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熵权法的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识别与动态评价模型

2018-04-16 05:48:47刘凤春李春虎吴宇晗吴万斌王立亚张春英
物流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物流核心

刘凤春,李春虎,吴宇晗,吴万斌,王立亚,张春英

(1.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河北 迁安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 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1 引言

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首先由Hame I G.和Prahalad C K提出,他们把企业核心能力定义为“是组织中共享的知识,特别是如何协调分散的生产的技巧及如何综合多样化的知识”[1]。对虚拟物流核心能力的识别是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进行评价,主要方法有模糊评价、聚类技术和层次分析法[2]。常永华提出了从核心技术能力、核心市场能力、信息资源能力及组织协调管理四个方面共13个指标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的计算机评估系统及企业核心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3];冯蔚东等在虚拟企业核心能力定性识别的基础上,提出用模糊聚类方法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定量识别[4];郭斌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设计指标体系测度方法,分别从存量审计、过程审计及绩效审计三个层次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评价[5];吴昀桥根据企业间网络中非对称性关系结构及企业间权力的形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模块化组织中核心企业产生与运行过程中所需核心能力要素进行识别[6];陈颖研究了不同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功能、不同特性三个方面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7]。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论述也从多方面对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了阐述,对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识别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模型的构建方面,王恩涛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技术和物流营销等方面塑造了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模型[8];张明提出了包括延伸服务链条,规范企业服务、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构建物流人才队伍和更新营销理念在内的五点做法来提升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能力的观点[9]。也有一些研究者论述了基于资源整合过程的核心竞争力判断方法[10]。在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方面,杨波提出影响物流企业核心能力演化的因素主要有创新因子、资源因子、文化因子、竞争因子、环境因子、营销管理因子等共12个主要因素[11];江京金描述了基于G-ANP的第三方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识别模型[12];然而,大部分国内外研究都是概念性的描述,主要是介绍方法的运用,而专门针对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评测的指标选择方法和评价模型并不多见。众多国内外的研究在针对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评测时,并未考虑企业的外部竞争因子,而这一点往往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

基于此,本文遵循可获取性与可操作性、层次性与系统性、完备性与实用性、可重构性、可扩充性、科学性、数据细分性、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提出构建以企业内部核心能力及外部竞争因子为基础的两层12个因子1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AHP法、熵权系数法及企业拟合作时间来对这两种指标体系进行量化,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概念首先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目前在金融、安全科学研究、核心能力识别等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和定性融合的层次化、系统化的分析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部分和因素,然后将这些因素按照相应关系分组形成层次结构,通过对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性进行比较,结合专家的经验,得出各因素的权重。层次分析法在各种类型问题的决策分析中具有操作简单和将定性指标定量化的优点,但是具有客观性较低、对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讨论过多而导致合理性不足等问题。以往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通常以层次分析法对企业核心能力各能力维度指数进行度量,但操作过程融入了人的主观性,导致所得的核心能力指标客观性与合理性不足,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来消除主观影响,提高客观性、合理性。本文将熵权系数法与层次分析法相融合,以克服此方法的缺点。

2.2 熵权系数法

熵最先是由Claude Elwood Shannon引入信息论之中进行应用,熵值理论反映了信息所携带的信息量的大小,可以用来评定各指标在整体中的重要性,若某项指标重要性越大,则表明其对决策的作用越大。该方法如今已经在各类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内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熵权系数法是由各指标分值构成的判断矩阵来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客观方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的有效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充分利用评价对象的固有信息,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更加具有合理性,更为客观。熵权法的缺点是缺乏指标与指标之间的横向比较,权重依赖于样本,在应用上受限。层次分析法与熵权系数法共同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层次分析法灵活自主的确定主观偏好系数的优点,同时通过熵权系数法克服层次分析法受主观影响较大,客观性、合理性不足的缺点,以此来提供更加合理、高效、便捷的决策支持,并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3 虚拟物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结合虚拟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对企业核心能力评判指标的选取原则,本文提出以下六个指标选取原则。

(1)可获取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此原则要求各指标的各项数据易于获取,并在指标的选取上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指标体系的选取尽量与目前物流企业使用的指标相符合,并使指标的可获取性得到应有的提升。指标设置还应尽量避免选取使人产生误解和歧义的指标,提高指标的清晰程度,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另外指标间不应出现交叉重复,对指标的计算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在理论实际上要可以实施。

(2)层次性与系统性原则。企业的核心能力从本质上来讲是具有一定特点的层次结构系统,其指标体系也要求遵循其相应的特点,否则无法表达出企业核心能力的完整性。物流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外部与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一个复杂系统,核心能力不仅受自身技术能力、资源情况、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一切因素融合联合效果的反映;相对应的指标体系内部各个确定的指标间并不是依次的排序或是无序的罗列,而应当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对企业核心能力评估需要系统性的评估。

(3)完备性和实用性原则。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填充新指标和适应评估目的的能力。面对不同的评估目的,可以改变相适应的评估范围,获取特定的数据,所采用的指标数量也应有所变化。因此,评估指标体系应具有完备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4)可重构、可扩充性原则。随着物流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竞争环境的变化、竞争领域的转换、物流服务的增强、物流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的升级等,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上述领域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动态的变化,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应可随着用户的需求,添加、删改某些指标,可以重新扩充、构建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即指标体系应符合可重构、可扩充性的特征。

(5)科学性与数据细分性原则。假若指标体系过于概括,指标过于细致,势必会让人纠结到一些细枝末节的计算上,假若指标体系过于宽泛,指标又过于粗粒,就不能反映评价对象核心竞争力的水平。所以选择的指标应能够准确反映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际情况。

(6)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相结合原则。单单从静态角度去考虑企业整个核心能力评价的过程是不完全的,无法映射企业核心能力的有序规则。所以,采取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评价企业核心能力的误差,提高对企业核心能力长期发展的动态追踪评价的准确度。

3.2 企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体系。根据物流企业核心能力的特点以及考虑到企业间动态选择的结构,参考黄荣光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13]及王冠奎的以顾客价值视角评判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14],本文设计了两级评价指标体系,第一级评价体系是指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第二级评价体系是指企业的外部竞争因子,两层皆为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虚拟物流企业间合作的时长或次数,分为短期合作与长期合作,对于短期合作,只需对第一级内部核心能力进行识别评价,即可满足企业间合作的需求。对于长期合作,则需要全面考虑公司各个方面的能力,此时将第一级与第二级结合起来,通过AHP-熵权法综合识别评价企业核心能力。实际分析我国物流企业现状及特点,得出指标体系反映现今物流企业合作所需指标,详细的企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企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表

外部竞争因子对内部核心能力具有相应的影响,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主导影响运送时间,企业内部的设备资源量以及企业内人力资源能调控员工的受教育水平。企业管理的波动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对外服务质量和企业内人力资源状况。企业文化的改变和积累会影响内部核心能力的人力资源,也就是员工所接受的企业观念及整个公司的对外服务质量。市场发展对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市场扩大,运送成本便能减低,先进的设备信息系统也能够提升配置水平。服务创新是所有企业发展的长存之本,其直接影响物流网络的服务能力。企业内部核心能力与外部竞争因子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内部核心能力与外部竞争因子关系图

3.2.2 指标评测方法。本文根据物流企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归纳总结并设计出相应的两级指标,按需计算。下面对内部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指标进行简易说明。

(1)成本。其下级指标主要包括:

运输成本。一般来说,在所有所需花费的物流成本中,运输费所占的比率是最高的,它主要包括了运输设备的租用、运输人员的资金、运输消耗等在运输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的总和。

仓储成本。在所有所需要花费的物流成本中,仓储成本所占比例较低,但仍不可忽视,其不随着存货水平与质量的提高而变动,而是随着仓储所在的地点及其数量、规模而变化。其具体包括以上仓储属性变化而发生的所有费用。

存货成本。指存货所耗费的总成本,是企业为存货所发生的一切支出。

订单处理成本和信息成本。

批量成本。此成本一般随着订单数量的提升而降低(不过也有例外),类似于家庭内批发冰糕,其平均的价格必小于平时单根的售价,这便是批量成本的特性。

(2)时间。其下级指标主要包括:

时间柔性。时间柔性是物流供应商对顾客改变订货时间后的反应能力。该指标可以用公式表示:时间柔性=可减少的交货时间/总时间*100%。

迅速及时率。假若不能在顾客的需求时间内送达,就是不及时,假若可以在顾客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送达,便是及时。迅速及时率=迅速及时完成的物流量/物流完成总量*100%。

准时装车率。可由以下公式表示:准时装车率=准时装车物流量/物流总量*100%。

准时到达率。指物资能够按照顾客所约定的时间送达目的地的物流量百分比。准时到达率=准时到达的物流量/物流总量*100%。

顾客抱怨解决时间。顾客会对自身有缺陷的物品抱怨,提出问题以及要求解决方法,要及时的去解决这些问题。顾客抱怨解决时间=解决顾客抱怨的总时间/顾客抱怨总次数。

(3)服务质量。其下级指标主要包括:

投诉率。指商品由于本身属性的缺陷而被顾客要求退回,顾客所进行投诉的次数。投诉率=被投诉订单数/总承运订单数*100%。

安全率。即指安全送达的比例。安全率=安全完成物流量/物流完成总量*100%。

损耗率。由于事故或其他原因,商品会有一定的损耗。损耗率=损耗量/物流完成总量*100%。

准确率。准确率=准确无误完成的物流量/物流总完成量*100%。

接单率。接单率=安排发运的订单数/总订单数*100%。

(4)设备资源。其下级指标主要包括:

设备先进程度=目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数/企业全部设备数*100%。

物流设备数量指标的评价由以下计算公式得出:K=企业拥有设备数量/行业企业平均拥有设备数量。

(5)人力资源。其下级指标主要包括:

企业员工平均受教育程度。可以依据以下计算公式来为其评分,计算平均受教育程度。

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1*小学程度人数+2*初中程度人数+3*高中程度人数+4*大专程度人数+5*本科程度人数+7*硕士程度人数+9*博士程度人数)/企业员工总人数。

企业员工观念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例如竞争观念的打分,很强5分,强4分,较强3分,一般2分,弱1分,还可以考察员工其他方面的素质,如集体主义观念、自我学习观念等。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指数。计算公式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指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三年绩效考核平均成绩*Q1+平均受教育水平*Q2(其中Q1+Q2=1)。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三年绩效考核平均成绩的计算方法:

计算高层管理人员成绩的平均分,不计权重,再转换成为0-10之间的数。

平均受教育水平=(1*小学程度人数+2*初中程度人数+3*高中程度人数+4*大专程度人数+5*本科程度人数+7*硕士程度人数+9*博士程度人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人数。

(6)信息系统。对于现代虚拟物流企业来说,信息力就是竞争力,该指标反映企业利用EDI、条形码、RFID、GIS、GPS等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的程度。其下级指标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拥有率=信息技术总值/企业总资产。

信息技术使用率=正在使用的信息技术资产价值/信息技术总值。

(7)物流网络服务能力。其下级指标主要包括:

物流市场覆盖率。可以由全国性物流网络和国际化物流服务密度的覆盖程度来为其评分,其公式分别为:全国性物流网络的覆盖程度=企业物流服务提供的地区数/物流行业服务提供的地区总数。国际化物流服务密度=物流企业出口服务的收入/物流企业总收入。

多式联运能力。该指标反映提供铁路、公路、航运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连接的能力,可从体现多式联运的顺滑性指标“联运方式间平均逗留时间”来衡量,逗留时间越短其多式联运能力越强。

一体化服务能力。一体化服务是指把商品从原产地运送到目的地之间的整个过程进行一体化管理,其中包括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其他服务。

管理信息化水平。反映企业运用现代化的科技信息系统管理人员以及控制物流运输方面的能力。

决策信息支持度。对于整个物流网络所做决策的支持程度,在大环境关系下的团结程度。

4 虚拟物流企业能力指标的测度

4.1 内部核心能力计算

(1)计算各维度指数。采用AHP方法对各个能力维度计算出对应的能力指数,具体见式(1)。

其中:

Ij表示企业n的第j个维度能力指数。

R(n,l,j,k)表示第n个企业的内部核心能力第j个维度的第k个指标的分值,(j,k)即为指标的下标数值,例如R(n,1,2,2)代表第n个企业的内部核心能力中时间维度的迅速及时率指标得分;R(n,1,j,k)取值采用10分法,0≤R(n,i,j,k)≤10,R(n,1,j,k)∈{1,2,3,4,5,6,7,8,9,10},0<Ij<10。

(2)计算各维度权重。在以往的企业核心能力评价研究中,计算各维度的权重时一般都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该方法确定出的权重主要是根据专家自身的经验得到的主观权值,在实际应用时偏差较大。熵权法是一种通过指标值来确定指标权重的客观方法,能够尽可能的消除指标权重的主观性,使指标权重更符合实际。本文采用熵权系数法来计算指标中每个维度的权重Wj,具体步骤如下:

①构建N个企业的J个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②对xij进行标准化处理:

得到标准化矩阵:Y={yij}NJ(4)

③根据熵的定义,可以确定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 ej,则:

④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权Sj为:

⑤将熵权归一化获得第j个指标的权重Wj:

(3)内部基础核心能力指数Mn计算。最后根据每个维度的得分Ij及其权重Wj,计算企业的内部核心能力指数Mn:

4.2 外部竞争因子计算

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外部竞争因子将会对企业内部核心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企业的内部核心技术能力有可能会被破坏。因此,在企业核心能力测度时,构造出外部竞争动态因子,商家在选择长期合作伙伴时,需要把产业动态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考虑在内。具体步骤如下:

其中:

Fj表示每个竞争因子的指数;R(n,2,j,k)表示第n个企业外部竞争因子第j个维度的第k个指标的分值,(j,k)即为指标的下标数值;例如R(n,2,2,4)代表第n个企业的外部竞争因子中资源整合能力维度的客户资源整合能力的得分;R(n,2,j,k)取值采用1 分法,0≤R(n,2,j,k)≤1,R(n,2,j,k)∈{0.1,0.2,0.3,0.4,0.5,0.6,0.7,0.8,0.9,1.0}。

4.3 企业综合能力动态评价

本模型可以分别应用于计算企业短期及长期的综合能力指数,若进行短期内的合作,则只需考虑可供选择方案中企业的内部核心能力的评测,即企业核心能力为上文所测得的Mn(0<Mn<10)。

若进行长期合作,则需要考虑企业外部竞争因子对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的影响,从而可以实现对企业的动态评价,适用于长期合作,具体步骤如下:

①对企业内部核心能力各维度的指数进行调整:

②计算企业核心能力Tn:

其中:

I1,I2,I3,I4,I5,I6,I7分别代表成本、时间、服务质量、设备资源、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物流网络服务能力的指数;F1,F2,F3,F4,F5分别代表企业管理、资源整合、市场发展、企业文化、服务创新的竞争因子指数。

4.4 实验分析

核心能力评测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应用:(1)为虚拟物流联盟的构建提供精确的数据,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伙伴。(2)企业通过对内部核心能力与外部竞争因子的评测,可以进行自我剖析,寻找自身的劣势进行改进,找到自己突出的地方并加以利用。(3)为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提供一种高标定位的分析工具,以便企业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为企业在产业竞争中提升竞争力提供导向。

运用本文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对北京市的两家物流企业A和B在Python、Excel实验平台上进行了核心能力计算。企业A与B均处于同一产业内,且企业B为行业领先企业。其评测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企业A在服务质量上明显比较领先,是企业A核心能力七个维度中比较优势的维度,与其它企业之间差距较大;而企业B在设备资源上相对优势。其次,与企业B相比,企业A在时间这一指标上与B企业存在较大差距,这对企业发展及合作伙伴的选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进一步,企业可以通过深入分析内部核心能力与外部竞争因子各维度的分值来进行更加具体的分析,并研究出企业内制度的改进措施。

图2 企业核心能力评测图

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评估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建立起产业数据库,一方面为产业范围内的对比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内部核心能力与企业外部竞争因子的关联性研究提供基础。

5 结论与展望

遵循着可获取性与可操作性、层次性与系统性、完备性与实用性、可重构性、可扩充性、科学性与数据细分性、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等构建了以企业内部核心能力及外部竞争因子为基础的两种指标体系,通过AHP法、熵权系数法及企业预期合作时间来对这两种指标体系进行了量化,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以对物流企业发展、合作伙伴的选择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目标一方面是构建一个可以通过对企业各维度能力的分值进行分析来为其提供企业内部制度改进措施的模型;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分析来为其推荐合适的合作伙伴,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协调各个参数之间复杂关系并可以动态描述虚拟物流企业项目需求的合作伙伴选择模型,从而实现电商虚拟物流联盟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普拉哈拉德,加里·哈梅尔,黄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J].哈佛商业评论,2004,(1M):97-111.

[2]Ary Hamel,C K Rahalad.Competing For the Future[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4.

[3]常永华.企业核心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与案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12-214.

[4]冯蔚东,陈剑.虚拟企业中核心能力的定性与定量识别[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5):48-54.

[5]郭斌,蔡宁.企业核心能力审计: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9):7-15.

[6]吴昀桥.模块化组织中核心企业核心能力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1):90-96.

[7]陈颖.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8]王恩涛.物流企业如何塑造核心能力[J].物流技术,2003,(1):34-36.

[9]张明,王恩涛.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有待提升[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23):33-34.

[10]刘伟华,晏启鹏.基于核心竞争能力的物流企业客户资源整合[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物流与采购特刊)[C].2003.

[11]杨波,童玉婷.基于服务创新的物流企业核心能力演化影响因素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10-16.

[12]江京金.基于G-ANP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与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黄荣光.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14]王冠奎.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物流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