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梅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调查规划院,甘肃 天水 741020)
从宏观角度上分析,森林是林地及周边生长地环境有机结合的总体呈现,主要表现在于林木,但从侧面分析,其还包含了森林周围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环境因素和动植物。如果结合科学发展观,对现有林业进行保护开发,是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资源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而不断的上涨。由于一些地区对于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后期很多资源面临枯竭,急速减少,特别是森林资源。在各大企业生产发展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利用到林业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保护也从一开始的大量砍伐到后期因环境恶化,资源减少而不得不改革的现状。而森林资源一般恢复时间长,种植维护需要周期,这就导致了林木资源的空缺现象,不仅阻碍了可持续林业的发展,也影响了生态环境。
面对日益减少的森林资源,在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林业部门首先应当针对现有的森林资源提高开发利用的“含金量”。其主要含义在于建立完善的林业开发科技创新制度,并且要在市场导向引导的情况下,围绕现代科技进行一系列的森林运营工作。从基础上优化林业的产业结构。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林业经济偏差较大,且之中存在各种类型的问题,针对这一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从可持续性角度出发,相关部门应当对于产业结构进行梳理,并且在原基础上对于新形式下的林业进行改革创新。最后在十九大背景下,相关部门应提出严格的法制监管,政府此时应在法律背景下引导部门实行科学的管制法规,明确滥砍超伐的责任惩罚措施,做好防火及人为破坏的相关规章处置,以此更好地推动林业的长稳发展。
开展林业建设的基础首要工作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保护森林资源。此时可根据项目重点进行规划分类,对于重点工程进行合理的建设,并且做好统筹兼顾,此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林业工程项目时,一定要明确森林保护与可持续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生态绿色发展基础上进行建设维护,基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天然森林资源一直是我国重视的关键资源,为更好地维护天然集体林,相关人员可结合科学持续性发展战略,建设公益林,如我国正在实行的“百万森林计划”。另外还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林业经营的全新创新模式,在原有制度上进行改善提升,以此保证林区的稳定发展。
我国部分平原地区在进行林业资源维护时,可以将农田与林网进行组合发展。在提高农田经济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绿化种植,此类措施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强度可增添可观的效力。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湿地建设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此类资源的特殊性,相关人员应当提前进行调查研究,对于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后期更好地规划可持续性湿地资源保护和恢复工作。
目前森林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退耕还林工作,其作为森林保护与可持续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纽带,可通过还林政策极大地提升土壤的肥沃力,防止水土过度流失。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可持续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可持续性发展策略能够更好地推动保护工作的有利进行,且能将森林资源最大化使用,发挥出林业产业该有的经济效益和价值。总体来说,要做好森林保护工作,维护森林资源,就必须在林业可持续道路上根据科学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战略推动我国森林资源的长效发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