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分析

2018-03-06 05:45:45张迎春王海燕
吉林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转移率组织化学阴性

翟 俊,曹 阳,张迎春,王海燕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 泰州 225300)

在临床上,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疾病,且既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又会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严重情况下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而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2]。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2例,根据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分为阳性组(ER+PR+)和阴性组(ER-PR-),各41例,即对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2例,其中男2例,女80例,年龄为33~85岁,平均(53.67±10.28)岁。根据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分为阳性组(ER+PR+)和阴性组(ER-PR-),各41例。

1.2方法:两组均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体方法为: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对两组采集到的病理组织标本进行固定,并采用石蜡对标本进行包埋处理,4 μm连续切片。同时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HE染色法联合染色,DAB显色,采用苏木素复染,之后认真观察病理特点。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即对两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C-erbB-2阳性表达[C-erbB-2(+)]、阴性表达[C-erbB-2(-)]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分析C-erbB-2表达与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阴性、阳性状态的关系。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数据过程中,χ2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ER、PR与C-erbB-2状态的关系:阳性组C-erbB-2的阳性率、阴性率等与阳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ER、PR与C-erbB-2状态的关系[例(%)]

组别例数C-erbB-2(+)C-erbB-2(-)阳性组4110(2439)31(7561)阴性组4133(8049)8(1951)χ2值630945630945P值00000000

2.2ER、PR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阴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阳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ER、PR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例(%)]

组别例数转移未转移阳性组4113(3171)28(6829)阴性组4127(6585)14(3415)χ2值233247233247P值00000000

3 讨论

女性乳腺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脂肪、乳腺腺体、纤维组织、皮肤等,而乳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发生于乳腺腺体上皮组织[3]。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乳腺并不能发挥作用,且原位乳腺癌也不会对患者生命产生影响。但乳腺癌一旦发生,则其细胞失去正常细胞活性,因而细胞容易脱落。当癌细胞游离至淋巴液或者血液乃至全身时,则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4]。乳腺癌可经血行转移,也可经淋巴转移。目前针对乳腺组织,评估其内分泌治疗以及预后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为激素受体水平测定,该指标有利于对乳腺癌病变情况、分期、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全面、正确的了解[5]。而在诊断此类患者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定位准确、敏感性高等特点。已有研究表明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阳性较高者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且生存周期相对较长[6]。在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C-erbB-2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属于重要成员,其以185 KDa的穿膜蛋白为分子量。而在多种肿瘤中,该基因过度扩增和表达与其关系密切,因而与肿瘤分级以及分化程度关系密切[7]。如果乳腺癌患者C-erbB-2完整膜阳性+++,则考虑采用Herceptin分子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以确保患者达到一定疗效[8]。本文的研究中,经检测,阳性组C-erbB-2的阳性率、阴性率等与阳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阳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看出,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非常显著,即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1] 洪 燕,张鸿瑞.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4):51.

[2] 贾 荣.探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9):44.

[3] 任新瑜,袁 礼,沈松杰,等.联合检测CK5/6、CK14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基底样三阴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协和医学杂志,2017,8(Z1):154.

[4] 华 彬,李 尧,肖文政,等.BARD1剪切变异体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中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刊,2016,51(3):66.

[5] 方 威,张 帆.免疫组织化学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251.

[6] 王崇杰,王建丽,牟 洁,等.乳腺癌术前核芯针穿刺检测ER、PR、C-erbB-2、Ki-67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7):517.

[7] 李廷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4,35(32):7242.

[8] 张卫琴.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2,16(11):1700.

猜你喜欢
转移率组织化学阴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检测中的应用
黄癸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