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康复护理对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下肢功能的影响

2018-04-23 05:35:58杨宇宁杨小妃林春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7期
关键词:保肢全程肢体

杨宇宁 杨小妃 林春燕

恶性骨肿瘤在临床中又将其称之为“骨癌”, 对于恶性骨肿瘤根据其发生情况可以分为三种, 分别为原发性、继发性以及转移性[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骨肿瘤的发生率表现为升高趋势, 威胁了人类的健康, 临床增加了对该疾病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保肢治疗是该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加强患者的康复护理, 对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为探究全程康复护理应用于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效果, 本次选取73例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73例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34例)与全程组(39例)。常规组中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23±3.14)岁;肿瘤部位:股骨20例,胫骨14例。全程组中男24例, 女 15例;平均年龄(35.18±3.12)岁;肿瘤部位:股骨27例, 胫骨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采取常规康复护理, 具体如下。①手术前护理:在患者手术前, 告知患者保持良好习惯, 做好术前的检查等准备工作, 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等训练, 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可以针对性的疏导, 使患者保持稳定情绪。②手术后护理:在患者手术结束后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 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患者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 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

1.2.2 全程组 采取全程康复护理, 具体如下。①手术前康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 先告知患者该疾病的注意事项,通过案例讲解等让患者意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并根据患者实际的病变部位予以患者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方法, 同时责任护士做好监督工作, 保证患者每天按时锻炼, 做好患者的督促工作。②术后康复护理:手术成功后, 当患者恢复意识后,先观察患者病情, 待病情稳定后予以患者肢体被动活动, 包括屈曲、踝关节旋转等, 加快其血液循环的恢复, 同时做好粘连、关节萎缩等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时刻询问患者强度和运动量是否合适, 并结合患者、主治医生的意见对患者康复锻炼计划予以适当的调整, 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③出院后延续护理:在患者出院后, 要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 通过患者登记的电话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者登门随访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结果予以相关的指导和建议。④全程心理护理: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 需要予以患者针对性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工作, 可以结合患者的家庭背景、学历等因素采取适合患者的交流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患者不良心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下肢功能评估 护理前后采用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对患者下肢功能评分进行判断, 包括患者的肢体疼痛、行走能力、功能活动以及步态变化, 每项25分, 肢体疼痛分数越低表示患者改善越好, 其他项目则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改善越高[2]。

1.3.2 护理满意度评估 护理后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 本次研究所用护理满意调查问卷为本院自行设计, 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技能、态度等10项, 总分100分, 其中满意(80~100 分 )、一般 (50~79 分 )、不满意 (0~49 分 )[3]。满意度为满意率和一般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肢体疼痛、行走能力、功能活动及步态变化等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肢体疼痛、行走能力、功能活动及步态变化等下肢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且全程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功能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功能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 aP<0.05

指标 时间 常规组(n=34) 全程组(n=39) t P肢体疼痛 护理前 21.3±1.6 20.9±1.5 1.102 0.274护理后 14.8±2.2 13.1±1.7a 3.719 0.000行走能力 护理前 18.9±3.2 19.2±3.1 0.406 0.686护理后 22.5±1.6 23.8±0.7a 4.598 0.000功能活动 护理前 19.7±1.4 19.9±1.3 0.633 0.529护理后 22.8±0.9 23.3±0.3a 3.270 0.002步态变化 护理前 20.6±1.6 21.1±1.5 1.377 0.173护理后 22.1±1.9 22.9±0.6a 2.493 0.01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9.41%, 其中满意11例(32.35%)、一般16例(47.06%), 不满意7例(20.59%);全程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87%, 其中满意14例(35.90%), 一般23例(58.97%), 不满意2例(5.13%);全程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17, P=0.045<0.05)。

3 讨论

恶性骨肿瘤以骨骼、骨骼附属组织为该疾病的好发位置,患者初期临床表现为疼痛、发热、身体消瘦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 患者会逐渐表现为功能障碍、肿瘤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保护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标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保肢手术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 且备受患者的青睐。相关研究报道显示, 部分骨肿瘤患者在刚刚予以明确诊断后, 就会出现悲观、焦虑等多种心理问题, 且予以患者保肢手术治疗后还需要进行化疗治疗等, 因此予以患者康复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改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

全程康复护理模式是指从多方面对患者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护理干预, 同时采取多角度评估患者的认知和情绪问题,调动患者的能动性, 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 提高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患者在治疗中可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5-8]。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术中予以患者全程康复护理, 在手术前先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初步掌握术后的康复方法, 手术后再次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 加强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并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延伸护理, 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与常规康复护理模式比较, 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有效的弥补了在常规护理中缺乏对患者的指导、监督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对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具有显著作用[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全程组患者的各项下肢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全程康复护理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治疗中的优势和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恶性骨肿瘤患者保肢手术治疗中应用全程康复护理干预, 对患者下肢肢体功能的改善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 可以推广应用。

[1] 单萍, 石瑞新, 李秀翠.全程康复护理对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下肢功能的疗效分析.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 22(2):211-214.

[2] 郭春英, 赵文, 刘桓.全程康复护理对下肢骨肿瘤患者保肢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 24(3):362-365.

[3] 邹小春, 吴治芳.骨肿瘤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 22(6):722-723.

[4] 葛庆霞, 吕凤云, 张梅.疼痛护理路径在骨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 22(8):1009-1011.

[5] 邓智全.全程康复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2):82-83.

[6] 陈丽娟.全程康复护理在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应用.基层医学论坛, 2012(33):4361-4362.

[7] 蒋艳华, 陈娟, 沈利.全程康复护理对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下肢功能的影响.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 9(1):94-96.

[8] 叶如梅, 纪梅香.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全程护理模式的研究.医学信息, 2014(23):387-388.

[9] 王乐平.全程康复护理对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下肢功能的疗效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14):207.

[10] 王兴华.试析全程康复护理对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下肢功能的价值.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0):154.

猜你喜欢
保肢全程肢体
手足毁损伤的保肢治疗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手工制鞋全程LOOK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2:23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