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夫玲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中心小学 221011)
“核心素养”是针对整体教育提出的,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类,但每一个学科教学都有独特性和倾向性,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能够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找到与“核心素养”的契合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改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第一要务,显现了良好的效果.
小学生容易被新鲜的东西激发兴趣,如果教师只是进行抽象的描绘,学生未必能够集中精力跟上老师的描述,如果能够利用优美的PPT制作技术,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冲击,感受来自数学的浩瀚无边的人文知识,则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探索的激情.
比如展现我国古代及近现代数学家极其成就,像祖冲之、刘徽、华罗庚、陈景润等人物,比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著作成就,原来学生只是听说过,没有深入的了解,借助课件,展现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通过较为系统的了解,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以及学好数学的热切愿望,同时也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数学人文知识.人文底蕴还包括审美趣味,这在数学中处处存在,比如学习《轴对称图形》,通过课件展示我国的建筑、飞机、桥梁以及生活中的园林、装修、用具等,都是由轴对称图形构成的,通过制作的一个个实物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之美,让学生明白轴对称符合人们的审美倾向.此外,无论是在加减乘除运算中,还是在平移和旋转中,亦或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都可以渗透进人文底蕴的积累,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人文性,奠定“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
“微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一种类型,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帮助教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微课”就是一种微型课堂,是事先由教师录制的6-8分钟的一个教学视频,因为时间短,所以不要求教学环节齐全,只要求讲清楚课堂上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可,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灵活,老师录制好之后放到网上,供学生利用移动网络设备学习,不占用课堂时间,不拘泥具体的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接受能力慢的同学还可以重复观看,弥补了个性化差异带来的接受能力不同的短板.
“微课”学习,因为不是在严肃的课堂上,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可以自主决定时间和地点,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因为这种“微课”一般是提供给学生上课之前使用,学生先学,老师后教,促进了学生主动性的思考和探究,进而提高了学生善于学习的能力.比如学习《方程》一节,要针对于如何设未知数x,如何找出等量关系做重点讲解,因此笔者制作了一节微课视频,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我利用类似的题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微课视频主要内容是:①超市新进一批体育器材,篮球有80个,比足球的2倍还多6个,足球有多少个?②参加运动会的人数一共是260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1.6倍,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首先要讲清如何设未知数x.这两道题题型不同,第一题未知数是一个,而第二题未知数是两个,一般而言当未知数是一个的时候,就把问的问题设为未知数x即可,比如第一题可以设足球有x个;而第二题男女生人数都不知道,如何设未知数?这必须要让学生清楚看题目中的关系,一般设数字小的为未知数x,比如第二题可以设女生人数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1.6x了.其次,重要的是找等量关系.要让学生依据题目找出等式来,比如第一题方程为2x+6=80,第二题方程为x+1.6x=260,接着就是解方程的做法了,涉及移项、合并同类项等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稍微复习一下即可.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但要“乐学”也要“善学”,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微课”给了学生主动性,学生不再被老师牵着走,随着“微课”的不断使用,学生“乐学善学”的素养被不断的激发并发掘出来.
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合作成为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在现在各种新课改的理念中,都会不约而同的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合作,让他们自己去揭开一道道本该属于自己的谜底,鼓励他们把这种合作的意识形成一种习惯,敢于挑战疑难问题,勇于攀登知识的顶峰.
“勇于探究”是“核心素养”包含的重要一项素养,学习中乃至人生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肯定很多,如果不敢探究,如何才能成为新时代的脊梁?但如果遇到疑难就让学生独立解决,因为学生年龄太小,让学生经历一次次的挫败感,会极大的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如果让学生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就会逐步让学生产生信心,也有了“勇于探究”的决心.比如《混合运算》一节的教学,不能给一个综合算式35+5×6=?让学生计算,这是得不出混合运算的规则的,如果让学生硬性记忆“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学生则不能理解,如果给一道实际问题,比如“超市一个书包35元,一枝钢笔5元,小美买了一个书包和6枝笔,一共花了多少元?”让学生先分别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讨论能否用一个综合算式表示呢?如何脱式计算?能否先算35+5之后再乘以6呢?为什么?同样的再出一道含有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用同样的思路思考合作讨论解答,让后教师给出“综合算式中如果同时有加减和乘法的时候,应该先算( ),再算( ).”学生得出结论就水到渠成了.
这种合作的形式,要稍有难度,但也不能过难,要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力量可以完成,从而给他们树立信心,同时也收获了集体智慧的带来的成功感,以促进学生探究问题意识“核心素养”的养成.
“核心素养”不是一句口号,需要老师能够从点点滴滴做起,心中有信念,脚下有行动,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利用好每一节课、每一道题,引导好方向,不是盯着分数的高低,而是注重能力的提高和终身习惯的养成,“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