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2018-03-06 05:46:06熊暮珺
吉林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髓系白血病粒细胞

熊暮珺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湖南 郴州 423000)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形成,本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出现了不断的升高。对于疾病的治疗,CAG方案是临床常用的化疗措施,其组成包括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加之老年人骨髓造血恢复慢、耐受性较差及个体化差异大等因素,导致了CAG方案的疗效并不理想[1]。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措施来满足临床治疗,近年来地西他滨得到了广泛关注,其联合CAG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方案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为深入研究该方法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我院近期内确诊的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接诊的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了存在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合并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符合标准的入选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2~81岁,平均(71.2 5.1)岁;患者FAB分型,其中6例M2型、5例M4型、15例M5型、12例M6型。根据入选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每组各19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A组实施单纯CAG方案治疗,具体药物为阿克拉霉素20 mg/次,于治疗周期内的1、3、5、7日静脉注射;阿糖胞苷10 mg/m2,每隔12 h皮下注射一次,连续使用14 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1次/d皮下注射,从化疗开始前1天使用,白细胞>20×109/L时停止使用。B组实施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进行治疗,CAG治疗方案与A组相同,地西他滨20 mg/m2,1次/d,于治疗周期内的第2、4、6天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需配合保心、护肝、护胃治疗,并在必要时对患者实施输血小板、白介素-11及抗感染等治疗措施。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及体征改变,并定期对患者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患者的药物剂量。

1.3临床观察:依据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其中经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血常规男性血红蛋白>100 g/L,女性或儿童>90 g/L,血小板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1.5×109/L,外周血细胞分类中未见白血病细胞;同时骨髓象原始单核细胞、幼稚淋巴细胞以及幼稚单核细胞或原始淋巴细胞比例<5%,红细胞与巨核细胞均恢复正常者记为完全缓解;治疗后临床症状或血常规有一项未达到上述标准,骨髓象原始单核、幼稚淋巴细胞以及幼稚单核细胞或原始淋巴细胞比例为在5%~20%间者记为部分缓解;治疗后临床症状、血常规及骨髓象均未达到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的标准则记为无缓解。不良反应则参照WHO关于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及分级标准[2]。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积极治疗后,组间在疗效方面比较,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3.68%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组间疗效比较[例(%)]

项目例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缓解总有效A组196(3158)4(2105)9(4737)10(5263)B组1910(5263)4(2105)5(2632)14(7368)①

注:与A组比较,①P<0.05

2.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B组(10.53%)明显低于A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项目例数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肺部感染腹泻合计A组192(1053)1(526)2(1053)1(526)6(3158)B组191(526)001(526)2(1053)①

注:与A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常见类型,对其病因目前临床尚不明确。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形成,本病的发病率也出现了明显的升高趋势。对于疾病的治疗,由于老年患者其自身的免疫能力较低,身体机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因此标准的化疗方案患者多不能耐受,且造血干细胞移植又受到了年龄及配型的限制,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AG方案包含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其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与幼稚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促进粒细胞集落形成,加强药物的杀伤能力,同时提高幼稚细胞的敏感性;阿糖胞苷可与肿瘤细胞的DNA结合形成破坏作用,最终达到凋亡肿瘤细胞及阻碍恶性增殖的目的;阿克拉霉素为抗肿瘤药物,其可以通过遏制癌细胞DNA的转录及复制,达到阻碍癌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使癌灶的增殖受阻[3]。此种方案为三药联合,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老年髓系白血病的方案,其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不容乐观,同时该方案的疗效也受限于老年人骨髓造血恢复慢、耐受性较差及个体化差异大等因素,因此综合疗效欠佳。伴随着对血液系统肿瘤不断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发现DNA甲基化在肿瘤的发生、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西他滨属于脱氧胞苷类似物,它是一种去甲基化药物,上市期间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治疗中显示出明显优势,这也为其治疗其他血液肿瘤奠定了基础[4]。该药可以不可逆的抑制DNA甲基转移酶1,恢复抑癌基因正常去甲基化状态,并激活失活的抑癌基因,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治疗肿瘤的目的[5]。本组研究显示,实施地西他滨、CAG联合治疗的B组患者,相比单纯实施CAG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低。

综上所述,临床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老年患者实施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也可有效遏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该联合方案是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 丽,郝云良,李淑美.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8(3):233.

[2] 罗 贞.CAG方案与D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 24):3795.

[3] 蔡艳青.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5):90.

[4] Kantarjian H,Oki Y,Garcia-Manero G,et al.Results of a ran-domized study of 3 schedules of low-dose decitabine in higher-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Blood,2007,109(1):52.

[5] 于锦香,蔡冬梅,王晓雪,等.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3):211.

猜你喜欢
髓系白血病粒细胞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军事文摘(2024年2期)2024-01-10 01:59:00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检测的临床意义
HAD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AAL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