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延庆
【摘 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尿酸结石的临床特点及其潜在的慢性肾脏疾病(CKD)。从我们的尿石症患者数据库中,共招募了401名患者(其中有196名尿酸结石和205名患者)。我们分析了临床的人口特征、结石位置、尿化学反应和肾功能。在年龄方面,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01),在尿酸组中有较高的平均年龄。尿酸结石患者的尿液pH值较低(p<0.001),血清尿酸水平较高(p=0.002)。多元分析使这个年龄超过60岁(ORs=9.19;95%CI 3.5-24.3),女性(ORs=4.01;95%CI 1.8-9.0),高尿酸血症(ORs=8.47;95%CI 1.6-43.5)和尿酸结石(OR=2.86;95%CI 1.2-6.7)是CKD中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尿酸结石与较高的CKD患病率之间存在关联。在随访期间,尿酸结石患者可能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尿酸;慢性肾病
【中图分类号】R5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2
前言
尿石症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这些患者中大多数都有含钙的结石,其中大约一半的人有草酸钙和磷酸钙石的混合物。尿酸结石的形成已经在尿尿酸排泄和酸性尿的患者中得到了识别。尿酸结石可含有纯尿酸、尿酸钠、尿酸铵或其他嘌呤。由于尿酸结石是放射状的,所以诊断可能会在普通的放射显影中被忽略。目前,非对比度增强的电脑断层扫描(CT)是首选的放射学方法,以确定这种石头的存在。之前的报告显示,尿酸结石形成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气候和饮食。在炎热和干燥的天气中,尿量减少会增加尿酸结石的发病率。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也会导致尿pH值下降和尿酸排泄量增加。此外,尿酸结石的形成通常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有关,尿石症可能导致慢性肾病(CKD)。此外,即使在结石解决之后,患者仍可能继续遭受较高的他汀类C水平和蛋白尿的影响,这可能会增加CKD的长期风险。我们的目的是评估肾脏功能的变化,以及与没有尿酸结石的患者相比,在尿酸结石患者中CKD进展的风险。
一、材料与方法
我们选取了从2012年3月到2016年5月的尿石症患者的记录。患者被分为两组:尿酸结石组和非尿酸结石组。所有的病人都有尿路结石的影像证据。利用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合作(CKD-EPI)基于血肌酐,对肾脏功能进行评估,评估肾小球的滤过率(eGFR)。记录了术前和术后随访肾功能。CKD被定义为小于60ml/min/1.73m2的eGFR。我们排除了独肾、先天性肾脏异常、严重尿路阻塞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疾病的患者。
二、统计分析
高值表示为平均标准偏差(SD)、速率或中值(范围)。使用单变量测试导出CKD的风险因素。只有那些p<0.05被考虑的变量模型。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识别独立的预后因素。临床数据在单变量分析中分别分析。多元分析中使用了因子。在最终模型中,提出了独立的预后因子优势比(ORs)。概率比预测了风险因素对发展慢性肾病的影响,相比之下,它的缺失。统计上的意义被设定在p < 0.05。
三、结论
我们包括了196例尿酸结石(尿酸组)和205例非尿酸结石(非尿酸组)。患者的平均年齡为57.2±14.0岁,40%的患者年龄超过60岁。这两组人在年龄方面有明显的差异(p<0.001)。大多数病人(77.1%)是男性。尿酸结石患者的尿液pH值较低(p<0.001),血清尿酸水平较高(p=0.002)。35.4%的患者出现高血压;2%的患者有糖尿病,7.7%有过肌萎缩症病史,27.9%有痛风病史,21.2%的患者有高尿酸血症。平均术前和术后的eGFR分别为81.4±19.8和85.5±20.9ml/min/1.73m2。平均随访时间为6.6±4.3个月。
四、讨论
最近的一项基于人群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尿石症本身可以增加患高血压和慢性肾病的风险,其危险系数为1.42高血压和1.82慢性肾脏病。由于肾结石及其形成的多样性,尿石症与CKD之间的联系很可能是多因素。肾结石患者肾功能受损的原因包括梗阻、感染和结石负担。输尿管阻塞和随后的肾积水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和增加内腔压力,从而导致GFR和肾血流量下降。
CKD的风险也因肾结石的构成而异。在我们的研究结果中,尿酸结石主要出现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小于60ml/min/1.73m2的患者中(在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组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低于60ml/min/1.73m2:48.2%比25.2%;p < 0.001)。我们还证明,在CKD患者中,尿酸结石的发生率较高(eGFR<60ml/min/1.73m2;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14.3%比4.9%)。事实证明,eGFR<60(ml/min/1.73m2)和微量白蛋白尿或显性蛋白尿的发展与肥胖的发展有关。而在肥胖的患者中,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蛋白尿的风险增加了33%。如果结石是CKD的主要原因,或者仅仅是一个有贡献的风险因素,它仍在争论中。肾结石并不直接被认为是肾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它们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对于尿酸结石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远高于非尿酸结石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逐步升高的患者,与血清尿酸水平持续较低的患者相比,其患CKD的风险明显更高。与其他结石成分相比,尿酸在肾脏功能恶化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最后,导致肾功能丧失的其他可能原因是手术或经皮手术治疗(而不是结石本身)。很明显,尿石病、介入、慢性感染和不良的排尿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影响着肾脏功能。
结 论
尿酸结石与慢性肾病的发病率较高。尿酸结石患者年龄较大,主要为男性,其血清尿酸水平较高,尿液ph值较低。在尿酸结石形成过程中监测肾功能的对策是结石患者的一项普遍对策。
參考文献
CurhanGC (2007) Epidemiology of stone disease.Urol Clin N Am34:287e93
Sakhaee K (2008) Nephrolithiasis as a systemic disorder.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 17:304–309
Sakhaee K (2014)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pathophysiology of uric acid kidney stones.J Nephrol 27:241–245
Trinchieri A, Montanari E (2017) Prevalence of renal uric acid stones in the adult.Urolithiasis.
Daudon M, Traxer O, Conort P, Lacour B, Jungers P (2006) Type 2diabetes increases the risk for uric acid stones.J Am Soc Nephrol 17:2026–2033
Maalouf NM, Cameron MA, Moe OW, Adams-Huet B, Sakhaee K (2007) Low urine pH: a novel featur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Clin J Am Soc Nephrol 2:883–888
Gambaro G, Croppi E, Bushinsky D, Jaeger P, Cupisti A, Ticinesi A, Mazzaferro S, DAddessi A, Ferraro PM (2017) The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urolithiasis and its urological treatments: a review.J Urol 198:268–273
Haley WE, Enders FT, Vaughan LE, Mehta RA, Thoman ME, Vrtiska TJ, Krambeck AE, Lieske JC, Rule AD (2016) Kidney function after the frst kidney stone event.Mayo Clin Proc 91:1744–1752
Rule AD, Krambeck AE, Lieske JC (2011)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kidney stone formers.Clin J Am Soc Nephrol 6:2069–2075
Chou YH, Li CC, Hsu H, Chang WC, Liu CC, Li WM, Ke HL, Lee MH, Liu ME, Pan SC, Wang HS (2011)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urinary stones of varying compositions.Kaohsiung J Med Sci 27:26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