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新模式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2018-04-16 05:48:28王岩松王雅璇郑展智王俊禄
物流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回收站高校学生物流

王岩松,王雅璇,郑展智,王俊禄

(1.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2.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871)

1 引言

我国电商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这就造成了日益壮大的电商、快递业务规模与薄弱的相关衍生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其中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尤为突出。据相关调查显示,2016年快递行业总量超过300亿单,消耗编织袋32亿条,纸箱86亿个。但是这些包装物回收率不到20%。巨大基数的快递包装物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高校学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客户群体,网购频率相当高。《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2015年一年,大学生人均收取快递16件,人均网购消费1 100元。加之高校自然形成的密集人口社区,快递包裹数量极为庞大,校园内的垃圾中快递包装物所占比例居高不下。相应地,由于高校内师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快递包裹分布的集中度高,又便于新的回收模式的建立与推广,研究高校内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具有现实且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传统模式分析

2.1 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现状

我国快递包装物的回收与循环利用领域刚刚起步,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很少,国内相关法规也仍处于空白阶段,缺少普适性的政策与模式。一般居民在取得快递后,就会对包装物作弃置处理,与其他生活垃圾一同回收,最后打成纸浆再次生产成为其他纸质品。这样笼统的处理方式,使得能够二次利用的快递包装物过早地被淘汰,失去了循环利用的价值。

目前,高校中对于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也相当低。虽然部分高校中的社团定期组织快递包装物回收的相关活动,但是只能起到十分有限的作用。根据面向北京交通大学学生所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21%的被调查者选择将快递包装物直接丢弃,仅16.15%的学生选择存留己用,3.64%的学生选择卖给废品站或其他方式。

2.2 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回收难度大。第一,快递包装物大小参差不齐,不同快递所需包装物的规格差异较大,即使是同质快递,其包装物也会因客户、商家的需求而各异。千差万别的包装物规格使得回收难度骤然增加。第二,包装物材质不环保。目前,快递行业使用的包装物主要有塑料包装袋、瓦楞纸箱和其他辅助填充物,而可降解的新型包装材料还未得到广泛使用。第三,由于客户或商家的差异化需求,过度包装现象十分常见,这不仅造成包装材料的浪费,还令拆解包装物难度增大,成为人们暴力拆解快递的主要原因。暴力拆解导致包装物失去完整性,使得回收利用价值流失。第四,进行快递包装物回收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例如,回收包装物需建立站点和安排人员,而对于目前的快递行业而言,如何完善配送业务仍是首要任务,并且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率不断衰减,进行快递包装物回收所需成本相对较高,企业普遍对其缺乏积极性。

(2)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回收意识有待加强。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我国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层面上的工作突飞猛进,取得了较大成果。随着电子商务和快递行业迅猛发展,快递包装物污染浪费问题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2009年,我国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升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将节能环保的绿色物流列入规划目标,将发展绿色物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是由于法律法规本身相对于行业发展的滞后性,现有政策不足以解决物流系统中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涉及快递包装物的循环利用这一细分领域,现有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放眼其他包装物回收利用率高的发达国家,均有国家层面上制定的法律法规或者回收体系,例如美国《资源保护和回收利用法》、德国《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日本的庞大的专业化回收体系等。宏观上,快递包装物回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成为制约其回收利用的重要因素。

高校学生对于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的主动性意识仍有待加强,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响应绿色物流号召,将废弃包装物丢弃至垃圾站点,却只有很少学生能够二次利用这些包装物,说明高校学生的环保意识很强,但缺乏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意识。

(3)缺少回收和循环利用模式。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有效的回收模式,虽然有一些快递公司和电商,例如顺丰和1号店在进行相关尝试,但该种模式的成本高,报酬低,缺乏有效宣传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模式的有效性。同时,经过对北京7所高校的走访,发现受访高校中均没有专门的回收体系,学生拆解快递包装后,没有一个可供统一回收处理的途径。要提高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的效率,关键是在高校范围内建立一套新的、有效的回收模式。

3 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新型模式构建

高校中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新型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快递收发站、回收站、微信平台。通过实地调查和选址研究,在快递收发站与学生宿舍之间建立无人化回收站,学生从快递收发站取得快递并拆解,将拆解所得快递包装物投放至回收站,回收站定期筛选收集的快递包装物,并将可二次利用的包装物送往快递收发站循环使用,从而实现快递包装物的逆向物流。通过无人化回收站,快递收发站节约了人力(传统回收模式中的人员配备)、物力(二次利用的包装物比新的包装物节省成本)成本。同时,建立微信平台,设计积分返利制度。与快递收发站达成合作,使学生们可以在投放之前对每一件包装物上的快递单号进行扫描识别,获取相应积分,积累到个人账户中。积分可以在学生寄件时抵扣包装费和快递费。微信平台能够扩大该模式的宣传力度和广度,积分返利制度则能够让学生们在参与绿色物流公益活动中获得实在的收益,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该模式的建立,达成学生与快递收发站的双赢,在此基础上,响应绿色物流号召,大大减少了可以循环使用的快递包装物的浪费,使得某一高校快递圈子实现了资源节约的循环经济。

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在19号宿舍楼与“豌角码头”快递收发站附近建立无人化回收站,并配备小刀和马克笔,小刀用以便捷拆解快递,防止因过度包装引起的暴力拆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包装物受损程度,提高了有效回收率;马克笔用以涂盖快递单号上的个人信息,对学生们的个人隐私起到保护作用,让同学们在参与回收利用的同时消除个人信息泄露的后顾之忧。

4 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学生意愿调查。根据面向北京交通大学学生所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92份有效问卷中,有63.54%的受访学生认为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建立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26.57%的同学表示不确定,仅有9.89%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若在“豌角码头”或“近邻宝”快递收发站附近建立回收站,有超过六成(63.02%)的同学表示愿意将快递包装物投放至回收站。而添加小刀、马克笔等辅助工具后,愿意投放的人数比例上升至八成(80.73%)。如果添加积分返利制度,这一比例接近九成(87.50%)。

(2)高校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消费意识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前瞻性,在高校推行快递包装物回收新型模式,比在其他社区中更容易被认可,相应地,高校学生的参与度也优于其他社会群体。这一特质为新回收模式的运行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可行性。

(3)高校学生已成为网络购物和快递配送的重要消费者,2016年我国网购消费调查显示,超过80%的消费者年龄在33岁以下,其中半数为24岁以下的在校大学生和刚入职场的毕业生。而高校这一特殊的聚落,令这些数量庞大的快递集聚起来,于高校中推广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新型模式,能够利用这一现象带来的“集聚效应”,降低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管理和收集难度,也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大学生也是快递寄件的重要客户,高校快递收发站的寄件业务对包装物的需求大。总而言之,高校的快递集聚,包装物持有量大,需求量也大,因此能够统筹协调这一供需关系的包装物回收利用新型模式是必要并且可行的。

5 试点运行及反馈

对北京交通大学的无人化回收站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为其2017年9月至10月上旬的回收情况,图中数据为可以二次利用的包装物回收数量。回收站建立的时间是9月初,由于前期宣传力度不够,该校学生们对于回收模式的了解程度欠缺,前两次仅回收到28件和32件,之后的5次回收数量平稳(因研究时间特殊,选定每周三和周日回收,回收间隔分别为3d、4d,日平均回收量在13件且稳定小幅增长)。10月4日后的三次“低谷”原因为国庆节假期中,出游或返家学生多,在校学生快递量下降,同时临近“十九大”,进京快递受限,回收量受到影响。

图1 北京交通大学无人化回收站九月至十月上旬回收情况统计图

如图2所示为“豌角码头”快递收发站对所得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情况,与回收数量匹配,除国庆节假期内寄件需求较低,其余时间内的利用情况趋于稳定且有所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0月15号之前,回收站回收到378件可供循环利用的废弃包装物,其中被“豌角码头”使用373件,利用率高达98.68%。

图2“豌角码头”快递收发站队回收包装的使用情况统计图

通过北京交通大学无人化回收站的运营中也暴露出来该模式的一些问题。第一,暴力拆解所造成的包装物损毁严重。第二,高校学生取件时间集中,回收站前排队使用造成时间的浪费。第三,微信平台宣传力度欠缺,积分制度的施行难度大。

6 总结

在高校中建立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新型模式是必要且有实际意义的。以响应绿色物流号召为出发点,解决日益增长的快递业务带来的包装物污染浪费问题,并给参与者(学生)和快递收发站带来实际经济效益。

通过在北京交通大学设立无人化回收站进行试点,进一步验证了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学生在参与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培养起良好的回收意识,通过积分返利制度获得一定回报。快递收发站节省了专门进行回收的人力成本,获得了循环利用的经济收益。该模式的建立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状况差的现状,为学生开拓了一条合理处理包装物的全新途径,在绿色物流和垃圾分类处理上提供了新的想法。要进一步推广到其他高校或者社区,还需要国家层面上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注重提高居民的回收意识。

[参考文献]

[1]黄开顺,郭倩,符文杰.快递包装回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7,(9):109-110.

[2]马婧.京城十余所高校试点快递纸箱回收[N].北京日报,2017-11-16.

[3]陶雪晴,黄小璐,凌昕怡.低碳经济下快递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以下沙大学城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1):36-38.

[4]杨传厚,梁子婧.高校建立快递包装回收体系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6,35(5):95-97.

[5]张文淼,陈曼,耿文龙,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快递包装物回收与再利用研究[J].电子商务,2017,(4):36-37.

[6]赵夕.低碳经济下快递包装物回收再利用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6,47(3):81-83.

[7]朱祥,叶俊.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物流的研究—以顺丰速运为例[J].管理观察,2016,(18):28-30.

猜你喜欢
回收站高校学生物流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能量回收站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神奇裁缝最省布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