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刚,王 丹,喻允伶,彭绎谚(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药剂科402560)
病区药品是医院药品管理的最终环节,是药品临床应用前的最后一道关口[1-3],但同时由于涉及的面广、用量大、管理要求多、具体情况复杂等因素,它也是医院药品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医院在实际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4-5],如账务不符,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未按要求存放和管理,高危药品没有明显标识及易混淆药品提醒标识等致使药品质量存在一定隐患,用药安全得不到保障[6-9]。经过前期调查发现,本院病区药品管理也存在账务不符、标识不明显、部分病区药品领用程序混乱等一些问题,急需进行规范,因此,我们将PDCA循环应用于病区药品规范性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1.1 一般资料 药剂科每月对本院各病区备用药品进行检查,检查范围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一般备用用品、抢救车药品等,检查项目包括药品有效期、药品性状、账务相符、存储条件、标识、交接班及特殊药品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等。上述检查项目均由药剂科质控小组按统一标准进行,检查频率为每月1次,日期为随机抽取1个工作日。
1.2 PDCA循环方法
1.2.1 计划阶段(plan)
1.2.1.1 调研及原因分析 2016年2月,质控小组对全院各病区的备用要求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如下。(1)人员方面:护理人员对病区备用药品的使用流程、对高危药品品种类型不熟悉,造成备用药品、高危药品使用后基数混乱,账务不符。(2)药品因素:病区备用药品品种多、数量大,若疏于管理,易造成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用药差错。(3)制度方面:现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每个科室病区备用药品管理方法不同。(4)管理方面:对管理过程中一些细节未做统一规定,如未规定备用目录、品种和管理方法等,导致管理不规范。(5)流程方面:麻醉手术室药品品种多、基数多,麻醉科药品的领入、使用、处方开具由麻醉科独立完成,麻醉药品处方未经药师审核,麻醉药品的使用及药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胃镜药房情况类似。(6)环境因素:病区配药室医用物品多,备用药品存放位置不固定,紧急用药时易造成取药不及时或用药差错。
在上述原因中,药剂科通过组织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认为制度不完善、人员对管理流程不熟悉、管理欠规范、流程合理等4个原因为病区药品管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1.2.1.2 制定改进方案 (1)制度改进:由药剂科制定并完善病区备用药品的管理制度,保障备用药品的管理有据可循。(2)管理改进:①由药剂科配合护理部整理病区的备用药品目录,将不必要备用的药品清理,并退回药房集中处理。②将普通药品与高危药品分开存放,定位存放。③由药剂科统一制作高危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基础药品的标识,将全院各病区的高危药品、麻醉精神药品、基础药品等标识清楚。④改进对病区药品的效期管理。(3)人员方面:加强对药品管理人员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的培训。(4)流程方面:规范麻醉手术科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麻醉辅助药品的领用,将以前的麻醉药房取消,将其账务移交药剂科,为方便使用,麻醉科备用部分麻醉药品,使用后凭处方到药房领取补足。胃镜药房取消,将其账务移交药剂科。为方便患者使用,胃肠镜室备用部分相关药品,使用后凭处方到药房领取补足。
1.2.2 实施阶段(do)
1.2.2.1 完善制度 2016年3月,药剂科牵头完善了病区备用药品的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整改。
1.2.2.2 整理目录及基数 2016年4月,药剂科联合护理部重新整理病区备用药品的目录及基数,推进抢救车备用药物管理的标准化项目,并由药剂科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1.2.2.3 固定存放位置 2016年4月,药剂科协同护理部,确定并固定了病区备用的普通药品和高危药品及精神麻醉药品的存放位置,做到取用方便、快捷。
1.2.2.4 制作标识 2016年4月,统一制作高危药品、麻醉精神药品的标识,并交护理部配发到临床科室,病区药品管理负责人按规定进行标识。药房的标识也配发完毕,按照高危药品、麻醉精神药品目录,统一逐一标识。
1.2.2.5 加强培训 2016年5—6月督促各科室对医务人员的病区备用药品使用知识进行培训,加强病区备用药品用药流程的规范性。
1.2.2.6 改进流程 2016年6月麻醉手术科重新整理麻醉药品备用基数,向医务科申请批准后在本科备案,将多余的药品退回药品库房,不足的领用补足,做到账务相符。胃镜室也规范了备用药品品种,适当保留基数,以便病情紧急患者使用,用药后凭处方到药房领取补足基数。
1.2.2.7 加强检查 2016年7—12月,药品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到临床科室检查病区药品的使用管理,督促管理负责人将备用药品严格效期管理,同批号药品标明效期,做到先进先出。
1.2.3 检查(check) 每月检查各病区备用药品的管理情况,汇总、分析存在的问题,检验整改效果。
表1 实施PDCA前后药品管理合格病区比例情况(%)
1.2.4 处理(action) 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定期更新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并组织药品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持续提高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的规范性。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PDCA后,本院病区备用药品管理获得显效,规范性明显提高,药品有效期、账务相符、按要求储存、标识清楚、交接班、特殊药品符合管理等方面的合格比例均明显提高,见表1。
PDCA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1],它通过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引起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逐步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做到持续改进,提高管理质量。实践证明,它对管理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0-13]。本院采用PDCA循环,经过10个月的持续改进,医院的病区药品储存逐渐规范、标识更加清楚、账务相符率和整体管理规范性明显提高。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正确的措施进行了肯定,调整了工作标准,作为今后工作的依据,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新问题:如部分病区没有按照“先进先出、近效期先用”的原则使用药品,从而导致少数药品临近有效期;麻醉药品表面上是双人管理,实则为一个人管理,只是资料上留有2个人签名。我们将新问题反映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从而实现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总体来讲,PDCA应用于提高病区备用药品规范性能够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整改,形成良性循环,做到有章可循,便于管理,是一种切实有效、可行的质量管理工具,值得推广[14-17]。
[1]武永成,吴玲,常守柱.课程教学质量的PDCA循环管理法——基于“饭店管理概论”等管理类课程的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9):92-94.
[2]司继刚.PDCA循环在促进我院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4,25(44):4129-4131.
[3]邵立新,俞珍.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7(增 1):77-79.
[4]陆晓彤,王斌,胡松浩,等.基于PDCA循环管理体系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中的应用[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7):48-50.
[5]周萍,李劼.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处方点评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2):1273-1275.
[6]郑造乾,黄萍,袁雍,等.PDCA循环在医院处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1):79-84.
[7]邱琼,张文悦,王宝敏,等.PDCA循环在全国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工作监测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药事,2013,27(5):453-456.
[8]杜红星.PDCA循环法在基层医院住院药房调剂差错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3):116.
[9]沈荣生,沈丽霞.PDCA循环管理办法在降低我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2,23(37):3495-3496.
[10]梁展豪,俞国方.中小制造企业生产现场能效提升一“5s”与“PDCA”整合应用[J].经营与管理,2013(1):109-1l1.
[11]吴耀娟,雷春芳.PDCA循环在提高手术器械完好率及术中安全使用的体会[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11):1092-1094.
[12]杨永,张瑛,吴彬,等.品管圈活动在减少综合ICU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11):1095-1096.
[13]蒋阿凤,包思敏,张云,等.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医保管理研究[J].现代医学,2014,42(5):539-542.
[14]吴亚荪.探讨PDCA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345-346.
[15]陈艳,宗强,陈爱民,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药事与药物使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4,18(2):365-368.
[16]庄瑞丰.病区药房药事质量管理与改进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6):49-50.
[17]谢平.PDCA循环理论在降低药品报损率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1(2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