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颠覆性新技术对“网络主权”形成的挑战及应对

2018-03-03 18:36:09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8年1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

一、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一)把握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科技革命都是颠覆性技术的频繁涌现期,也是各国国际地位调整更替的变动期。颠覆性技术,又称破坏性技术、革命性技术、变革性技术,指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既可能是全新的技术,也可能是基于现有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型应用,如在信息领域引发各方关注的技术中,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属于全新的技术,而大数据、物联网等则是跨学科、跨领域的新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容易造成技术突袭,改变游戏规则,为实现弯道超车带来机遇,是各国在科技和产业变革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如中美欧等均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从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主导权。

(二)世界各国角力发展主导权的主战场

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效率式创新已进入边际效益递减阶段,开发式创新已接近尾声,世界各国已经普遍认识到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争取主动权。美国是最早进行颠覆性技术研发的国家,互联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人飞机等都是美国提出的革命性技术。日本颁布了“ImPACT”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计划),对创新管理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希望以创新推动社会转型升级。英国发布了《技术与创新未来:英国2030年的增长机会》,对材料与纳米技术、能源和低碳技术、生物和制造技术、数字和网络技术等四大领域53项技术进行了分析,选出有望支撑英国2030年发展的关键技术。

(三)重塑行业竞争格局的重要驱动力

与渐进性技术相比,颠覆性技术对产业格局的冲击力更强、破坏性更大,有可能短时间内彻底改变行业的格局。一旦某个行业出现颠覆性技术,本行业现有产品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完全取代。如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数码相机产业,只用了短短二十几年,就基本取代了拥有百年历史的胶卷相机产业;而随着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强大,卡片式数码相机市场又被极大压缩。上世纪末,DVD机取代了录像机,而当前网络与视频传播相关技术的发展又导致DVD机行业陷入绝境。又如,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型媒体不断创新,报业等传统平面媒体行业市场急剧萎缩。

二、颠覆性技术创新对“网络主权”的影响和挑战

(一)透过产业主导权间接实现控制权

颠覆性技术创新大都是革命性的,能够实现整个产业体系的更替和产业发展主导权的更迭,进而影响其他参与方的平等权和独立权等。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就是典型的案例,美国掌握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先机,使得其掌握了互联网的管理权和控制权,并通过微软、英特尔等一系列跨国企业掌控了产业生态和技术发展方向,形成了网络空间一家独大的局面,其他国家都受制于美国。在不久的将来,量子计算等新的技术成熟后,很可能替代现在的信息技术体系,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出现新的产业主导者。

(二)通过技术先进性实现网络威慑

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够在短期内提升网络攻防能力,打破网络空间的战略平衡,进而影响网络空间的各参与方的防卫权等。美国曾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中计划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网络攻击追溯和取证能力,从而实现网络威慑。而更进一步地,量子计算理论在破解非对称密码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可以实现任意大整数的快速分解,破解1024位密钥的非对称加密只需要几秒钟,专用量子计算机一旦研发成功,按照目前非对称密码技术的应用广泛程度,首先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将形成极大的网络攻击优势,将对网络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三)借助全球化治理架空网络空间管辖权

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够为网络主体提供新的治理机制,很可能会弱化国家层面的网络空间管辖权。当前针对互联网底层协议和架构的研究也很多,如 IPv6、IPv9等,也有很多研究团队推动将区块链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实现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治理体系,区块链为推进这种模式的全球化治理提供了实践,去中心化意味着减少管理成本、减少腐败,能够在信息共享、透明和信任机制方面更好地建立政府与公民间的关系,同时为跨越国界的全球化治理提供了借鉴,如已经用于欧洲难民的区块链身份证解决方案,为没有国籍和法律身份的难民提供了便利。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解决其影响和挑战的核心在于如何在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中取得先机。

(一)建立颠覆性技术跟踪研究的长效机制

一是设立国家级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机构,开展对各国技术发展的长期跟踪研究,对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规划,对颠覆性技术进行持续的跟踪与积累。二是加强对颠覆性技术的支持力度,设立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专项资金,支持潜在的颠覆性技术研究。三是促进技术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研项目筛选与评审机制,由过去单纯强调结果,转为综合性成果的评估,防止由于过分强调目标导向,约束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动性。

(二)继续强化基础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一是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原始创新,改善原始创新的人才发展与成长环境,对原始创新人员的职称评定、项目考核等不再唯论文论或成果论,释放我国智力资源的原始创新活力。二是要完善颠覆性技术的产业化环境,逐步建立颠覆性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机制,通过政府采购、应用试点等方式,营造促进其产业化的市场环境,加快对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带动作用。

(三)营造适宜颠覆性技术发展的产学研环境

一是鼓励研究人员勇于超越现有技术体系与模式,尝试新的研究范式与思路,如对非常规创新项目考核整个研究过程的创新性,营造敢于挑战权威、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二是充分发挥顶尖人才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对承担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顶尖人才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并通过法律保障其创新成果,充分激发他的创新活力与热情。三是推动颠覆性技术成果转化,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试点示范,鼓励产学研结合共同推进颠覆性技术发展。

(四)积极应对颠覆性技术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是积极参与国际网络治理工作,不断提升我国际影响力,在联合国框架下宣传和推广网络空间国家主权理念,推动制定统一的网络空间规则体系,形成在国际层面得到广泛认可的网络主权观点;二是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颠覆性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对网络主权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三是加强国际层同颠覆性技术创新合作,推动各国达成和平利用颠覆性技术的共识。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公民与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 12:31:20
网络空间教唆自杀行为的法教义学分析
法律方法(2019年2期)2019-09-23 01:40:40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专题概要
多元化多层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26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学术论坛(2018年6期)2018-03-25 02:21:02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中国军转民(2017年9期)2017-12-19 12:11:20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立法之名与实
东南法学(2016年2期)2016-07-01 16:42:24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