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22 12:52:32李小军
魅力中国 2018年38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李小军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由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阅读材料,无论在阅读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是经常存在的。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它往往表现为“教材目录”“课文插图”“作家卡片”“名著便览”以及图表画等形式。而所有这些,却又往往被广大师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轻轻带过或者严重忽略了。本文研究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作用以及加强非连续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非连续性文本;应用策略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就小学语文来说,我们只有高度认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并且历经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唤醒过程,才能让学生直观、简明、清晰地感受阅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小学阶段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

一、非连续文本的基本介绍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特征

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主要是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出现的,其中对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定义了非连续文本的重要意义。连续性文本我们都知道,像阅读小说、文章、散文等等这些文学性较强、抒情叙事类的文本,这些都是学生们接触最多、最常见的阅读文本。反之,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可能有些教师和学生第一次接触,其实,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指阅读图表、表格、说明书、地图、清单等较为理性的数据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醒目、简明的特点。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意义

其实,非连续性文本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实用性较强。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对数据表格、清单等数据类文本的阅读,例如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药品说明书、新店开业的宣传单、超市购物的小票、出门旅游用的地图等,都属于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范畴。对于小学生来讲,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够提升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升信息整合的运用能力,更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对于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实践意义在于以下几点:首先,提升学生捕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其次,提升学生立体思维的发展,复杂多维的图形和图表能帮助学生提升空间想象能力。最后,提升学生认识事物和解决事情的能力,不断积累理性思维和理解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缺乏引导

当前小学教育出现了非连续文本的教学内容,并且一度被认为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可是它的不连续性在直观和简洁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缺点,新的课标上只注意到了它的高效性,忽略了它的引导过程。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太跳跃,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使它的优点瞬间瓦解,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引导,绝对不能忽略引导的重要性。

(二)缺乏明确的掌握程度

目前,我国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要求很模糊,教师们只知道这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却不知道这是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的一部分,这就使得教师们很困惑,只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摸索,至于摸索的方向是不是正确,大家都无从得知。

(三)缺乏联系实际的意识

纵观小学教育,大多数教师都将连续性文本转换成了非连续性文本运用到教学内容中,本以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同时又把连续性文本的内容高效地传达出去,一举两得。可是,这种方式几乎将它的实际性最小化了,有一点不能忘记,非连续性文本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它的实际性不能被泯灭,联系实际才是它的精髓所在。

三、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确定目标,提升认识

首先提升對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明确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其应用价值。《语文课程标准》中充分说明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意义,也提出加强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由于思维和理解程度的局限性,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水平较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意义,精心设计语文阅读课程,逐步提升小学生对于图表、表格等的理解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注重内容,选择材料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内容选择必须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习惯和特点,在学习连续性文本的基础上,增加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丰富语文的多种阅读方式,利用教材中的插画、表格等帮助小学生提升信息理解和整合的能力。另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选择合适的科学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式,并且将日常生活的文本案例引入课堂学习中去,有利于激发小学的求知欲、好奇心,提升学习兴趣,将生活实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达到更好的预期教学效果和目標。

(三)开发资源,关注生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实现必须要开发科学有效的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可以适当地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精心适量的增添和补充,如增加直观的数据,增加逻辑思维导图、简明的图表分析等,在课堂上展开学习和讨论,并在小组内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较为复杂难以理解的文章时,可以灵活运用生活资源,如一些课文中出现的地理方位、观光游览顺序等,小学生的思维跟不上的情况下很难顺利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可以拿出实际的地图、说明图进行方位的指导,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授课内容,提升理解能力。

(四)渗透方法,加强指导

在小学语文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应注重教学方法,有层次地开展教学课程。由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普及,很多偏远学校刚刚认识和了解此类新型的阅读方式,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应进行有步骤的缓和式的应用和实践。如巧妙地运用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技巧,逐渐迁移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中,找寻二者之间的联系,以使小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逐步转移,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觉得课程突兀、不连贯的现象。因此,加强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联系,并密切与各个教学环节的联系,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文章内涵和意义,提升学生综合阅读水平和能力,达到教学效果。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实践是一种教学创新,把这种阅读方式渗透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为学生创建了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学生的立体思维奠定基础。现今,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应用还尚未成熟,依然有进步的空间,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调整。

参考文献:

[1]胡群芳.浅析非连续性文本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J].学周刊,2017(06)

[2]曹翠欢.回归生活:让非连续性文本轻松走进语文课堂[J].语文论坛,2016(33)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例谈
教育(2016年43期)2016-12-15 22:41:43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策略探寻
教育(2016年43期)2016-12-15 21:21:36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8:35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4:42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6:46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