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宁夏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加快发展调整的方向

2018-03-15 01:12:18
对外经贸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开放型银川宁夏

(北方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宁夏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宁夏产业发展现状

1.宁夏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特别是进入21世纪,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迅速,2010—2012年呈现两位数的增长,2013年以来尽管增长率放缓回落至一位数,但仍然维持在8%以上的增长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人均生产总值来看,2015年和2016年宁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3805元和47194元,而国内平均值为50251元和53980元,宁夏仍然低于国内平均水平。综合来看,宁夏经济总体的发展呈现出增速快、体量小、人均值不高的特点。

表1 1978—2016年宁夏分产业GDP总额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各年宁夏统计年鉴。

2.宁夏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从生产总值的构成来看,宁夏呈现出明显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占比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占比越来越大的发展特点。改革开放之初,以1978年为例,宁夏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依次为23.5%、50.8%、25.7%。2016年,这一组数字变为7.6%、50%、42.4%。对比国内平均水平,1978年我国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7.7%、47.7%、24.6%。2016年,国内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8.6%、39.8%、51.6%。对比来看,宁夏产业结构的变化基本符合全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大趋势,区别在于当前宁夏的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大于国内平均水平,而第三产业占比又落后于国内平均水平。

(二)宁夏资本体系发展现状

1.资本形成

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纳克斯曾在他的《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1953)一书中阐述了“资本”一词仅指物质资本的观点,后人的研究基本采用了纳克斯的观点,将人力资本另做专门研究和阐述,仅将资本形成用作狭义使用,即仅指物质资本。

表2 2010—2015年宁夏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宁夏统计年鉴。

表3 1985—2015年宁夏利用外资情况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宁夏统计年鉴。

表4 2014—2015年宁夏外商投资企业协议投资情况 单位:个、万美元

数据来源:宁夏统计年鉴。

(1)资本来源

从表2中可看出,近几年来宁夏固定资产投资额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其中国内贷款、国家预算内资金和自筹资金占比分别居于前三位,利用外资额较小,特别是2015年,利用外资额大幅下降,仅2915万元,同比增长为-89.8%。按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和私营个体经济占据前两位。建筑工程、设备与工器具购置、安装工程占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前三位。表3显示了历年宁夏利用外资情况,我们截取了宁夏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数据,对比20世纪80年代,宁夏利用外资增长幅度还是很大的,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基本呈现两位数的增长,比较特殊的是2013年和2014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呈现负增长。从利用外资的构成来看,基本呈现典型的两个发展阶段特征,1985—2010年,对外借款额高于外商直接投资额,2011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额占绝对比重。从国际投资理论来看,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增加可以看成是引进外资质量提高的标志,说明宁夏的营商环境在改善,能够吸引部分外资长期进入形成实体资产。

(2)资本使用范围

从表4看,宁夏外商投资企业协议投资方式的选择上,合资经营占据最大比重,其次是独资经营和合作经营。按投入的国民经济部门分,工业占据绝对优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额上升很快,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额上升也很快,金融业的投资额下降很快。工业仍然是宁夏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同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引资情况良好,表明了宁夏在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3)资本市场

截至“十二五”末,宁夏共有上市公司12家,市值817.34亿元,实现再融资116.40亿元。“新三板”挂牌36家,通过发行股份、股权质押等方式融资10.62亿元。2015年6月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挂牌企业283家。发行债券种类从企业债等较为单一的品种,发展到政府债、企业债、金融债、中小企业私募债、中期票据、项目收益债等多种债券,发债额度从“十二五”初的15亿元增加到638亿元,首次超过了新增贷款规模,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形成。截至2018年1月31日,我国新三板共有11606家挂牌公司,宁夏有66家新三板企业,占比0.6%;其中39家企业有市值,占比59.1%。

2.资本效率

首先看资本投入与生产规模扩大的关系。宁夏经济基本呈现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齐头发展,占据整体经济绝对比重,以2015年的数据来看,当年宁夏GDP为2911.77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GDP分别为237.76亿元、1379.6亿元、1294.41亿元,占比分别为8.2%、47.3%、44.5%。我们分别以资本投入与第二产业中占比较大的工业生产规模和第三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来考量第一层次的资本效率。仍以2015年为例,当年宁夏工业总产值为3835.55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772.24亿元,占比为72.3%。同年工业增加值为972.2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为763亿元,占比为78.5%。我们以收入法计算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15年的GDP为102.28亿元,占第三产业GDP 的43%。由此可见,以工业生产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产业生产规模非常集中,第三产业的生产规模较为集中。

其次看资本投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以三次产业总体占比情况来看,宁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基本呈现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齐头并进发展的态势,2010年,宁夏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8.9%、50%、41.1%,2016年这一比值为7.6%、46.8%、45.6%,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上升,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强。

最后看资本投入与发展平台及制度创新的关系。随着宁夏推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及银川综合保税区,开放型经济的格局和制度已初步成型,同时银川iBi育成中心与银川TMT育成中心成为促进宁夏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媒体、电信等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截至2016年末,全区有国家级及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重点实验室25家,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14个,自治区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62个,技术创新中心167个,全区科技创新团队6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2家。与2011年末相比均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宁夏新获批了石嘴山国家高新区、东方钽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石嘴山、固原、中卫国家农业科技园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得到体现。[2]

3.金融环境

首先来看宁夏金融市场主体情况。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和宁夏银监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宁夏大型商业银行机构510个,从业人数10738人,资产总额2577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机构个数16个,从业人员537人,资产总额1682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31个,从业人员1146人,资产总额474亿元;城市商业银行机构133个,从业人员3131人,资产总额1821亿元;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机构388个,从业人员5696人,资产总额1423亿元;财务公司机构1个,从业人员25人,资产总额40亿元;邮政储蓄机构202个,从业人员1130人,资产总额202亿元;新型农村机构机构52个,从业人员963人,资产总额140亿元。证券公司分公司增至9家,证券营业部增至38家,期货营业部3家。各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480家,年内新增32家。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填补了宁夏地方法人保险机构的空白[3]。

其次来看宁夏金融工具创新情况。2016年,宁夏率先探索创新保险精准扶贫有效方式和途径,推出“扶贫保”专项扶贫保险产品,着力解决因意外事故、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为脱贫攻坚构筑保险防线。同年宁夏政府组建5家投资运营集团公司,进一步增强了宁夏投融资平台功能。宁夏金融改革小组确立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扩大至7个县(区),扶贫小贷、互助资金、盐池惠民微贷等6种试点模式全区推广。村级互助担保基金试点扩大到6个县(区),通过19家村级互助担保基金,相关金融机构向农户发放贷款1900万元。8家民间借贷登记机构提供融资支持13.8亿元。[4]由此可见,宁夏在积极探索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发展,虽然受地域市场狭小所限,金融工具并不完备,然而以“扶贫保”为代表的工具创新还是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最后来看宁夏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建设,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助推政策,2017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向全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推广宁夏金融扶贫的17条措施。同时宁夏不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农村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机构接入征信系统。加强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探索开展金融素养问卷调查,举办农民金融技能培训班,设立农村金融知识流动宣传车,着力提升贫困地区金融知识普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扎实开展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检查,2016年对宁夏4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全面评估。健全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机制,及时高效处理金融消费者投诉及咨询。

(三)贸易发展

1.贸易结构

(1)宁夏贸易总体结构

从历年宁夏进出口贸易数据可以看出,除特别年份外,宁夏外贸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基本呈逐年上涨的态势,总体表现良好。然而分进出口结构来看,则呈现出以出口为主,进口偏少的情形。以2015年为例,宁夏外贸总额为2344123万元,出口额为1841299万元,进口总额为502824万元,进口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为21.5%。

表5 2000—2015年宁夏进出口贸易总额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各年宁夏统计年鉴。

(2)宁夏外贸出口商品结构

从出口类别来看,宁夏出口商品中大类排序依次为工矿产品、轻纺产品、农副产品。工矿产品呈现一支独大的局面,历年出口结构中,农副产品、轻纺产品、工矿产品平均占比为5.7%、14.8%、79.5%,呈现出工业为主体的外贸结构特征。在工矿产品和轻纺产品中,宁夏主要的出口产品为钛合金、钽铌铍及制品、金属镁、碳化硅、红霉素、无毛绒、羊绒衫等产品。其中金属镁、碳化硅、钽铌铍及制品呈逐年下降的状态,体现出产能过剩的调整效应。轻纺产品中,无毛绒的出口呈下降态势,从2010年的742吨下降到2015年的216吨,而羊绒衫则呈逐年出口上升的态势,从2010年的1656000件上升为2015年的3000800件,表现出羊绒制品的加工程度在加深,出口结构呈优化调整状态。

表6 2000—2015年宁夏外贸出口分类别表 单位:万元

2012409282010077947832013539793385371188148201412532543025020857922015344358688461428095

数据来源:各年宁夏统计年鉴。

(3)宁夏旅游贸易结构

除商品贸易外,宁夏服务贸易中以旅游服务贸易为主导,以宁夏旅游外汇收入的情况分析,宁夏旅游以劳务性外汇收入为主,以2015年为例,劳务性外汇收入为10189万元,商品性外汇收入为2676万元,劳务性外汇收入占总收入79%。而劳务性外汇收入中,长途交通费用占比39.7%,住宿费占比16.8%,其他收入占比43.5%。说明旅游门票、表演等文化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表7 1990—2015年宁夏旅游外汇收入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各年宁夏统计年鉴。

2.市场体系

表8 2012—2015年宁夏分国别(地区)外贸进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各年宁夏统计年鉴。

从数据来看,宁夏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依次分别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呈现的特征是以地缘贸易为主要引导,与距离近的亚洲、欧洲经济往来比较密切;同时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宁夏对外贸易地区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例如经济较发达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与宁夏的贸易额较大,而经济比较落后的拉丁美洲和非洲则贸易额偏小。从进出口结构来看,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是宁夏对外贸易的主要顺差来源地,而对非洲、欧洲、大洋洲的贸易则呈现逆差状态。

3.平台建设

(1)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2012年9月10日,国务院批复《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并同意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9月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阿经贸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了这个消息。《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对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做了规划,要求在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完善大通关机制、营造承接产业转移体制环境、推进重点领域开放合作。在完善大通关机制上,《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指出:“加快完善银川空运口岸、惠农口岸后续监管区基础设施,优化通关作业流程,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提升服务功能和货物吞吐能力。加快地方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网上报关、电子支付、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等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促进区域内信息资源共享。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服务体系,实施分类通关,适时开展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营造承接产业转移体制环境上,《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指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法制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文明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准入领域,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按国家有关规定进入传统垄断行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能力。建设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基地,重点承接技术成熟、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加工制造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以及具备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积极推进与东中部省(市)、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共建产业园区。”

(2)银川综合保税区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银川综合保税区规划占地面积8.17平方公里,国务院批准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面积为4平方公里,范围为:东至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九号东路西侧,南至下桥村,距离空港十二号路向南2583米,西至G211高速公路东侧辅道边,北至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规划十二号路南界,采用围网全封闭管理。围网建设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围网范围为:东至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九号东路西侧,南至规划纬三路,西至G211高速公路东侧辅道边,北至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规划十二号路南界,总面积2.08平方公里。除上述4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外,剩余4.17平方公里作为银川综合保税区的生活及项目配套用地。

银川综合保税区经过初期建设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封关运行当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328亿美元,占当年全区进出口总额的31.9%、银川市的36.2%;2015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0.74亿美元,同比增长19.69%,占当年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4.7%、银川市的67.1%。银川综保区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位居西部地区前列,逐渐成为拉动全区进出口增长的主力军。2017年,银川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 161.4亿元,同比增长 113.7%,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47.2%,占银川市进出口总额的59.6%。银川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已封关运行的综保区中排名第15 位,在西部已封关运行的综保区中排名第6位。另外,2015年,银川综合保税区成功加入了设立在迪拜的世界自由贸易区组织,成为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第二家加入该组织的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标志着银川综保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升级、拓宽了宁夏对外经贸交流通道。

由银川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撰写的《银川综合保税区2016—2020年发展规划》也已发布,提出重点领域发展方向有主要农产品贸易和加工,生物医药科技产品制造和研发,航空器维修认证和延伸服务,黄金珠宝加工贸易,机电产品检测及加工组装。

两大平台的建设为推动宁夏对外经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制体制保证和政策支持,有助于宁夏外贸体制的优化和结构的升级。

(四)机制体制

1.宁夏开放型经济机制建设

2012年9月10日,《国务院关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30号),同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此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成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内设试验区建设协调处,承担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和试验区建设综合协调工作。

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发函同意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对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经国务院同意,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12]131号)精神,结合银川综合保税区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经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同意,整合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管理委员会设置中共银川综合保税区工作委员会、银川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川综合保税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由银川代管。银川综合保税区党工委、管委会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

基本可以看到,宁夏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开放园区的行政机制采取了依靠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提高行政和市场化效率的路径,在原有行政体系下以内设机构统一先行先试政策的探索,不增加另一套管理体系的路径。这一方案符合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精神,重点在于推进政府的合理有效职能,以政府行政和经济的双重职能推进为基础,不增加行政管理体系和成本。

2.宁夏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

(1)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中提出了宁夏创建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建设的内容,包括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完善大通关机制,营造承接产业转移体制环境,推进重点领域开放合作等方面。在提高对外开放支撑保障能力上,提出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信息化水平,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吸引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在政策支持方面,提出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及其他政策的支持。

(2)银川综合保税区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

在制度和政策支持上,宁夏出台了多项推进和保障银川综合保税区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如项目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对外贸易政策合规制度、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政策、加强口岸建设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等。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宁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一)人均GDP不高,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本世纪以来,虽然宁夏具有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的特征,但2015年和2016年宁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3805元和47194元,而国内平均值为50251元和53980元,人均GDP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宁夏产业结构表现出明显的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的特点。以2016年数据为例,宁夏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依次为7.6%、50%、42.4%。对比国内平均水平,国内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8.6%,39.8%、51.6%,表明当前宁夏的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大于国内平均水平,而第三产业占比又落后于国内平均水平。具体说来,第一产业中的以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等为主的“1+4” 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在“十二五”末期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6.3% ,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仍然存在优质粮食品质待提高,畜牧业产值不高,设施蔬菜和瓜果装备条件不够先进,枸杞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需要提高,葡萄酒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力度不够、集群优势薄弱,农作物制种、小杂粮、油料、红枣、苹果、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精深加工等工作待提高的问题。宁夏的第二产业中占比最大的为高耗能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纺织、特色食品为主的轻工业占比较低,所以宁夏工业发展最大的问题在于高耗能过剩产业比重过大、而新兴产业、服务型制造等亟待大力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存在占GDP比重偏小的问题,同时2015年运输邮电、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比30.2%,比例偏大,第三产业存在格局不尽优化、精品服务业、新兴服务业、优势特色服务业亟待打造优势竞争力的问题。

(二)资本体系仍然薄弱

资本形成方面,宁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小,以2015年为例,宁夏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532.9亿元,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51590亿元;同时宁夏利用外资规模也偏小,为2.2085亿美元,而全国利用外资额为1262.7亿美元。以宁夏GDP占全国比例为0.4%的标准来衡量,这两类资本占全国比重依然属于偏小的情况。从部门结构看,宁夏固定资产投资仍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设备与工器具购置、安装工程等行业,呈现出第二产业占比最大的局面。利用外资的部门结构也呈现出工业占绝对优势的局面。资本市场方面宁夏最突出的问题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还不完备,发债规模小的问题,以2016年为例,宁夏发行债券规模为1094.27亿元,而同年全国债券发行规模为36.1万亿元,宁夏占比仅为0.3%。金融环境方面,宁夏缺乏充分的优质的境外金融机构的入驻,同时农村金融主体不足和效率低下,证券、期货、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市场主体需要增加数量和壮大实力,对接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具体措施还没有落地,金融工具创新这块突破点在推出“扶贫保”等保险产品,但金融衍生工具和中间业务产品及新型金融产品还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

(三)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宁夏对外贸易结构以出口为主,缺乏高质量的进口商品。在货物贸易出口商品中,主要出口商品为工矿产品,呈现出以工业为主的特征。宁夏的服务贸易中以传统的旅游服务贸易为主导,旅游服务贸易收入又以劳务性外汇收入为主导,占比接近80%,其中长途交通费用和住宿费占比接近60%,说明宁夏以旅游服务贸易为主导的服务贸易结构仍然呈现较低端的态势。

其次,宁夏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不合理。从进出口结构来看,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是宁夏对外贸易的主要顺差来源地,而对非洲、欧洲、大洋洲的贸易则呈现逆差状态。这样相对集中的外贸地理方向会给外贸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了宁夏外贸就是一个例子。

第三,外贸发展的两大开放型平台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中的大通关机制还未完善,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也需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的准入领域需要积极拓宽,产业园区还需与东中部省(市)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构建共建机制。银川综合保税区除了在优惠政策方面能吸引资源进入,还需在加强加工贸易、优势产品产业园区建设、科技信息产业等方面做出努力。

(四)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省份特别是开放度高的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相比,宁夏在体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够开放的问题。如中国(宁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2017年底启动,目前还在不断通过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单一窗口”的覆盖率。口岸建设方面还存在口岸布局需要优化,加强中卫和惠农陆港的支撑作用;口岸功能需要完善,在银川航空口岸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障和枢纽功能上发力,陆路口岸在保税功能区、跨境电商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口岸通关便利化建设方面存在与西部和北部边境口岸合作不紧密、与东部沿海港口的通关一体化还未彻底打通、通关成本和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压缩等问题;口岸管理方面还存在评估管理需规范、分级管理需进一步明确、口岸安全管理和完善机制需进一步通过协作机制促进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在覆盖面、业务发展结构等方面仍存在加强的空间。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宁夏经济加快发展调整的方向

(一)提升GDP规模和质量,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2》显示,宁夏增速居于全国头名,然而GDP质量发展却垫底。正如此书主编牛文元所说:“GDP质量指数排名报告关注的核心是不断追求理性高效、均衡持续、少用资源、少用能源、少牺牲生态环境,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社会成本、制度成本、管理成本前提下的‘品质好的GDP’。”为此宁夏在提高人均GDP规模的发展过程中,更应该顺应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力争在提高GDP质量上做出成绩,特别是在增强能力使用效率、降低制度、管理、社会成本等方面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规划。

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是达成经济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对比全国平均水平,宁夏产业突出的一大特点是第二产业居大,2016年仍占比达50%,同期国内第二产业占比为39.8%,由此宁夏第三产业明显落后于国内平均水平,为42.4%,国内平均值已突破50%达到51.6%。从地区情况看,第二产业中部分过剩产能已经为重工业城市带来极大的发展困境,如宁夏煤炭资源聚集的石嘴山市被国家定位为资源枯竭性城市,为此宁夏亟需优化产业结构,在保证优势产业的前提下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此宁夏三大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里,都提到了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淘汰落后产业的思路。如农业发展的重点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一特三高”(具体指一条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工业发展更是指出了明确的分类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要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现代煤化工、现代纺织、葡萄酒、特色食品及用品产业。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培养壮大六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控制优化产能过剩行业:铁合金、电石、水泥、焦炭。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要在“十三五”期间发展以商贸服务业、健康和养老服务业、家庭和社区服务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为主的精品服务业,促进以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电子商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强以旅游文化业、信息服务业、会展及商务服务业、服务外包业为主体的优势特色服务业。

(二)健全资本体系,完善金融环境

应不断引进和培养投资主体,加大投资规模,同时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和稳定的政策条件,增强吸引外资的能力,特别是应该借助宁夏的“两区建设”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机遇,在对接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加强三次产业特别是工业以外产业资本投入和利用效率。应创造活力的市场环境培育企业通过多层次市场上市融资,同时扶持和协调上市公司的管理和重组工作,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进一步完善企业债、政府债、企业债、金融债、中小企业私募债、中期票据、项目收益债等多种债券的发行工作。要在建设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吸引和充实各级金融机构数量,健全金融各行业组织机构,稳步扩大资产规模。加强金融工具创新,特别是期货期权、资产证券化等衍生金融工具开发,以支持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在对接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具体措施的设计方面,要抓住思路基金投资的特点:以中长期的股权投资为主体、以境外外币投资项目为重点、发挥企业自主权。为此需要提出对企业生产竞争力的评估标准设计、企业投资于沿线国家的海外运作平台建设、企业跨境管理能力提升的协助措施等方面发力,制定出有效对接政策,惠及企业的对接发展。

(三)优化贸易结构,加快信息平台建设

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资本、人才、技术的引进打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尊重市场规律,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借助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联动调整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加强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旅游文化业、信息服务业、会展及商务服务业等特色优势服务业的发展,改变宁夏服务贸易以旅游、运输为主体的低端格局,打造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贸易的优势,提升服务贸易结构。

要借助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与中亚、西亚等沿线国家的外贸,优化地理方向,降低贸易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

要学习外省市先进的建设经验,特别是在大通关机制、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上做好各部门协调工作,为贸易流程的顺利完成提供好的制度和技术条件。同时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拓宽民营经济的准入领域。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需要,还要积极与中东部省市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构建共建机制,结合产业提升和技术、资金、人才的融通,真正发挥产业园区带动先进产业发展的功能。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方面,要积极学习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先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经验,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的优质资源进入,同时在加强加工贸易、做大优势产品等方面利用保税区的贸易便利化政策做出成绩。

(四)健全开放型经济发展体制

开放型经济发展体制的健全需要更开放的思路和有效的合作体制。重点之一要完善开放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覆盖率要加强,服务地方的具有地方特色及数据分析的公共信息系统要建立完善。口岸功能要加强,特别是要通过体制改革落实中卫和惠农陆路口岸的支撑作用;同时要打通与周边口岸的通关一体化,特别是宁夏货物出口经常需要通过的天津口岸,由于两地海关没有形成一体化通关,使得企业面临繁琐重复的被抽检、重新包装的负担,应该加快实现宁夏各口岸和天津口岸的通关协作,进一步降低通关成本,为企业减轻负担。

猜你喜欢
开放型银川宁夏
数字银川
中国火炬(2023年8期)2023-08-16 14:44:40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12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12
宁夏科协“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大讲堂在银川顺利举办
宁夏
宁夏画报(2019年5期)2019-09-19 14:42:26
宁夏煤电博弈
能源(2017年5期)2017-07-06 09:25:50
宁夏
宁夏画报(2016年5期)2016-06-28 05:48:08
银川威力
风能(2016年12期)2016-02-25 08:45:50
从银川跳到硅谷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6
内陆开放型经济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难点及其对策:以宁夏内陆开放型实验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