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杰
闽南洪坑古村落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陈高杰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福建漳州天宝镇洪坑村传统闽南古厝建筑群建筑装饰是闽南古民居建筑装饰的典型代表,其中不仅蕴涵了丰裕的中式传统装饰元素,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洪坑古厝建筑的屋脊、墙体立面以及其他细部装饰的研究,分析了洪坑古厝建筑装饰独有的艺术魅力,希望能为具有闽南特色的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提供依据。
洪坑村;古厝;装饰;地域特色
洪坑村(古称鸿湖社)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是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其主体建筑最重要的是大房头、二房头、三房头、四房头、六房头、庙宇、私塾、祠堂和当店巷等。其中几座大厝,布局独特,各具特色,有浓郁的闽南漳州民居的地方特色。洪坑古厝建筑细部装饰手法多样,各种雕饰艺术技艺精妙、匠心独具;灰塑装饰工艺精细、色彩丰富;屋脊剪瓷生动形象、质地坚实。这些都是闽南红砖建筑装饰文化的浓缩,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是闽南地域特色的瑰宝。
洪坑古村落依坡面水,坐北朝南,面向鸿湖一字排开,重重叠落,蔚为壮观。古村落的主体是七座三进、五进“凹”字形三合院大厝,大厝由前埕、堂屋、天井、护厝和后院组成。前埕是闽南方言,指古厝“凹”字形包围的空地,采用条石作线条勾勒出不同区域,内部铺设红砖,中间斜铺,两侧平铺。堂屋作为洪坑古厝聚会、待客的重要使用空间,位于建筑的中轴线上,根据空间序列分为下堂、中堂和后堂;其中祖厝、大房头、二房头、四房头、三房附一为三进式大厝,三堂兼具,以中堂为古厝中心;其余古厝大多为二进式,以天井作为中心。中堂是古厝规格最高的建筑空间,这里承担了婚丧嫁娶、祭祖敬神等重大活动。而天井则是古厝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尤其中间天井南北有厅堂相拥,东西榉头间相对,环绕天井形成一个遮阳避雨的回路。洪坑古厝的中间天井一般采用条石平铺,等级比红砖更高;其余天井,根据情况大多采用红砖斜铺,以条石设框铺设走道。此外,天井还解决了古厝排水、采光和通风等问题。护厝也是闽南红砖古厝相当常见的组成部分,一般左右对称位于主厝的东西两侧,也有单边护厝的情况。洪坑古厝仅有“七间房”是三进式单护厝,其余均为左右对称式护厝。护厝主要是居住用房,所有房间均可封闭,在朝向主厝的一面开门开窗,向外也开窗,但面积略小。
建筑与装饰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都是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闽南古建筑十分崇尚细部装饰,展现了鲜明的闽南艺术与文化特色。洪坑古厝的细部装饰分布于建筑的各个部位,诸如屋脊、墙面,以及石壁、台阶、梁架、门扇等等,均可见精巧、生动,富有地方特征的细部装饰。
剪瓷雕是闽南古建筑中一种常见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它还流行于广东、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一格的艺术装饰效果。剪瓷雕装饰有浮雕、圆雕和平面装饰等几种装饰方法,洪坑古厝主要采用的浮雕,这与寺庙多采用圆雕不同。剪瓷雕的原材料主要选择色彩艳丽的瓷碗、瓷瓶和贝壳等,根据需要“剪”成不同尺寸、形状的瓷片,再将瓷片贴砌在坯形上形成造型各异的花卉、动物、人物、山水等,最后装饰在屋脊上[1]。这样的工艺使剪瓷雕在风吹日晒、雨水冲淋之后不但不容易脱落,反而更加牢固,久不褪色。洪坑村的剪瓷雕主要集中在部分大厝、圆应宫和世泽堂,这“厝角的好戏”给古厝增添了几分流光溢彩,是厝顶上永不凋零的艺术之花,也是闽南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图1 圆应宫屋脊剪瓷雕
图2 四房头水车堵装饰带
1.水车堵
水车堵也称为水车垛,是典型的闽南古建筑装饰构造之一,其名也是由闽南方言音译而来。“水”与闽南方言中的“美”谐音,“车”与闽南方言中的“斜”谐音,组合在一起就便是闽南方言“美”“斜”“垛”,即墙上优美的斜垛,这一称呼广泛流传于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2]。水车堵一般位于闽南传统民居的墙顶屋檐下,是一条深约8~10厘米,高约20厘米的水平建筑装饰带,给墙体镶上了一条“景观”花边,使大面积的墙面不显得呆板;此外,水车堵在墙体顶边形成收头构造,悬挑出的部分,起到止水的作用。洪坑古厝的水车堵主要采用灰批结合彩绘及镶嵌进行装饰,颜色以黑色、青色和红色为主,配以这三色调配而来的粉色进行装饰。与寺庙水车堵多见忠孝节义、教化祈福和呈献祥瑞的题材不同,洪坑古厝水车堵的装饰内容更加广泛,常用亭台、楼阁、人物、花鸟、山水和坐骑等,构造出园林一隅、戏曲剧 目或者闽风海韵等场景,通过对福瑞盛景、世外桃源的塑造,表达了洪坑 居民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图3 二房头护厝灰塑悬鱼
2.悬鱼
悬鱼是由《后汉书·羊续传》中“羊续悬鱼”引申而来的一种传统建筑装饰构造,位于歇山、悬山或者硬山建筑山墙的博风板下,最初为鱼形,并从山墙顶端悬垂于正脊,故名为“悬鱼”。古建筑装饰中的悬鱼多由原木雕刻制成,而洪坑古厝的悬鱼则采用灰塑工艺,紧贴在硬山屋顶的山墙立面上。这里的灰塑悬鱼主要采用纸筋、生石灰、稻草、铜钉、铜线和矿物质颜料,经过骨架固定、造型打底、批灰和上彩等工序制成。图案以花瓶配以花卉居多,象征四季美满幸福,体现洪坑居民祈求四季康泰,安居乐业的淳朴愿望。
洪坑古民居大量应用石材、木材、砖和灰等建筑和装饰材料,在闽南大厝重装饰之风的影响下,石雕、木雕、砖雕和灰塑成为洪坑古民居建筑细部装饰的主要表现方式。这些雕饰精美华丽,富有地方特色,是古厝建筑装饰的典型代表。
1.石雕装饰
洪坑古厝的石雕多位于门鼓石、台阶石等基座构建,以及门匾和石窗等部位。例如四房镜面墙墙基以四层条石砌筑,青砖叠砌其上形成“青砖石壁脚”;最底层条石即“大座”,采用浮雕装饰,雕刻出花草图案的两只脚支撑于地面,给厚重坚毅的勒脚增添了几分生动和情趣,对称式的构图使画面稳定而平衡。台阶石也有类似的浮雕装饰,除了花草饰脚外,亦可见香炉脚、琴脚等。洪坑古厝对门鼓石的装饰也格外重视,用线刻或浅浮雕装饰,多为吉祥纹样或者几何图案,线条流畅精美。
图4 二房头石雕香炉脚台阶
此外,圆应宫次间东西两侧外墙上的螭虎窗也富有闽南风韵。螭虎是龙子之一,工匠将螭虎纹样雕刻在这里的圆窗框内,围绕着中间的“寿”字纹,寓意吉祥长寿,平安康健。
2.木雕装饰
洪坑古厝的木雕材料以樟木和杉木为主,主要集中在梁架、门扇、窗棂和屏风等部位。大木构件起到承重作用,一般不做雕刻装饰或者仅雕刻线脚进行装饰;斗拱、瓜柱、雀替、束随等次要承重构件则加以浮雕或透雕装饰。斗拱层层上叠,线条刚劲有力;瓜柱造型圆润,脉棱逼真,预示着丰收与富足;坐斗形式多样,多见狮子、瓜柱和花篮等造型,代表不同的寓意。例如,以生动活泼、神态愉悦的狮子为坐斗,寓意“喜狮”,是“喜事”的谐音,取吉祥之意[3]。窗格、隔扇、屏风的雕工更加讲究,装饰纹样十分丰富,有人物、动物、花卉、器物、文字、几何图形等。例如,三房厝内窗格内心以螭虎纹镂雕装饰,其中螭虎辗转腾跃,形成一个“寿”字,线条流畅,雕工精湛。无独有偶,四房头也可见螭虎纹样的木雕装饰,其中螭虎盘旋环绕,形成“迎祥”“纳福”,富有吉瑞之意。此外,木雕装饰中还可见蝙蝠、喜鹊、卷草、花卉等组成了“福”“禄”“寿”等吉祥图案,构图精巧,饱含深意。古厝中的木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古厝显得更加清雅大方、独树一帜。
图5 四房头螭虎纹“纳福”木雕窗格
3.泥塑装饰
洪坑古厝的泥塑装饰主要作为辅助性装饰,点缀在屋檐下的水车垛、山墙的悬鱼、门窗的匾额和大厝身堵等建筑细部,主要题材有人物、鱼兽、花鸟、法器和山水等,并施以彩绘装饰,极具艺术效果。另外,墙立面的吉祥纹样和匾额上的题词也有用泥塑装饰。例如,“亚”字纹就用泥塑装饰在四房护厝大门两侧的墙面上。古厝窗户上的匾额可见用灰塑雕饰成不同的吉祥文字,表达了古厝居民对富足生活的向往。这些泥塑纹样和造型质朴雅致,与青砖相互映衬,使古厝细部装饰效果层次分明。
传承传统文化,发扬地方特色,形成在地的中式风格,是当今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独特性和地域性离不开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呈现,洪坑古厝细部装饰的纹样和寓意是闽南红砖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通过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适当的抽象或改良,设计出切合现代大众的审美式样,并且在现代建筑的装饰细部上有效地展现,才能建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样式。
具有闽南特色的建筑室内外装饰,不是生搬硬套的将传统元素复制到建筑上,而是要将以洪坑古厝为代表的闽南民居装饰元素,包括造型色彩、纹样题材、雕刻技法、施工工艺等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他们蕴藏在外观形式下的文化内涵和传统寓意,对装饰元素符号进行现代化再设计;通过新工艺、新材质将新闽南装饰元素在建筑上合宜的表现出来。例如,闽南古厝山墙顶端常见的悬鱼装饰,用灰塑和彩绘移植到现代建筑中,既不符合新中式的设计理念,也会影响建筑整体造型与色彩的统一。我们可以将悬鱼图案进行抽象和简化,异化 为一些几何图形或者线条的组合;色彩与建筑外观一致,材质可选用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青砖、石材进行拼贴,利用色彩和材质的重构与排列,搭配出适合不同建筑的装饰方案。这不仅使闽南传统文化装饰元素焕发崭新的生命力,还能表现和传承符号背后蕴含的劳动人民淳朴和谐的价值观。
图6 异化后的悬鱼装饰
历史悠久的洪坑古厝在建筑的屋脊、墙立面、梁架和门窗的细部装饰不仅呈现出闽南地区传统建筑独树一帜的特色,而且蕴含了洪坑古厝独具一格的装饰元素,体现了在地人的勤劳与智慧。剪瓷、砖、木、石和泥塑等材料更加彰显了洪坑古厝建筑装饰的丰富与考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周边城区甚至闽南地区创新出古今融合、特色鲜明和内涵丰富的闽南现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 周宏斌, 涂慷. 论漳州剪瓷雕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J]. 怀化学院学报, 2017(9): 101-103.
[2] 赵洋. 闽台红砖建筑水车垛装饰艺术探微[J]. 美术大观, 2017(2): 96-97.
[3] 易笑. 闽南古村埭尾聚落研究[D]. 华侨大学, 2014.
(责任编辑:马圳炜)
Architectural Decorative Art Research on Ancient Village of HongKengin the South of Fujian Province
CHEN Gao-jie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of the ancient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group of Hongkeng Village in TianBao Town, Zhangzhou City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containing both the rich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and the distinct local cultural connotation. From the research on the ridge, wall elevation and other detail decora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Hongkeng Village, to analyze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 and hope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with South Fujian characteristics.
Hongkeng Village; ancient building; decoration; local features
2018-01-05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科研课题(ZZY1440)。
陈高杰(1983—),男,福建漳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1673-1417(2018)01-0001-04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8.01.0001
TU23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