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新成果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创新

2018-03-30 07:18:12闫晓英韩沛锟
中国民政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政工作民政哲学

◎ 闫晓英 韩沛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方法和行动指南,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历史上,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为我们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扬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新的时代条件下学哲学用哲学,最根本的是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创新。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弘扬重视哲学的优良传统,深入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间蕴含着精深的哲学素养和理论修养,贯穿了丰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一)要学深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十八大以来党所有的执政活动,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民生诉求的过程,就是不断改善和发展民生事业、增进人民福祉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释放的过程。

(二)要学深悟透以实践为基点的战略布局。真知灼见源自实践,真理谬误判自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系统分析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局面,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宏伟蓝图和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也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部署、大政方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三)要学深悟透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思路。时代的进步源自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发现新问题、真问题,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一方面把握大局、统筹规划,研判形势和基础条件,直面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把握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先后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精准扶贫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等治党治国的关键性命题,敢啃“硬骨头”,抓准“牛鼻子”,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纲举目张、以点带面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四)要学深悟透以务实为基础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汇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方面面,不仅表现为思想、战略与思路,也表现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善用历史思维,注重问题的历史脉络分析;善用战略思维,注重对问题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谋划;善用辩证思维,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善用创新思维,注重结构调整和功能重组;善用底线思维,注重“两点论”的分析方法,坏处准备、守住底线、稳中求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重视顶层设计指导下的基层创新和试点推广;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通盘把握的基础上,各个击破;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强调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些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线下,在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进程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科学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深入学习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加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好地把握规律,更加科学地推动工作。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推进民政工作的改革创新

学哲学用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在中央的部署要求指导下,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观点、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防止和克服思想上的主观化、片面化、简单化,提高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水平,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民政事业向前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一)以民为本,进一步强化民政事业的使命宗旨与责任担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特别是民政工作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政治性、社会性、群众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更加需要我们以高度的宗旨意识和担当精神做好工作,这是我们直面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不忘初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善做善成的根本所在。黄树贤部长多次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事关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事关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最能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能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帮助;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党和国家的需要。”这就要求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要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始终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始终把人民的向往作为第一目标,以高度的政治感、责任感、使命感,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以学为先,进一步明晰民政事业的任务目标和发展格局。民政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民政工作都是民生工作。随着民生诉求不断发展变化,社会治理形势日益复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多元化、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作为科学谋划、精心部署、扎实作为推进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准则和根本遵循,进一步研判、确立民政工作职责定位,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布局。要从当前我国主要矛盾新变化、社会发展新特征、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上进一步认识和推进民政工作,努力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好一点、更好一点。

(三)以用为重,进一步推进民政工作的开拓创新与改革发展。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新时代民政工作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布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卓有成效地履职尽责,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从改革中找办法,在创新中求突破。要致力于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对民政各项工作的领导,加强民政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把好政治方向;要致力于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大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要致力于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要致力于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基层社会治理改革,不断激发社会治理活力;要致力于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和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完善军人抚恤、优待、褒扬、安置等制度机制,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要致力于规范社会服务,推动落实婚姻、殡葬、区划等专项社会事务相关政策,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要致力于加强基层基础,完善基层民政领导体制机制,搭建基层民政工作平台,改善基层条件,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民政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格。我们要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把学哲学用哲学作为加强理论武装的基本功和必修课,继续自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为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创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民政工作民政哲学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中国民政(2022年5期)2023-01-08 04:31:01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中国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 09:31:18
菱的哲学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中国民政(2019年12期)2020-01-02 09:12:02
时代民政工作怎么干?
中国民政(2019年13期)2019-08-06 07:45:44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中国民政(2017年24期)2018-01-11 06:54:08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2
2016年民政工作要点
中国民政(2016年1期)2016-08-31 02:43:24
做好民政工作要增强六种意识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引民政之“水” 浇卫生之“田”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