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美婷
糖尿病肾病是肾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相关研究报道称:糖尿病肾病和遗传、高血糖引发的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程进展来看, 可分为肾小球高滤过期、静息期、微量蛋白尿期、临床期、肾功能衰竭期这5个时期[1,2]。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与患者长期血糖偏高所致的代谢异常有关, 在临床上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高血脂、高血压等症状, 长期发展将导致肾功能障碍, 患者逐渐失去劳动能力乃至死亡。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共纳入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 其目的是分析评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 纳入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6月, 均经微量蛋白尿检测确诊, 符合Mogenson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此前3周血糖控制良好;此外, 将治疗前血清钾含量>5.0 mmol/L, 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出现蛋白尿增加者排除在外, 并排除肾结石等因素所致的肾功能障碍及用药禁忌证患者[3]。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3~76岁, 平均年龄(56.9±4.7)岁;病程12个月~13年,平均病程(7.8±1.8)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56.8±6.1)岁;病程12个月~13年, 平均病程(7.8±1.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均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主要包括:①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 指导患者遵循低脂、低糖、优质蛋白食物的基本进食原则, 餐后0.5 h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并坚持少食多餐;②结合患者的基本病情, 采取有针对性的常规西医方法进行医治, 即: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药物治疗, 静脉注射胰岛素, 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00 mmol/L, 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③对症治疗, 如患者的水肿症状严重, 则需及时采取利尿药物进行医治, 并采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164)治疗, 口服, 1次/d, 300 mg/次;观察组给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 口服螺内酯片(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097), 1次/d, 25 mg/次。两组患者均持续进行3个月治疗, 治疗完成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在医治过程中, 指导患者自我监测末梢血糖, 记录空腹血糖, 治疗后对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钾、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显效:经积极治疗, 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除, 各项体征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24 h尿蛋白或血肌酐降低>30%;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 24 h尿蛋白或血肌酐降低幅度为5%~30%;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肾功能指标未恢复, 疾病症状有加重的趋势[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9例, 有效16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显效30例, 有效12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 两组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血肌酐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24 h尿蛋白(g/24 h) 血钾(mmol/L) 血肌酐(μmol/L)观察组 45 6.12±0.73a 0.57±0.29a 4.11±1.50 229.03±80.15a对照组 45 8.03±1.24 1.04±0.51 4.35±1.14 360.28±99.74 t 8.904 5.374 0.855 6.881 P<0.05 <0.05 >0.05 <0.0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 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微血管病, 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在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致病。临床研究发现, 该病症与遗传因素、高血压、肾脏血流力学异常、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以及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偏高, 会增加肾小球的负荷, 使肾毛细管、基底膜等糖基化, 毛细管狭窄化, 继而导致甚至缺血 , 逐步硬化 , 直至肾衰竭[5-9]。
此次试验中,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治疗, 观察组口服螺内酯治疗, 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血肌酐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8.904、5.374、6.881, P<0.05)。
综上所述,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进行医治具备优越的疗效, 可以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并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因此, 值得在临床医治工作中推广及应用。
[1] 鲍恩昊, 朱爱国, 王志宏 .前列地尔、阿司匹林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病人的临床效果.实用老年医学, 2017,31(9):851-854.
[2] 谷洪燕, 吴秀强, 李红萍.不同剂量雷米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中国药房, 2017, 28(23):3268-3270.
[3] 张文, 郑卫莉, 王剑.前列地尔、尿毒清颗粒与丹参酮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凝血功能和内皮功能指标的影响.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 27(14):2060-2062.
[4] 何花, 帅天姣, 郭巍.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的疗效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 11(11):102-104.
[5] 谢倩, 颜秀娟, 孙艳, 等 .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的疗效及护理.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4, 12(4):267-268.
[6] 张菁, 伊力多斯·阿合塔莫夫, 莫颖, 等.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及肾病的疗效.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9, 25(4):294-297.
[7] 崔向勇.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的疗效.糖尿病新世界, 2016(4):31-32.
[8] 刘娴.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10):108-109.
[9] 王智霞, 乔玉春.应用肾功能和肾损伤标志分子及肾血流变联合检测评价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意义.河北医药, 2016, 38(19):2980-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