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微博、微信传播策略探究

2018-03-12 00:51:42蔡军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微博微信

蔡军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早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但部分地区的城市文化传播并没有实现对微博、微信传播的有效利用。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基于微博、微信的城市文化传播特点,并论述城市文化微博、微信传播策略,希望为相关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文化;微博;微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4-0030-02

为满足“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要求,近年來我国各地纷纷加大了城市文化建设、传播领域的投入,政务微博、城市文化相关微信公众号的大量涌现便能够证明这一认知,而为了更好实现城市文化传播,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 基于微博、微信的城市文化传播特点分析

城市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而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基于微博、微信的城市文化传播正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这是由于基于微博、微信的城市文化传播具备改变人们认知、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基于微博、微信的城市文化传播具备人性化、碎片化、微渠道、影响力较强等特点,具体特点表现如下。

1)人性化。在基于微博、微信的城市文化传播中,传播的实施者和受众均为普通个人,这就使得城市文化传播的人性化意味较浓,细腻的情感、真实的表达使得城市文化能够更好贴近受众心理。

2)碎片化。微纪录片《上海100》曾一度风靡于微博、微信平台,该微纪录片通过微博、微信的传播开拓了新的路径,而由于其每集的篇幅仅为6min左右,这就使得《上海100》能够较好满足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利用需要,城市文化传播有效性自然可得到较好保障。

3)微渠道。基于微博、微信的城市文化传播一般需要得到智能手机的支持,这是由于智能手机正逐渐成为我国民众的标配,随时随地的微博、微信应用自然使得城市文化传播得以拥有微渠道特点。

4)影响力较强。受众可通过微博、微信平台的转发、评论参与到城市文化微传播过程中,这就使得受众可以快速转变为城市文化的传播者,优秀的城市文化微传播作品影响力往往会因此迅速放大[1]。

2 城市文化微博、微信传播策略

1)加强形象管理。结合城市文化传播现状,城市微博、微信公众号需首先加强自身的形象管理,以此提高自身辨识度、结合城市文化传播特点,即可为城市文化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1)明确基本信息。城市微博、微信公众号主要负责展示城市形象和传播城市文化,因此相关微博、微信公众号必须明确自身的文化定位,这种定位需通过设计辨识度较高的文化标识、文化口号实现,如微博主页需明确城市形象,代表性的地标、宣传语可通过首页直观展示给受众。同时还需要关注微博页面的背景、颜色、字体等视觉设计,以此实现文字和内容相协调并保证页面整洁。如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主要提供政府信息和服务,其微博主页的背景便以天安门华表为主,微博头像则为天坛剪影辅以镂空的“IOBMPG”字样,主页还置顶了北京微博微信发布厅的二维码,简介处则重点提及了“爱生活、爱北京”的标语,该微博的辨识度因此大幅提升,其影响力提高也获得了较为有力支持。

(2)严格规范传播行为。结合新媒体时代、城市文化传播特点,城市文化的微博、微信传播必须严格规范传播行为,这种规范需遵循内容精简、主题明确、语言表达明确原则。一般来说,传播的频率越高则时效性越强,但过于频繁的传播可能导致受众未查看的信息迅速被掩埋,同时带来的较高压力也可能引发受众的抵触情绪。因此,微博、微信公众号必须结合自身特点、用户特点和习惯,以此严格规范信息发布的频次和时间,但在出现特殊紧急事件时可以打破规范,由此即可保证信息的更高质量、更为有效传播[2]。

2)提升内容质量。内容质量直接影响城市文化的微博、微信传播有效性,因此必须重点关注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的质量,以此减少内容同质化、增强内容创新,即可更为有效的吸引受众,扩大传播效果。

(1)减少同质化现象。内容同质化属于我国很多城市微博、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而为了真正解决该问题,微博、微信公众号必须深入挖掘城市历史、风土人情等精神内涵,以此实现城市文化的多角度展示,即可有效提升内容质量。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我国很多地区的城市微博、微信公众号仅关注政策信息的传递,自身的城市文化传播职责往往被忽略,仅有的一些城市文化内容也往往存在质量较低、缺乏精神内容问题,当地的城市文化建设成果自然难以得到有效传播。此外,城市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大量涌现不可避免催生了内容同质化问题,因此本文建议微博、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多层次、多角度的挖掘城市文化,同时加强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的创新,结合年轻人喜好的游戏、影视剧、动画传递信息便属于其中典型,如“@北京消防”使用著名游戏《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宣传防火知识,由此引发的受众自发传播理应得到重视。

(2)增强内容原创性。原创城市文化内容直接关系微博、微信传播有效性,而为了保证受众较好参与到城市文化的传播中,内容原创性的增强必须得到重点关注。我国一个城市往往拥有数量众多的城市微博、微型公众号,而为了保证自身能够从中脱颖而出,运营者必须灵活应用文字+音频、文

字+图片等传播方式,同时还需要保证内容的原创性和趣味性,受众的兴趣爱好同样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微博渠道的城市文化传播需灵活使用各类标签,如生活、文化、旅游等,由此方便受众筛选也能够大幅提升城市文化传播有效性。

3)关注互动传播。为提高城市文化传播有效性,互动传播必须得到重点关注,以此增强微博、微信公众号与受众的互动性,微博、微信公众号即可逐渐塑造自身的意见领袖身份,传播内容的权威性、可信度可由此得到较好保障,城市文化传播辐射面也能够得到显著增强。

(1)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微博、微信公众号具备无级别、无距离的互动特点,因此相关运营者必须加强与受众的互动,这一互动过程可赋予微博、微信公众号“人格”,由此即可实现人性化的城市文化传播,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提升也能够获得有力支持。转发抽奖、线下活動均属于常见的互动方式,运营者需结合城市文化传播诉求采用这类互动方式,如抽奖的奖品为当地土特产、在城市代表性地点举办粉丝见面会等,城市文化的宣传范围可由此大幅提升[3]。

(2)借助意见领袖影响力。现阶段我国微博、微信公众号领域活跃着大量意见领袖,而如果能够发挥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城市微博、微信公众号所传播的城市文化内容便能够吸引更多受众,但考虑到城市文化传播的特殊性,运营者应尽可能借助文化名人、知识分子等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4)开展跨界合作。我国正处于融媒体时代,这使单一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不足以完全满足城市文化传播需要,因此建议微博、微信公众号与各类媒体平台互助、合作,微传播存在的权威性、完整性不足的缺点可由此顺利弥补,城市文化整体形象的打造也能够获得有力支持。

(1)实现同一地区合力。同一地区的同类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互动可有效提升城市文化传播效果,如地方美食类微博、微信公众号联手打造饮食微博(微信)圈,彼此之间的合力便能够较好实现信息整合,整体传播效果增强。城市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也能够由此实现;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同样可开展深入合作,这种合作可实现更加全面的城市形象展示,借助各自影响力同样可提升城市文化传播效果。

(2)加强不同媒体间合作。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同样可成为城市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合作对象,如城市文化活动的报道、线上线下活动的开展均可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合作,同时实现的城市文化品牌建立促进也需要得到重视。

综上所述,城市文化微博、微信传播具备较高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明确基本信息、严格规范传播行为、减少同质化现象、增强内容原创性、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借助意见领袖影响力、实现同一地区合力、加强不同媒体间合作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城市文化微博、微信传播路径,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播有效性,运营的力度提升、本地化传播理念的贯彻、受众实际需求分析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周健.微博城市文化传播优化策略——以苏州城市微博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9):118-120.

[2]刘翔云.从城市文化角度思考微信自媒体公众号的发展——以苏州市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5):267,269.

[3]孙志伟,郑琨.“美丽中国”的城市文化“微传播”策略[J].今传媒,2013,21(5):63-64.

作者简介:蔡 军,讲师,从事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等学科领域的研究。

作者简介:蔡舒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方向。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微博微信
青少年数字素养的社会与文化内涵及其教育启示
微信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城市节点空间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55:04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沈阳城市文化思考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9:04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