP同时具有安监APP的功能,可以从工作负责人层面实现安监APP和移动作业APP的合二为一,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实现安监人员的巡检功能。通过后台系统导入,还可以对当日的安全生产巡检工作进行统计评估。
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可直观传递当天完成的工作量,并且对完成的时间和具体的开展情况、每步的进展时间有准确的衡量。
通过班组移动作业平台,分专业开展不同作业任务,进而可以对多专业的工作情况直接掌控。比如,电缆专业现在包括电缆检修、电缆运行、电缆试验、电缆监控4大类共15个作业流程,专业管理可以实现后台掌握。
目前移动终端设备由专门指派的人员使用,他们在工作前几天完成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并通过专用班组移动作业平台下发到工作负责人的终端设备,简便、快捷、高效。
移动终端的执行步骤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编制,每一步的执行情况均与作业指导书保持一致,并且具备录音功能;现场需记录工作负责人宣读工作票及危险点的录音,同时需要对现场执行工作票的班组成员、运行人员签字拍照留存记录。当工作发生变更或是终止时,可以通过后台查看工作变更步骤,进而了解工作变更情况。因特殊情况发生工作间断、工作人员变更等情况,均需要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拍照,安监部门可通过后台实现对现场工作票执行情况的检查。
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的高效运转实现无纸化办公,移动终端简单、易操作性、及时性和实时传输功能得到了保障。终端通过标准化流程规范了现场作业人员行为,记录了人员位置、每项步骤执行的时间,同时方便管理人员调阅现场检修试验数据提供作业指导,实现了对作业现场、人员、质量的有效管控。
发生故障后,运检指挥中心通过管控平台发送故障信息,将故障信息推送至运维、检修单位移动终端;然后通过管控平台查看故障信息接收时间、人员出发时间和运行轨迹,再通过管控平台推送信息进行提醒。故障查找人员到达现场后,要通过移动终端上传故障现场照片,将检查结果及处理方案通过电话及移动终端报指挥中心;故障处置过程中也要将关键节点通过电话及管控平台报指挥中心。
利用管控平台、移动作业APP强化安全过程管理,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风险提示,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把关人员到岗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对现场作业质量、作业效率进行检查和指导,以此来提高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借助这一手段强化对外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促进专业运维质量提高。
平台系统具有分析决策功能,可实现对作业现场的及时掌握和分析。终端还可以将历次检测数据形成趋势曲线,班组人员通过趋势分析判断异常设备状况。若设备存在异常,就进入异常查找流程,确诊设备运行状态。下面结合输电专业情况对该流程进行分析介绍。
工作人员发现数据异常后,调用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参照视频情况了解附近相关线路的情况。
启动平台的分析决策功能,对故障查找进行实时指导。平台自动匹配故障线路两端系统接线图,可以快速地掌握停电范围、涉及的用户以及对电网的影响。调用故障录波获取故障测距、相别,通过测距定位故障杆塔。调用气象分析,了解该区域有无大风、大雨,判断是否因大风大雨造成了本次掉闸。调用雷电定位系统,了解该区域有没有雷电活动,判断是否是因为雷击造成的故障。
系统自动匹配该线路环境隐患信息。通过查看隐患台账,可将分析结论及时推送到移动作业终端上,指导故障查找。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分析决策组也无法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可以与专家库中的专家启动远程会商。
现场人员需要根据移动终端的步骤,严格按工作票的要求点选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因此安监人员可以从后台了解现场工作的进展情况,相关安全工器具、现场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在发生工作变更时,需要启动工作变更流程,执行工作变更步骤。安监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的数据了解到现场工作的变更情况,确保现场人员按着步骤履行工作变更手续。借助拍照、视频、语音可获取现场情况,还可对现场人员状况进行分析。以输电工作为例,通过人员轨迹,可以判断现场人员的到岗到位情况;同时在沿线轨迹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根据现场人员轨迹位置通知人员进行现场状况的检查;在发生天气异常或特定道路状况时,可以从后台通知工作人员躲避危险。通过现场照片和视频,可以对现场工作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状况有直观的了解,从而实现从后台对现场人员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和提醒,及现场和后台的双重监管。
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了精益化管理,同时也为现场的安全生产分析管控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这种数字化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对作业现场的精确管理,可以从前端到后台清晰地了解到现场工作的流程步骤,通过技术手段对现场的安全生产进行管控,更加直观明确。移动终端的投入使用和应用推广,势必将为电力事业的快速安全高效发展增添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Q/GDW 1683—2015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2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 国家电网公司.Q/GDW 1168—2013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