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椎骨折使用椎旁肌間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方法:根据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两组使用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椎旁肌間隙入路,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均要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前一周,两组的VA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前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一周,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Cobb角纠正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使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患者出血少,疼痛轻,短期效果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胸腰椎;骨折;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1
脊柱胸腰段是脊柱前凸及后凸的移形部,也是应力集中部位,受到暴力冲击后会发生骨折。脊柱外科中,胸腰椎骨折是非常常见的一类症状,患者疼痛强烈,存在损伤部位压痛感[1]。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2-5]。传统的后正中入路需要将患者椎旁肌肉剥离,所以容易引起并发症,让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现代社会发展后,人们对椎旁肌肉的重要性有了深入的了解[4],我院选取了部分患者对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两种显露方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对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23至62岁,平均(46.25±2.03)岁;观察组患者26至60岁,平均(46.12±1.89)岁。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1)观察组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使用C臂机透视定位患者骨折节段,接着以骨折平面为中心,取后正中纵行切口入路,切开5~12cm,平均8.12cm,并寻找患者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将胸腰筋膜进行切开,沿多裂肌与最长肌钝性进行分离,显露出患者关节突和横突,使用电凝剥离患者小关节突的外侧部分,植入椎弓根螺钉,将预弯棒进行安置,并将复位撑开,术中透视满意,冲洗术野,将引流管放置其中,逐层缝合切口,手术顺利完成。(2)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切口入路,将引流管放置其中,逐层缝合切口,手术顺利完成。
1.2.2 注意事项 术后对患者进行复查,确定胸腰椎脊柱正侧位,使用X检查,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术前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术后视情况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制定康复计划。术后6周需要佩戴腰围和支具活动。叮嘱患者饮食清淡,多摄入蛋白质食物。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其中椎体前缘高度测量病椎及上下相邻椎体共三个椎体高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均要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前一周,两组的VA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前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一周,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Cobb角纠正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3 讨论
根据研究表明,胸腰椎骨折手术没有统一的适应症,患者没有神经损伤的骨折手术指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有人认为,如果椎缘体高度丢失50%,椎管阻塞30%,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而患者接受MRI检查,显示后部韧带复合体损伤则为手术适应证。此次我院就椎旁肌间隙入路效果进行分析,目前的医学表明,椎旁肌间隙入路不适用于需要椎板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手术。而现代医学技术发展后,证实,椎旁肌间隙入路是可以应用于椎管减压胸腰椎骨折治疗,对患者的脊柱进行翻修时,需要避开粘连部位。
总而言之,胸腰椎骨折患者可以选择椎旁肌间隙额入路手术方式,手术效果理想,出血少,创伤恢复快,临床中微创治疗效果突出,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何友智,罗为民,王永福,等.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中外医疗,2015,34(10):26-28.
侯德胜,王恒,仲文军,等.体位复位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2):99-102.
黄志华.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7):77-79.
黄大立,熊波,刘晓岚,等.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3-5.
曾铁军,雷文,唐亮.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5):20.
聂锋锋,张英华,黄寿国,等.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4):7094-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