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摘要】落实医院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不仅是医院纪检监察工作全面落实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医院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章概述了医院纪委组织建设的现实状况,分析了医院纪委目前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最后探讨了推进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纪检监察;基层延伸;医院纪委
引盲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要求,推动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使群众身边的公职人员受到严密监督。卫计系统进行“如何推进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专题调研,探索基层医疗机构监察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下面以医院为例,从纪委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三方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医院纪委组织建设的现实状况
市级医院纪委委员多为兼职,医院普遍设有纪委委员3~5人,仅监审科2位专职人员享受纪检监察干部办案岗位津贴。医院纪委工作为联点模式,每位纪委委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兼职联点一部分临床或行政后勤科室,主要工作有:重要时间节点的廉政督察、日常廉政教育的提醒监督、廉政教育活动的协调组织、问题线索的核查了解等。
醫院纪委作为基层纪委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二、医院纪委目前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职责定位需进一步明确
一是“三转”不够彻底,履职存在错位、越位现象。医院纪委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难免有时工作关系厘不清、职责定位把不准,存在履职上的错位、越位,偏离主业。二是廉政教育、活动和现场监督参与多,监督职能虚化。部分领导担当意识不足,任何工作都要纪委参与;医院廉政教育活动等往往也是纪委牵头。因此本应是负责“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的纪检监察机关,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结果难于聚焦主责主业,造成监督职能虚化。
(二)思想认识需进一步提高
纪委委员多为兼职,对其职责仅停留于表面的理解,本职工作繁忙,往往疏忽了纪检工作实效,对于监督什么、如何监督没有接受过规范化的学习和培训。加上部分临床科主任重业务轻党建思想,存在些微抵触情绪,对纪委委员的工作理解支持不够,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强。纪委委员对自身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认识不深,存在畏难情绪,监督职责未能真正自觉履行。
(三)履职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医院纪委委员通常除监审科主任和干事为专职外,其余纪委委员均为主要职能科室主任兼任,投入纪检监察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配合开展监督执纪工作有心无力,方式方法也有限。医院纪检干部多为非专业人员,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不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学习深造和岗位培训机会少,对于如何开展监督,监督应遵循的方法步骤、程序规范是什么不清楚。
(四)人员待遇需进一步落实
医院专职纪委委员按《关于调整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标准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每人每月补助办案津贴220元。其他兼职纪委委员工作时间不少,工作量不小,但没有任何待遇补贴,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纪委安排布置工作有难度,纪委委员履职积极性不高。
三、推进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目前医院监督工作普遍面临监督力量弱、人情干扰重、案件突破难等问题。建议以问题为导向,树立和运用“靶向治疗”思维,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努力寻找破解难题的办法,如针对纪检干部履职能力偏弱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培训;针对现行体制履职难、干扰大等问题,探索医院实行纪检组派驻制或兄弟单位纪检干部轮岗制等,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在基层医院落地生根。
(二)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解决问题需要创新机制,从根源上着手,激发工作活力,构建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要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实行交叉监督,减少人情干扰,如调动支部书记和支部纪律委员参与纪检工作积极性,各支部进行交叉督查,把监督触角延伸至医院一线工作人员,及时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纪检监察全覆盖。
(三)坚持以分层实施为途径
坚持上下联动,分层实施,统筹推进,构建卫计系统垂直高效的监督工作网络。纪检监察组通过在市直单位开展巡查和督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医院层面重点是问题线索核查,建议系统纪检干部统筹调度,遇到重大问题线索,不限于本单位自查,推动监督全覆盖落地落实。
(四)坚持以工作实效为检验
监察机制创新是否有效管用,要靠工作实绩来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通过上下联动,将原来较为松散的监督力量拧成一股绳,弥补医院层面监督力量不足的短板,实现全面有力的监督,促进纪检监察组工作高效开展,推动线索处置及查办案件的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结语
纪检监察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医院工作中的腐败现象急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顿。因此,要推进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完善医院纪检监察干部的各种管理机制和工作平台,使医院纪检监察工作更好、更快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