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雅璐
(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2)
饱和度为95%(未吸氧),其神志清醒,出现贫血貌,口唇无发绀,双肺的呼吸音低,未闻及湿啰音,其心率为83次/min。对患者的心脏进行听诊的结果显示,其心脏的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对患者的腹部及神经系统进行检查的结果均未见异常。对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双肺散在边缘模糊的条索状、斑点状影。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红细胞计数为2.96×1012/L,其血红蛋白水平为56.2 g/L。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的结果显示,其血液的pH值为7.4,其血二氧化碳分压为31.5 mmHg,其血氧分压为70.6 mmHg,其血剩余碱的水平为-4.77 mmol/L,其血缓冲碱的水平为43.20 mmol/L,其实际碳酸氢根的水平为18.9 mmol/L,其氧合指数为336。对患者进行肾功能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尿素氮的水平为16.1 mmol/L,其尿肌酐的水平为334.5 μmol/L,其尿酸的水平为509.8 μmol/L,其尿胱抑素C的水平为3.38 mg/L。对患者进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的结果为阳性,其血沉水平为135 mm/h,对其进行PPD试验、5次痰抗酸染色实验、2次尿沉渣抗酸染色实验、痰液结核分歧杆菌慢速培养及尿沉渣结核分歧杆菌慢速培养的结果均为阴性。对患者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结果显示,其血清糖蛋白抗原125的水平为42.50 U/ml,其血清糖蛋白抗原72-4的水平为14.88 U/ml,其血清糖分解烯醇酶的水平为16.41 U/ml。对患者进行尿潜血试验的结果为阳性(+++),对其进行尿蛋白定性试验的结果为阳性(++)。对患者进行中性粒细胞核周抗体(pANCA)试验的结果为阳性。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怀疑其患
研究发现,肺出血-肾炎综合征与患者出现呼吸道病毒感染、吸入化学物质(烃或一氧化碳)等因素有关[1]。该病患者肺泡的基底膜可生成抗基底膜抗体,该抗体可作用于肺泡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和肾小球,从而可引发肺出血和肾炎[2]。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其预后较差,常因窒息、呼吸衰竭或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若能及时明确该病的致病因素,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预后。基于此,本次研究对1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为女性,57岁,于2015年3月17日以“咳嗽2个月,间断小量咯血10余天”为主诉入院接受治疗。在2个多月前,患者在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其痰液以白色泡沫样痰居多,多为单声咳嗽,间断有发热、纳差、乏力、盗汗、恶心、欲吐等症状。在发病的初期,患者的痰液中有少量的血液。在20 d前,患者在当地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该医院考虑其患有“肺炎”的可能性较大,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用药不详)后,其咳嗽、咳痰的症状有所缓解,但恶心、欲吐、发热等症状未明显好转,遂转入我院,以“双肺感染”收入我科接受治疗。患者自患病以来,其精神状态、食欲均较差,其大小便正常,其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及特殊的家族遗传病史。在入院当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体温为36.9℃,其脉搏为83次/min,其呼吸频率为22次/min,其血压为 119/78 mmHg ,其末稍血氧有双肺感染、双肺结核、肾性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对该患者进行抗炎、对症治疗后,其咳嗽的症状有所好转,未再咯血,其体温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对该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双侧的胸膜下有带状的水样密度影,其右侧肺部及左肺舌叶有片状及条索状的密度影,其肺部病灶未见明显吸收,其双侧胸腔内有积液。为患者使用鼻导管进行吸氧,氧流量为2 L/min。为患者使用头孢替唑钠进行治疗。头孢替唑钠的用法是:取1.5 g的头孢替唑钠加入到2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以纠正其贫血的症状。复查患者的肾功能,其尿素氮的水平为12.9 mmol/L,其尿肌酐的水平为238.8 μmol/L,其尿酸的水平为265.6 μmol/L。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的结果显示,其血液的pH值为7.37,其血二氧化碳分压为29.9 mmHg,其血氧分压为93.10 mmHg,其血剩余碱的水平为-7.19 mmol/L,其血缓冲碱的水平为40.80 mmol/L,其实际碳酸氢根的水平为16.7 mmol/L。患者咳嗽、咯血的症状仍然存在,对其进行胸部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右肺及左肺舌叶存在片状影,其肾功能异常,对其进行尿潜血试验、尿蛋白定性试验的结果均为阳性,结合对其进行pANCA试验、MPO试验的结果,诊断其患有肺出血-肾炎综合征。为患者使用甲基泼尼松龙、泼尼松和环磷酰胺进行治疗。甲基泼尼松龙的用法是:取0.5~1.0 g的甲基泼尼松龙加入到2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静脉滴注1次,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停药3~5 d。共治疗3个疗程。泼尼松的用法是:每次服20~40 mg,每日服1次。环磷酰胺的用法是:每次服50~100 mg,每日服2~3次。泼尼松和环磷酰胺的用药时间与甲基泼尼松龙的用药时间相同。治疗3 d后,患者咳嗽的症状有所缓解,其咯血量明显减少。治疗7 d后,患者咳嗽、咯血的症状基本消失,其肺部的病灶基本消失,其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是免疫因素、体液、环境因素在遗传易感个体中相互作用的结果[3]。在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发病的早期,患者可出现咳嗽、气短、发热、胸痛的症状。对该病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尿液中可出现血液、蛋白质、红细胞管型或颗粒管型。随着该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对其肺部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胸部有渗出样改变的点斑影。此时,该病患者可出现咯血的症状,其肺部可出现类肺炎样、类肺水肿样的病理改变,其胸膜可增厚,其胸腔内可出现积液。有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可因贫血而出现皮肤苍白、疲劳的症状。进行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试验是临床上诊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主要方法。患者若发生肺出血、肾小球肾炎,对其进行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试验的结果为阳性,即可诊断其患有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本次研究的这例患者在入院期间发生肾功能异常和重度贫血,考虑该患者合并有肾脏疾病,其肺部病灶考虑为结核病灶的可能性较大,且其肾脏病变亦不能排除结核感染所致的可能。但多次对该患者进行痰液致病菌培养、尿沉渣结核菌培养的结果均为阴性,诊断其患有结核病的依据不足。经抗炎治疗后,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可见其双肺的病灶有所增大,说明对其进行抗炎治疗无效。当不能以结核及非特异性感染来解释患者病情的变化后,我院结合其临床表现,对其进行pANCA试验及MPO试验,进行这两种试验的结果均为阳性,遂诊断其患有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其预后较差。弥漫性肺泡出血是导致病程<2个月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的排尿量减少、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其血肌酐水平>5.7 mg/dl、对其进行肾活检的结果显示有100%肾小球新月体形成是表示该病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
临床上对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主要使用血浆置换疗法、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在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实施积极的对症治疗非常必要。例如,及时为出现贫血症状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进行输血,以维持其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水平,改善其低氧血症。对大量咯血的患者进行止血治疗,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避免其出现机械性窒息,必要时可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
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改变以往对该病进行诊断的局限性思维,仔细地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对其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以降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漏诊率及误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