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疾病护理干预对策的效果研究

2018-03-20 02:29:10王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效果

王艳

【摘要】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 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随机分组各30例,比较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系统化护理)的干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稳定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早产率、巨大儿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此疾病的并发症主要是胎盘早剥、子痫、DIC、胎死宫内、肾衰、心衰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病人,施以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调整患者身心状态,改善分娩结局,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护理干预;效果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疾病,我国发病率超过9%。常见病因包括遗传、胎盘缺血、免疫适应不良等,孕妇会出现水肿、尿蛋白、高血压等症状。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健康的影响较大,并对临床护理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通过对产妇产前、产中、产后施以人性化优质护理,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实现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经过实验室检查、血压测量等确诊为妊高症,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了书面知情书。患者随机分组各3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8.3±2.8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7.5±3.1岁。病人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产前护理

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性格、文化程度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宣教计划,开展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宣教,利用健康宣传手册、图片、視频等方法,提高患者对妊高症的症状、病因、危害,以及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纠正患者及其家属错误的治疗观念与态度。主动向患者讲解配合要点、自我监测方法、疾病相关知识,尤其是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重视自我感觉。便于提前采取防范干预,提高产妇预防意识,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运动指导:适量运动可改善产妇身心状态,如散步疗养,散步时间可以选择在清晨、黄昏或是临睡前进行都可以,时间一般控制在15-50分钟左右,每天只要一到两次即可。产前运动控制体重,确保睡眠质量,改善机体抵抗力、血液循环、母婴并发症。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水肿、血压等临床表现,鼓励患者食用高蛋白质、低盐、富含维生素的新鲜食物,禁止食用产气、不易消化食物,多食芹菜、黑木耳、冬瓜等改善水肿的食物。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少于3克;食物脂肪的热能比应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应超过30%;补充足够的钙、锌和镁,如杜仲夏枯海参羹(杜仲12克、夏枯草12克、海参150克)。山药枸杞黑鱼汤(淮山药20克、杞子10克、黑鱼250克)等食谱。

心理护理:每天与患者沟通至少30min,根据患者心理状态,提供控制情绪、心理平衡调节、转移不良情绪的建议,包括深呼吸、听音乐等。主动向患者投入人文关怀,多倾听患者的诉求,在不违背医院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多做患者家属思想工作,使其给予患者更多家庭力量支持。积极营造温馨、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因环境陌生引起的紧张感,使其保持最佳身心状态。

用药指导:患者应明确了解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将药物控制在安全剂量内,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包括控制情况、患者反应。做好患者咨询服务,讲解药物相关知识,让患者理解药物作用、副作用。

1.2.2 产中护理

在分娩中,受宫缩加强、紧张等因素影响,患者血压会急剧上升,出现抽搐等严重情况;对此,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有效评估患者顺产指标。在第一产程时,叮嘱患者加强营养、多休息,密切观察宫缩情况、血压变化,加强胎心监护。第二产程时,做好胎心监护、血压监测、持续吸氧等护理干预。并在分娩过程中,营造和谐氛围,始终给予心理、情感、生理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抚摸、语言沟通等方法,缓解产妇消极情绪与负面心理。尽量缩短产程,如出现紧急情况,随时做好抢救新生儿和孕妇的准备,及时做好手术准备。

1.2.3 产后护理

产后加强循证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科学化的护理措施。实时监测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情志等变化,避免出现子痫等并发症。对剖宫产者,记录观察切口敷料、阴道出血、排尿等情况,预防出现肾衰竭。严格控制输液量、输液速度,避免出现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阴道分娩者,给予宫缩素治疗,加强子宫收缩,鼓励患者主诉头晕眼花、胸闷等不适,适当给予镇静与降压干预,避免出现大出血、子痫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焦虑(SAS量表)与抑郁(SDS量表)心理状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记录两组分娩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行t、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两组干预前SDS、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血压改善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3 妊娠结局

观察组的早产率、巨大儿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属于高危产科疾病,是母婴死亡重要危险因素。常规护理中,以患者疾病为干预对象,未对孕妇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进行干预,致使护理服务停滞不前。系统化护理干预弥补了常规护理服务的不足,从心理、用药、生活等方面,对孕妇施以无微不至的呵护,如膳食营养均衡、主动与孕妇沟通交流、疏导负面情绪等达到良好护理效果。尤其是在循证护理干预中,对患者护理治疗情况,施以详细的分诊,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压水平、心理状态、妊娠结局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示护理干预有效且安全可靠。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转变护理人员的责任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从而确保护理工作高效落实,这对于整个护理服务效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前提是护理人员明确掌握系统化护理技能;对此,加强培训与职业道德再教育尤为关键[3]。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规避不良妊娠结局事件,可促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分娩与恢复状态;对此,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宗旭慧,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3 (17):20-22.

[2]顾芳,邵耘,刘玫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家属参与式护理59例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 41(05): 687-689.

[3]王亚,邱顺平,吴承百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左心功能的研究及干预措施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1): 4559-4562.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4
浅谈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及预防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48:00
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37:45
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34:25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02: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