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学教师的焦虑

2018-04-11 02:38:02周凯
杂文选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负罪感分保邮件

周凯

作为一名大学青年教师,我最焦虑的不是“时不我待”的教学改革压力,不是科研上“不断加码”的绩效考核,也不是学校周边“突飞猛涨”的房价,而是我亲爱的学生们对考试成绩“正义凛然”的索要之风——

“老师,我要出国留学,劳烦您给我85分以上。”

“如果我这门课不能上80分,我就要被退学了。”

“如果我不幸考了84分,请老师多给1分保我上85分。”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每个学期,我最怕的是期末。从最后一节课结束到期末考试完成,学生们的“陈情”邮件会持续“轰炸”我的电子邮箱。有时候辅导员、班主任或家长们也会亲自出马,通过打电话、发微信、到访办公室等方式为学生“跑分”“要分”。而势单力薄的我总是不堪其扰、難以招架,只得忽略邮件,关闭手机,甚至干脆逃离办公室,这种东躲西藏、狼狈不堪的生活让人着实心烦意乱。

然而,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当顶住各种压力,将分数如实提交教务系统之后,我的噩梦才真正开始。一旦查到期末分数,许多学生会立即向我表达对分数的不解、抱怨或失望。此时,“声讨”邮件扑面而来,汹涌澎湃。这些“群众来信”有的是对我本人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立场慷慨送分表示不满,有的则列举其他课程老师如何“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生动案例,有的会委婉指责我不近人情。面对雪片般飞来的问责邮件,我总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无奈和焦虑,甚至是委屈,仿佛大错已然酿成——我的“任性”与“执拗”给这些青年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灾难性后果,同学们一个个哭泣、失落、愤怒的神情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一种莫名的负罪感甚至会让自己在睡梦中惊醒。这些邮件有时甚至让我觉得自己是一名极为另类的大学教师。

我曾借访学之机向哈佛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同人请教,如何应对学生“跑分”“要分”的行为,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他们“从未遇到过此类现象”,并且认为学生向老师索要分数是一种严重的作弊行为,必须予以及时纠正和严厉禁止。

近日,与几位青年教师在学术会议之余交流时发现,大家虽身处不同高校,但在“给分焦虑”方面却惊人相似,这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原载《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负罪感分保邮件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负罪感的研究进展
护理学杂志(2021年8期)2021-01-05 09:01:13
失落的方舟
大观(2019年7期)2019-10-08 03:49:33
浅析卡夫卡作品中的负罪感
上海市再保险公司业务统计表(2018)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车迷(2018年12期)2018-07-26 00:42:32
日本战犯中国体验书写下的中国观
东疆学刊(2016年1期)2016-12-15 00:22:30
上海市再保险公司业务统计表(2015)
再保险分出业务会计核算的探讨
商业会计(2012年11期)2012-12-05 04:40:05
将当前邮件快速转发到QQ群
电脑迷(2012年21期)2012-04-29 22: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