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肖
2017年12月24日上午9时39分,由机长赵生、副驾驶陈明、机械师魏鹏和监控观察员孙康宁组成的首飞机组,驾驶AG600“鲲龙”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在珠海机场成功首飞。这款飞机是中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民用飞机。
AG600,作为国产大飞机三兄弟中的最后一位,当天的首飞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众多话题中,焦点更多的是围绕着未来的使用领域,除森林灭火、水上救援外,主要还有海洋巡逻、海洋监测、岛礁运输等。此外,还有很多网友为其设想了一些军用方案,也都是后话与畅想。
就像运9飞机一样,成功的平台使其发展出多种特种型号,AG600“大型飞机”的属性也为其赋予了众多的任务拓展空间。但这一切的先决条件是——适航取证,这就是AG600首飞之后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事。
AG600是我国首款按照民用适航规章研制的大型特种飞机,与C919不同,后者作为一款普通的民用单通道客机,其适航审定工作不仅 可以借鉴ARJ21的适航审定考核经验,国际上也有很多完善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但AG600面临的挑战则完全不同,作为水陆两栖飞机,它不仅需要符合陆上飞机的适航标准,还需获得水上安全运行的资质。但在我国,目前并没有一套完善成熟的、针对水上使用的飞机制定的适航标准。可以说,AG600未来试验试飞,将会一边完善标准、一边试飞取证。这不免让人想起当年ARJ21在试飞取证过程中的艰辛,甚至可以说是趟出了一条适航取证之路。
适航取证为什么如此重要?我国此前不是研制过水轰5飞机吗?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水轰5当时的客户是海军,军品和民品的适航标准不同,而且,水轰5也非一款优秀的水陆两栖特种飞机。而AG600型号,若想获得良好的发展,仅想着军方订单是不现实的,它必须在民用市场获得客户的认可,而进入民用市场的前提,就是适航。
当然,AG600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适航性能,并早在2009年7月就已启动了适航取证工作,目前型号合格审定已完成了概念设计阶段、要求确定阶段和符合性计划制定阶段的工作,并在2017年9月转入符合性计划实施阶段。
在AG600项目的管理模式上,你会发现它与C919项目一样,采用了“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这是民机项目研发与管理上的高效方式,会显著带动国内供应商的适航管理和符合性验证能力的提升,这不仅会加速AG600型号的研制,更会为中国民机制造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今天的陆上首飞只是AG600的第一步,对“鲲龙”来说,它真正的首飞应该是未来在水上的腾空一跃,在那之后,验证气水动融合布局性能,验证抗浪性能,验证海洋环境下腐蚀防护与控制等性能与技术。用此前探索研究并確立的水上飞机适航审查方法考验AG600的同时,AG600也要身体力行的反向验证考卷题目的科学性,那才是AG600项目最重要,也最艰苦的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