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春,多风干燥,很多人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口干、口腔溃疡、皮肤瘙痒等“上火”症状。为什么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上火”呢?
其实“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属于中医热症范畴。中医学认为,春天万物复苏,阳气上升,容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春燥上火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而且春天天气变化无常,人体新陈代谢较难保持平衡和稳定,容易因生理机能失调而出现上火症状。
“春火”易烧头面部
虽然“上火”只是老百姓的土叫法,并非专业术语,但它在中西医里,都有相对应的症状。西医把“上火”看作炎症反应,而中医则认为,它们与人体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有关。这把“火”常会沿着人体经络上行,主要表现在头面部、口腔、咽喉等部位。
1.口鼻干。上火最容易通过面部器官表现出来,口舌生疮、嘴角溃烂、失眠多梦、尿黄刺痛、鼻干流血、咳痰黄稠等,都属于上焦有火,具体就是心肺部位。
2.吃不进。牙龈肿痛、牙根发炎、口臭或不思饮食、口干口渴等则属于脾胃等中焦部位有火。到了春天不少人食欲下降、牙口不好,就有可能是脾胃的原因。
3.身体虚。虚火主要表现为体型消瘦、腰膝酸软、健忘失眠等。阴虚导致的上火症状有所不同,会心跳得不舒服,出现心悸、盗汗等症状。
含片生姜能败“火”
如果不及时灭掉“火”,不光是口角长疮,还会讓其他疾病趁虚而入。专家建议,除了去医院进行相关治疗,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试试以下几招:
1.口舌生疮含姜片。切几片生姜,每天早上放入嘴中慢慢咀嚼,能减轻疼痛;也可以将10克菊花、5~10克金银花,用开水冲泡代茶饮,一周之后就会好转。
2.眼睛微闭能养肝。每天闭目养神10分钟左右,就能起到灭火的作用。饭后找个清静地方端坐,双目微闭,眼睑下沉,摒弃杂念;舌抵上颚,吞咽津液;调匀呼吸,然后进行深而缓慢的吐纳,气守丹田。还可用双手食指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摩,至眼睛舒适即可。
3.出门赏花心情好。春季出门踏青、散步等活动,能使人体气血通畅,怡情养肝。想要肝火不旺,首先就要养成乐观开朗的心态。
4.蔬菜水果不能少。蔬菜水果是最天然的“降火药”,比如草莓、梨、苦瓜、芹菜、冬瓜等。此外,还要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补水才能降火。
(辽宁 张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