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刍议

2018-03-19 11:20:18杨富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正义资本主义

杨富斌, 张 莹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法学院,北京100024;2.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401)

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新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怀特海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针对当今世界全球性生态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在生态正义观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从总体上说,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而且通过汲取当代生态学的合理思想和怀特海有机哲学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当代生态正义观的基本内容。这不仅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摆脱当今世界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一定启发。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的思维转向

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在观察和分析生态正义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上,同其他现当代西方哲学学说比较而言发生了重要的思维方式转向,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由现代实体哲学思维方式向有机哲学思维方式转向

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思维方式上的重要转向之一是实现了由现代实体哲学思维方式向有机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向。我们知道,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哲学理论来源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坚持“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1]。怀特海有机哲学坚持“世界是一个过程,而过程就是现实存在的生成”[2]。在唯物史观中,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有机哲学看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组成的整个宇宙是个有机的整体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不仅人类社会中的一切商品和物质财富具有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所有自然存在物作为构成客观世界的基本单位,从哲学形而上学意义上看,也都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同时还有对他物的工具价值以及对整个宇宙统一性的价值。怀特海明确指出:“所有事物都具有某种价值,或者对自身而言,或者对他者而言,或者对整体而言。这就是现实本身的特征,因为这一特征才产生了道德观念。我们无权伤害这种价值的经验,因为这是宇宙的本质。”[3]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现实事物的价值其实就在自身及其与其他事物和事物整体即宇宙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坚持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生生不息的过程思想,同上述马克思和怀特海的过程思想完全一致。

因此,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基本观点看,自近代以来西方哲学所坚持的物质实体独立存在的实体哲学思想,或者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截然不同的二元论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实体思维方式和物质与精神截然区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是完全错误的。传统的唯物主义学说——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学说——虽然正确地坚持了物质实体的客观实在性,但是它们仅仅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方面去理解现实事物,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等根本缺陷。各种唯心主义学说虽然看到了人作为主体的能动性,但是唯心主义学说并不真正理解人的现实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因而也不能真正说明我们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和人的现实社会活动。只有坚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去认识世界;只有坚持怀特海有机哲学的过程—关系思想和有机论思想去看待与分析现实存在和整个宇宙,才能从根本上以过程—关系思维或有机思维超越传统西方哲学的实体思维方式,以及这种实体思维内在包含的物质和精神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一旦我们超越了传统西方的实体思维方式,转向过程—关系思维方式或有机思维方式,就会真切地看到人与自然内在的和谐统一。正是整个宇宙的内在和谐运动和有机联系造就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世界之所以表现为一个过程,表现为万事万物的生生不息和内在的有机联系,这正是宇宙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产物。由此来看,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以大工业和机器生产方式大规模地开采、利用和滥用自然资源,并狂妄地试图征服自然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资本主义为追求高额利润和剩余价值最大化而鼓吹的高消费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也是完全错误的。在有机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有机哲学的宇宙和谐思想等基本观点,为了克服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消除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带来的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社会贫富悬殊等问题,就要“把对人的福祉的特别关注与对生态的考虑融为一体”[4]。

综上,正如克莱顿等人所说,由于“过程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哲学”[5]181,有机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唯物史观和过程哲学为基础,便在哲学思维方式上同传统西方哲学根本区别开来,实现了由现代实体哲学思维方式向有机哲学的过程—关系思维方式或有机思维方式的转向。这为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出和论证自己的生态正义观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二)由极端个人主义向共同体主义转向

有机马克思主义实现的第二个思维方式转向是由现代西方社会的极端个人主义向共同体主义的转向。众所周知,自近代以来,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在西方世界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还是其他社会政治思潮中对人性的假设,都是以人是自私的为前提的。因此,在近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生活在由极端个人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与近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相伴随的社会伦理思想往往表现为强烈的个人主义。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集中表现是将人类个体与其他个体和社会分开,将白人与有色人种分开,将富人和穷人分开。从表面上看,资产阶级政治家和代言人一直在公开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实际上他们心目中的“人”只是在政治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富人,至多包括一部分中产阶级精英人物,处于社会底层的穷人和少数民族等从来不是统治阶级心目中的“人类”。就连自诩为资本主义国家最先进的美国联邦宪法中都没有把美国南方各州种植园主所使用的奴隶算作完全的人口。这一制度直到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才予以解决。正是由于西方社会中这种极端个人主义作祟,近现代西方人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的链接似乎不断松弛,甚至断裂”[6]。

与西方近现代主流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这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不同,有机马克思主义明确提出,为消除近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现代化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我们今天需要把注意力从极端个人主义转移到共同体主义理念之上。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根据怀特海有机哲学,任何现实存在都不是真正独立的“单子”,都不是除了自身以外不依赖任何其他事物就可以存在的孤立实体,相反,每一现实存在都是一个复合体,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共同体。每个共同体的生成、存在和发展既需要摄入先前的共同体的材料,也需要以同时共存的其他共同体乃至整个宇宙大背景作为稳定的基础和环境。整个宇宙从河外星系到我们的银河系,从各种星云到各种行星和恒星,一直到我们所在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的各种事物,甚至连最微小的生物和粒子都是复合体,换言之,都是共同体。整个宇宙就是由一个个共同体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统一整体。人类只有树立真正的共同体理念,才能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有可能长期可持续存在和发展。

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彻底抛弃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形成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树立真正的共同体主义思想,才是人类未来走向更高的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前提。因为只有“在共同体内理解个人,以及在整个自然界中理解共同体的整体论”[5]9,才有可能为建设生态正义奠定基本的思想基础。而共同体之所以重要,在于人类个体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被培育,才可能正常生长和发展。因为只有这种共同体主义才能彰显关心他人和关爱他物的全球性的共同的公民价值观和责任感,才能真正体现悲天悯人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统一的情怀[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接受和赞同,其深刻的道理正在于此。

(三)由征服自然向尊重自然转向

有机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第三个转向是由征服自然向尊重自然的转向。近现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大量应用,导致西方精英人物逐渐形成了依靠科技而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狂妄野心,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功使得科学技术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进而古代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逐渐成为近现代人们嘲笑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格里芬教授所说的“自然本身的祛魅”[8]。在这种理念支持下,西方社会对地球资源肆意进行着无休止的索取和掠夺。这不仅表现在对自然母亲怀抱中的各种矿产资源的肆意开采和使用,而且表现为对大自然中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动植物的大肆掠杀和使用。尤其是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加速,导致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大城市,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和农业社区即小型农业共同体越来越少,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最早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新陈代谢的断裂。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现代化带来的各种弊端,克服资本主义给大自然带来的新陈代谢断裂,必须彻底改变自西方近现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重新恢复古代人已经充分认识到的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的正确观念。

有机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柯布在《是否太晚》《生命的解放》《为了共同福祉》等著作中大声疾呼,我们必须把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都看作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从最低等的生物到最高级的生命形态,尽管形态各异,生存和繁衍的方式不同,它们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的。我们要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尽快把它们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奴役和残害下解放出来。如果这些动植物的生命逐渐枯萎了,这些多种多样的物种逐渐消失了,站在生命链条较高级一端的人类就不可能健康而持续地存在和发展。

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明确主张,从生态正义视角看,我们要坚决反对科学万能论和科学主义倾向,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理念转向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的理念,并在社会治理等方面逐渐体现出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生态和谐优于机械控制,它反对现代主义统治和征服地球的探索”[5]10。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的核心观点

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上述转向在生态正义观上自觉地坚持如下几个主张。

(一)资本主义正义“不正义”

在《有机马克思主义》一书中,克莱顿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明确提出了三个主要宣言:资本主义正义“不正义”,“自由市场”不自由,穷人将为全球气候遭到破坏付出最为沉重的代价[5]216。这里的第一条就是对资本主义所谓正义观的批判。

从历史上看,“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一直是西方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高喊的口号和高举的旗帜。从反对奴隶制度和封建地主阶级及其专制的意义上说,这些口号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因而这些口号曾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高度赞扬,它们在西方社会历史上确实发挥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占据统治地位,资产阶级成为西方社会的统治阶级之后,这些口号的内涵和社会意义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正义的角度来看,西方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所讲的正义,毫无疑问仅仅限于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富人内部成员之间的正义。掌握了政治统治权和经济控制权的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从来不会对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讲真正的正义。用有机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来说,近现代资本主义甚至对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以及地球本身都不会讲真正的正义,这从资产阶级利用大工业和大机器手段肆意掠夺自然资源以及残害其他动植物的残酷行为中可见一斑。

有机马克思主义者以他们在资本主义国家生活的切身经历和体验,并通过全面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论分析,公开而明确地在美国这样的头号资本主义国家里提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正的反生态的社会制度”[9],资本主义所谓的“正义”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正义”,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作为美国大学的在职教授不仅要在政治上冒很大的风险,个人的职业和家庭也有可能受到伤害。显然,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敢于在资本主义国家公开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正义,充分反映了他们具有马克思主义者的大无畏精神。

当然,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的不正义是有充分的现实根据的。例如,资本主义在分配上存在着不正义。关于分配正义问题,有机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认为依据马克思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身就是不正义的。因为在这种“按资分配”的社会制度中,没有资本的劳动者阶级只能为占有资本的资本家阶级“打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所能得到的公平和正义至多是在遵守资产阶级法律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和生存机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消灭阶级本身,工人阶级和其他群众就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获得真正的平等和正义。

从现实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式是“按意愿劳动,按市场分配”。表面上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工作,自由地选择不同的老板,似乎资本主义给人们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谁想占有财富,谁就要辛勤劳动,就要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贫穷则意味着懒惰和不努力奋斗的结果。不少资本家和富人都宣称他们是依据自身的能力,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了自己的财富。但是,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明确指出,这实际上是骗人的鬼话。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对财富积累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你获得和享用资本的机会;你的教育和培训状况;你所处的国家和地区;你的种族”[5]51,等等。而这些因素往往不是普通个人能选择的。即使人们有同样的能力,付出了同样的努力,可能也无法胜过有着“天生优势”的人。正如克莱顿等人所说:“很多个人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决定了一个人在‘自由’市场中的命运。”[5]53

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者强调,资本主义私有制不仅对工人等其他劳动群众不公平、不正义,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对自然环境来说,资本主义也是不正义的社会制度。因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以对自然的无止境索取和对第三世界的压榨为代价和前提的。根据英国乐施会(Oxfam)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最富有的十分之一人口应为全球一半的碳排放负责,全球最贫穷的一半人口所制造出的碳排放量只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可见,以资本家为代表的富人在获得高额利润、任意支配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选择着奢华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因此,他们才是最大的污染制造者。资本主义的不正义最主要的根源正是在这里。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态不正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对自然的破坏。如今,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空气严重污染,以及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正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工业化在生态问题上造成的严重不正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深刻地指出,在当今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不可能真正解决这些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因为这些不正义现象是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正义从本质上是背道而驰的。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在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柯布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有可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生态文明。

(二)阶级分析方法

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柯布和克莱顿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提出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在当今时代并没有过时。如果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通常划分为阶级、存在着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观察并分析生态正义问题,就无法真正看清问题的实质。

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0]统治阶级通常把自己的阶级利益说成是全社会成员的普遍利益,并将其分配方式称之为是正义的分配方式。而事实上,这常常是以牺牲被统治阶级的利益为代价的。

在生态正义问题上,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汲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尤其是认为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和分析当今社会生态正义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因为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今世界,无论是东西方问题还是南北问题,不仅国际生态环境在资源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公正现象,而且每个人所受到的环境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富人和有产阶级无疑在环境问题上是极大的受益者,他们从环境资源中获利的程度远大于穷人,但是穷人却要更多地承担着这些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各种灾难和危机。

所以马克思主义者在看待生态正义问题时,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只有用阶级分析方法来进行观察、分析和探讨,才能找到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从而帮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当今全球性的环境灾难和生态危机最深刻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剥削和追求高额利润,同时还在于资本主义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对现代化的片面赞扬和宣传,对现代性本身存在的各种弊端或者故意避而不谈,或者故意抹煞真相。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本质,对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技术根源、思维方式根源等所作的分析,对我们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生态灾难和危机问题,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

(三)生态正义理想

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还吸收了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有一种设想,就是共产主义乃是自由人联合体,其中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前提。这是一种真正脱离了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状态。在这种社会状态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大大提高,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并且消灭了固定的社会分工和三大差别,在分配方式上实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对于这种正义理想的终极目标,有机马克思主义者高度认同,他们认为“马克思阐述的正义理想仍然一如既往地极具吸引力”[5]146。

在这里,有机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理想是从整体视角出发的,它所寻求的是社会各种要素的和谐的多样性统一。这样建设起来的社会乃是“一个万物相互联系的由共同体组成的共同体”[5]149。在有机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建设小型的社会共同体思想是其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

三、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对我们的启示

探讨和阐释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观,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说,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启示我们:

首先,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最终的建设目标一定要致力于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不能只惠及少数富人。资本主义不正义主要表现在只在资产阶级和少数富人内部实现了正义,广大劳动群众则被排除在生态正义之外。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为了共同福祉”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目标理论值得我们借鉴。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兼顾城市和农村,兼顾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借鉴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解决落后地区的发展理念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致力于小型有机农业共同体,这有可能是解决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组织形式之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美国式的大工业和机械化经济模式根本不适合我国。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从“榨取经济”模式向有机经济模式转变[11]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从理论意义上说,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启示我们:

首先,在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着力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无限增长观转变为可持续增长观,批判极端个人主义,提倡和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集体主义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将山水林田湖连结为一个共同体的理念,对我们反思生态正义的价值主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际上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关乎着民族的未来,其本质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互利共赢,和谐相处。“当人们从一言一行真正把自己融入旨在追求共同福祉的共同体时”,“反而会获得更大的利益”[5]11。

其次,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观察和分析我国社会中不同利益集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个人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国家、地区和个人的利益关系。生态利益关系涉及到自然资源分配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存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现实人与未来人之间、人类与其他现实存在之间、男性与女性和儿童之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协调好这些不同主体之间的生态利益关系,努力维护容易被忽略的主体的生态利益,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与利用,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建设生态文明要注意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利益协调、制度建设和法治保障等多种手段,使每个公民都能自觉转变观念,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地为实现生态文明社会作贡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0.

[2] 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8.

[3] WHITEHEAD A N.Modes of thought[M].New York:Capricorn Books,1958:11.

[4] 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39.

[5] 克莱顿,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M].孟献丽,于桂凤,张丽霞,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6] 许晶.中国哲学:现代性隐忧的温和排解[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4.

[7] 张云飞.有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主义价值诉求[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34-42.

[8] 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

[9] 王治河,杨韬.有机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1):84-92.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11] 王治河.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宣言:评赫尔曼·达利和小约翰·柯布的《21世纪生态经济学》[J].国外理论动态,2016(3):135-14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正义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16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 01:54:44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49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0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