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利
(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湖南 衡阳 421001)
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很多惊喜和挑战,以新媒体平台为基础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一方面,要切实认清新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其信息传播的具体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进行设计、反思,以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平台下传播的最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要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意义和重要性,并结合传统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将其渗透到新媒体这一传播形式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综合效益得到提升。以发挥新媒体平台的最大效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有意义的传播,以此促进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信息科学技术与媒体产品服务的结晶,其传播本质上是利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介质进行传播。新媒体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形式包括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这些媒介不同程度上都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
(一)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这决定了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包容性。他所传播的内容可以是来自网络,也可能是道听途说,也可能是自己亲身经历,不论何种经历获得的信息资源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与大众分享,这就决定了信息的自由性、包容性。
(二)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就是指在新媒体平台下,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某个人在网络上听到了一首歌,歌的名字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在聆听的过程中他就是信息的接受者。听完歌后这个人又结合自己的体验和亲身经历的一些事对歌曲进行了点评,他的点评是可以被很多人看到并且讨论的,他又成了信息的传播者。每一个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人都要认识到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双面性,即新媒体的交互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信息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使其传播效益最大化。
(三)新媒体具有很强的渗透力。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及移动网络的发展,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类群体都受到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他们在被动或主动情况下接受了一些信息。例如,手机新闻,有时不是受众主动地去了解新闻,而是新闻简讯“主动”地吸引到受众。受众点击链接、观看和阅读新闻才成为新闻的接受者,甚至有些人还会将看到的新闻信息传播出去,这样他又成了信息的传播者,这也表明新媒体强大的渗透性。因此,新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
(四)新媒体具有广泛性。这使信息传播的效果更好。在现代社会,不论城市、乡村,不论工作、学习,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新媒体,例如微信、QQ等。人们已经形成了新媒体的使用习惯,这些新媒体的形式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及价值观念等,是社会精神的导航。
新媒体时代,人的价值观受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影响很明显,在新媒体时代研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媒体信息,使其在新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是树立大众责任感、使命敢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大众的思想、心理健康水平持续发展,进而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使我国人民呈现出一种更为健康、上进的思想状态,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机遇
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第一,新媒体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形式,使传统的讲座、学习式的传播有了创新。在信息传播中可以以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为载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这样的传播形式更为精彩,容易被受众接受,从而使其心理、思想、行为等发生改变,进而实现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实践,促进个人高尚品格的形成。第二,新媒体的宣传力度更强,宣传范围更广泛。在新媒体平台支持下,通过微视频拍摄、文字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方便、很直观,而且网络的终端用户都能很方便地接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这样的传播方式效果很好。第三,新媒体的交互性方便了人与人的交流,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放到新媒体平台上与大家交流,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影响到其他人的思想、行为,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有所提升。
(二)挑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环境更为复杂。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量大增,信息的传播也更为迅速、广泛,只要是网络能覆盖到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足不出户、自由地阅览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承载了不同的文化、思想、精神,不同的人在浏览、传播信息的时候其体验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人对复杂、多样的信息的选择决定了他思想所受的影响及变化方向,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环境更为复杂。一方面,新媒体的特点实现了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快速、便捷传播,这样信息的量就非常巨大,而且信息所传递的文化、思想也趋于多元化,这就导致一些腐朽的、低级趣味信息的传播,而且很多信息的形式新奇,更能吸引大众的关注度,这样的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要注重改革和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量大,信息类型多样、复杂,信息所承载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例如,利己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等,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为艰巨。
2.新媒体时代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且人的价值观趋向有一定的自由性、自主性。大众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与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文化有很大的关系,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又借助多媒体为平台更加丰富地展现出来,甚至有些是被人加工过的子虚乌有的信息也会通过多媒体这一平台展现出来。其中一些信息可能造成不好的舆论影响,这就对大众接受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一)创新与继承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需要创兴,但不能盲目地、冒进地创新。一方面,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应用已有的教育经验,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开来。另一方面,应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方式、途径,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促使其传播达到更好的效果。第一,借助新媒体平台多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形式,使其得到大众更多的关注。例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作成宣传视频、精美的画面以及文字、语音、音乐等元素以引导人自觉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又如,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正能量,使大众在阅览新闻事件中理解和谐、平等、法制、爱国等思想,使其综合思想素质得到提升,进而使其形成朴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要求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二,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引导大众自觉地、主动地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传播,这样能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第三,营造更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环境,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虚假信息、谣言给予及时的澄清,并对一些恶意的造谣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使大众看到社会主流思想,能够更主动地接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能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第四,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应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一方面,立足于党组织基层建设,发挥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此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另一方面,重视宣讲的良好效果,利用这一形式使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学习当中,以促进全民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传统方式的创新以及与新媒体的结合。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传播,可以通过视频传播的形式使更多的人观看、参与,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广大受众互动,及时解决大众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各种问题,并对其展开积极的讨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其内容更加丰盛具体,传播更为广泛,传播效果更好。
(二)以文化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文明、和谐,对于文明的理解我们不能局限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肤浅层面,我们要更深入地理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因此,以文化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应用,也是开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的一种手段。例如,以流行文化为基础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以红歌、影视剧等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艺术之中,使大众在收听、观看中体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影响其思维方式、行为行动等,进而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目的。又如,提倡古诗文教育,从教育中吸取能量,使人的思想素质得到提升,使其自觉地领悟富强、民主等思想的真谛,从而拥戴党的领导,拥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群众为基础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群众是一切思想文化传播的基础,特别是新媒体时代,广大的人民群众既是信息传播的受众,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第一,发动群众,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一方面引导群众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提升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使群众主动对其进行传播。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当中,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广泛的传播。第二,做好榜样,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在任何一个时代榜样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做好榜样首先要树立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以其个人魅力、党组织魅力影响和发动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以此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综合效益。其次,关注和重视群众中的先进代表,树立其榜样形象,以具体的个人、事件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再次,领导干部做好榜样,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后,领导干部要带头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促进其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配合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和传播效果,通过新媒体平台更广泛地宣传这些“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使其逐渐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日常的积累中不断地学习与进步。第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重视群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积极作用,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一方面,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良好环境,使群众在所处的环境中能够积极地、有效地发挥自身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思想传播出去。另一方面,通过相关的政策引导、宣传引导使群众接受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思想、行为的指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发展进步。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发展趋向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多地依赖学习、讲座等形式,并没有充分地、全面地应用新媒体平台,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存在的一大问题。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环境下新媒体会逐渐地代替原有的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需要开发新媒体途径,使其有更广阔、更方便、更丰富的传播。第一,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意义,在新媒体时代认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方法、途径,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为大众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第二,认清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紧迫性,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升大众的心理素质、个人素养,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应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长期性和长期效益,使其在我国人们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三,抓住新媒体平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创造的机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导航,使大众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及社会观。
[1]许瑶.新媒体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杜裕禄,潘妍妍,段淑娜.新媒体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探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3]马庆楠.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路径探究——基于新媒体视阈的考察[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1).
[4]胡剑慧.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渠道——以新媒体传播正能量为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4).
[5]韩文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
[6]柏顺,解静,梁若昕.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探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