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决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形式单一、演唱技巧和教学方面的不完善,民族声乐吸收和借鉴了京剧唱腔的元素,效果显著,也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创作了带有京剧唱腔的声乐歌曲。通过分析声乐歌曲《贵妃醉酒》对京剧唱段《贵妃醉酒》的借鉴,揭示民族声乐与京剧唱腔紧密聯系,以期二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关键词:《贵妃醉酒》;民族声乐;京剧唱腔;借鉴
现代民族声乐是由传统民族声乐借鉴西洋音乐中的意大利唱法发展而来,然而随着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弊端也越来越多,过多的追求西洋声乐的发声唱法及演唱技巧,而失去了民族自身该有的东西,而京剧不同,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本就与传统的民族声乐一脉相承,而单就京剧本身来看,据调查大部分年轻人不喜欢甚至不了解京剧,所以"京歌"的出现,使人们在民族声乐的基础上也了解和喜爱京剧。
一、歌曲《贵妃醉酒》的创作背景与京剧《贵妃醉酒》的历史渊源
声乐作品《贵妃醉酒》根据杨贵妃的失宠为题材和背景,借鉴了京剧《贵妃醉酒》的一部分故事情节和场景,结合了现代民族声乐的创作手法然后由王晓岭作词,张卓娅、王祖皆作曲,著名总政歌剧团女高高音张妮首次演唱。这首歌作为创作性造诣极高的艺术作品被很多“青歌赛”的歌手演唱过,其中风格比较突出的是二炮文工团青年歌唱家王喆。
京剧《贵妃醉酒》又叫《百花亭》,起源于乾隆年间一部地方戏《醉杨妃》,它是一种时剧曲目。“时剧”是由昆曲的发展慢慢形成的剧种。在唱法上与昆曲几乎没有差别,但在作曲上不再按照昆曲的创作规律,故事情节和曲词与京剧《贵妃醉酒》大同小异,是一部歌舞并重,流传千古的传统京剧曲目。多年以来,通过梅兰芳先生对其不时的修正、删除,使它成为一部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大型古典歌舞剧。
《贵妃醉酒》一剧是发生在唐朝盛世年间,当时社会经济迅速繁荣,国力迅速上升百姓安居乐业,而唐太宗却沉迷美色之中,派太监高力士去全国各地选秀,其中有位叫江采萍的少女出落的是亭亭玉立,入宫以后深得唐玄宗的喜爱。她就是剧种的梅妃,这也为后面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一日,唐玄宗与杨贵妃先前约好一同前往百花亭赏花饮酒,杨贵妃便早早的精心装扮后遂前往百花亭。谁成想左等右盼也没等来皇上。此时,太监突然告知:“皇上移驾西宫”了。想到皇上把自己抛在一边独自去找梅妃,杨玉环心中羞怒交加,万般苦闷愁绪涌上心头。整部剧目分别为百花亭等待、听闻皇上移驾西宫、酒醉、诓驾、和贵妃回宫五大部分。
二、《贵妃醉酒》京剧创作元素借鉴
首先是词的借鉴。在我国著名史书上说到“词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巧妙运用诗词作为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歌曲《贵妃醉酒》中A段的歌词运用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七言绝句”的写作手法,句式结构方整,长短一致成功的将文学与音乐结合到一起。歌曲第一句“金炉香冷空罗帏”用“香冷”、“空罗帏”形象的表现出杨贵妃失宠后受冷落的状态,歌词第二句“昨日欢情只在梦中回味”鲜明的对比出以往的幸福生活与现在失宠的凄凉境地。第三句“华清池水余温在,霓裳羽衣舞难随”借景抒情似乎杨贵妃在自嘲说“池子里的水余温还在但是霓裳羽衣舞却再也知什么时候再跳了”。第四句“今宵梦回谁解其中味,又饮了这一杯,醉”。“昨日”与“今宵”,“欢情”与“梦回”和前面的情绪行成鲜明对比,写出杨贵妃的真实感受,虽然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却仍然不能弥补内心的寂寞和空虚。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文学艺术的字韵美感,其中叠字的手法更是被很多古代诗词人运用。特别是对叠字“醉”的描写,一声声、一句句是即是杨贵妃作为宫廷女子对封建社会的的无奈与控诉又是她对普通女子爱情的向往与期盼。
其次是音乐结构的借鉴。前奏部分包括1-8小节,第一节为弱起,后边几小节连续用渐强,渐弱来突出音乐情绪的对比为后面音乐的走向做了铺垫。第一部分A乐段由两段歌词组成属于重复乐段,在节奏上大量使用大切分、符点所谓七声调式是在原有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变徵和变宫。八分、十六分,另外还有加入装饰音——上滑音。间奏部分由刚开始130的速度逐渐变回原速。第二部分B乐段变化音、波音的出现使正首歌达到高潮,尾声部分速度突慢,以每分钟100的速度,旋律跨度更大。突出表现出杨贵妃醉酒的状态与矛盾心理。在调式上采用中国传统民族调式较为少见的七声调式,
再次是唱腔的借鉴。所谓的唱腔是传统戏曲的主要组成部分,泛指中国戏曲中需要穿插曲调的演唱法总称,也可以指某个地区的民歌为基础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性特色的风格曲调。作为中国的国粹——京剧,经过无数人的精心创作与提炼,如: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他把歌、舞、剧三种形式结合形成带有浓郁色彩的艺术流派——“梅派”,丰富多彩的京剧为民族声乐提供了不计其数的素材,在民族声乐与传统京剧的借鉴上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借鉴唱腔部分。而民族声乐也吸取其精华,形成一套对唱腔方面的独特技巧。
三、《贵妃醉酒》舞台表演对京剧元素的借鉴
“声、情、字、味、表、养、象”是著名声乐教授金铁霖提出用来培养音乐人才的七字方针。所谓“表”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表演及形体动作;“养”是指一个专业演员所具备基本的道德、艺术、戏剧音乐修养;“象”顾名思义是表演者的外貌、形象、仪表及台风。所以作为一个合格、专业的表演者怎样才能做到准确、自然又融入人性格的表演呢?这时候民族声乐向传统戏曲的借鉴与学习显的至关重要,当然也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在京剧《贵妃醉酒》的表演中,梅兰芳先生运用大量带有舞蹈性的肢体动作,手势、眼神、举手投足把杨贵妃独特的气质体现的淋漓尽致。他还善于处理剧中的细节,如:整部戏的动作精华其一“卧鱼”身段的加入,表现出杨贵妃从一开始“嗅花”、“激动”、“愤怒”、“无奈”、“醉酒”的状态,为整部戏起到升华的作用。
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在表演的风格、眼神、手势上都可借鉴京剧唱段《贵妃醉酒》。众所周知,京剧演员从小对眼神就有系统的训练,所以在表演上也更快的进入角色,但对于歌唱者来说缺乏这样的训练,这就需要歌唱者对人物的了解和作品分析上多做功课。比如刚开始杨贵妃千娇百媚又幽怨的眼神,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得激动、怨恨与无奈,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说到手势表演者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借助道具。如梅兰芳先生在表演《贵妃醉酒》时用的小扇子,时而开,时而关,或遮面或放胸前,这些细节的处理都为表演锦上添花。
作者简介:汤莉,女,1980年生,河南郑州市人,河南大学声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平顶山学院副教授,从事声乐教学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