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常用药剂对水稻2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2018-04-10 09:35:17刘中现陆明星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氟虫氯虫噻虫嗪

刘中现,卢 毅,陆明星

(1.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2.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公司弶港分公司,江苏盐城 224200;3.江苏省扬州市仪征植保植检站,江苏仪征 211400)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主要分布于亚洲,在我国,从南到北的稻区均有分布[1]。它以幼虫为害水稻,2龄之前在叶鞘群集为害造成水稻枯鞘,3龄后分散蛀入水稻茎秆中为害造成水稻枯心、虫伤株及枯穗等症状[2],水稻二化螟发生历史悠久,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3],据盛承发等[4]报道,全国每年受螟虫为害的水稻达1 500 hm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5 亿元,而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损失占2/3。近年水稻二化螟的种群数量明显上升,为害逐年加重[5],并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6],给水稻稳产、高产带来较大困难。该虫食性杂,除了为害水稻外,还能为害茭白、甘蔗、玉米、荸荠、小麦等植物[7]。

笔者在扬州地区农村实验田调查过程中,群众经常咨询目前市场上哪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更好,虽然有关水稻二化螟药剂试验的相关文献较多,但是不同地区环境条件不同,药剂试验的结果也可能存在差异,而且农资市场农药品种较多,各种药剂的防效差异较大[8]。为此,笔者对扬州地区市场上常用的5种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剂的药效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药剂。95%杀虫单SP,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5%甲维·毒死蜱ME(0.5%甲氨基阿维菌素+30%毒死蜱),贵州道元科技有限公司;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6.7%氟虫双酰胺+2.3%阿维菌素),拜耳公司;40%氯虫·噻虫嗪WG(20%氯虫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先正达公司;20%氯虫苯甲酰胺SC,杜邦公司。

1.1.2防治对象。二化螟。

1.1.3水稻品种。扬稻六号。

1.2试验设计水稻田设900 g/hm295%杀虫单SP、450 g/hm235%甲维·毒死蜱、150 mL/hm2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120 g/hm240%氯虫·噻虫嗪WG、150 mL/hm220%氯虫苯甲酰胺SC及清水对照(CK)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按螟害率高低将小区分成3个等级,每个处理的3个重复从3个等级中分别选取1个进行组合。

1.3试验方法试验于2代二化螟孵化高峰时在江苏省扬州市甘泉镇六里村所租赁的水稻田中进行。按每个处理的用药量,喷药时同一处理的3个小区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连续喷药,喷药量为450 kg/hm2。调查时采取随机取样法,每个小区调查50 穴,分别调查药前、药后7 d及药后20 d的螟害率(枯鞘和枯心率),并剥查20 d后的活虫数。

1.4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5种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由表1可知,35%甲维·毒死蜱ME与40%氯虫·噻虫嗪WG的防效较差,分别为26.31%和34.71%,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效较好,分别达81.58%和96.45%,其中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防效显著高于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95%杀虫单SP防效为59.60%,防效一般,与35%甲维·毒死蜱ME相比差异显著,但与40%氯虫·噻虫嗪WG差异不显著;与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相比防效略低,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20%氯虫苯甲酰胺SC。

2.25种药剂的保稻效果由表2可知,药后7 d,35%甲维·毒死蜱ME和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的保稻效果分别为80.62%和83.36%,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77.54%)和40%氯虫·噻虫嗪WG(84.71%)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20%氯虫苯甲酰胺SC与40%氯虫·噻虫嗪WG之间差异显著。95%杀虫单SP的保稻效果(62.69%)显著低于其他4种药剂。

表1 不同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Note: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among treatments

表2 不同药剂处理的螟害减退率和保稻效果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Note: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among treatments

药后20 d,95%杀虫单SP、35%甲维·毒死蜱ME、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20%氯虫苯甲酰胺SC和40%氯虫·噻虫嗪WG都有较好的保稻效果,分别达87.08%、89.55%、92.40%、94.47%和91.04%,但它们之间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不同作用方式的农药对扬州地区水稻田的二化螟防治试验发现,由于部分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导致靶标生物的抗药性发展加快[9],防效也大大下降,沙蚕毒素杀虫剂就是其中之一[10],扬州地区的水稻二化螟对沙蚕毒素类杀虫单产生了较高的抗性,无论是防效还是保稻效果都较差。20%氯虫苯甲酰胺SC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药剂,以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对二化螟防效和保稻效果均较好[11]。35%甲维·毒死蜱ME、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及40%氯虫·噻虫嗪WG都是由2种药剂复配而成,其中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的防效和保稻效果都较好[12],35%甲维·毒

死蜱ME和40%氯虫·噻虫嗪WG虽然保稻效果很好,但是防效不理想,说明并非复配剂就一定有较好的效果。

药后7 d,几种药剂的保稻效果在62.69%~84.71%,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药后20 d,几种药剂的保稻效果在87.08%~94.47%,而它们之间却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药剂对水稻二化螟作用外,水稻本身变得健壮,自身对螟害的抵抗作用增强,使得几种药剂之间的保稻效果无显著差异。药后20 d,虽然几种药剂之间的保稻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是它们之间的防效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5%甲维·毒死蜱ME和40%氯虫·噻虫嗪WG效果较差,而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效果较好,说明保稻效果与防治效果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目前,由于频繁使用,单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越来越差,筛选出新型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才是提高水稻二化螟防效最主要的途径。另外,将单剂进行复配也是提高水稻二化螟防效的一个途径,但在抗药性越来越容易产生的今天,多种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才是保证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

[1] 陆自强,杜予州,周福才,等.水稻螟虫发生动态与循证控制方案中的若干问题[J].植物保护,2005,31(2):47-51.

[2] 丁锦华,苏建亚.农业昆虫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50-154.

[3] 蔡国梁.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稻米,2006(2):49-50.

[4] 盛承发,王红托,盛世余,等.我国稻螟灾害的现状及损失估计[J].昆虫知识,2003,40(4):289-294.

[5] 曹明章,沈普良,张金振,等.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和对三唑磷抗性的遗传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4,18(1):73-79.

[6] 瞿开良,张昌辉,姚本玉,等.辰溪县三代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7(2):103-104.

[7] 华南农学院.农业昆虫学:上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203-211.

[8] 李文义.枣树病虫的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6(3):58-59.

[9] 李保同,裴春梅,石庆华,等.阿维菌素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活性及稻田天敌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9,36(6):550-554.

[10] 韩招久,韩召军,陈长琨,等.二化螟对杀虫单和甲胺磷抗性监测及田间抗性动态[J].植物保护学报,2002,29(1):93-94.

[11] 曹小陆.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0):79.

[12] 殷世杨.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稻腾)防治水稻二化螟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10-112.

猜你喜欢
氟虫氯虫噻虫嗪
移栽前喷施氯虫·吡蚜酮对烟田小地老虎的防治效果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河北果树(2021年4期)2021-12-02 01:14:40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土壤(2020年5期)2020-12-10 05:44:40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鲜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
分析仪器(2019年3期)2019-06-18 08:38:58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信息更正
“坏蛋”
环球时报(2017-08-03)2017-08-03 11:55:02
推广新型农药噻虫嗪防治甘蔗叶部害虫突破14万公顷
中国糖料(2016年1期)2016-12-01 06:49:03
氟虫腈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化工科技(2016年6期)2016-06-06 01: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