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峰 唐新杰 刘海珍 杨丽娜
【摘 要】目的: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技术防治烧伤脓毒症,降低病死率。方法:8例特重烧伤病人休克期后出现烧伤脓毒症,采用德国贝朗血滤器,进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连续5-7d。治疗前后观察生命体征,检测电解质、血尿素氮、血气、降钙素原等指标, 根据病情及检测结果调整滤过液的配制。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各生命体征及各监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滤过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能有效减轻炎性介质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降低重度烧伤死亡率。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血液滤过
【中图分类号】R4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1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所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烧伤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炎症介质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主要因素,炎症介质参与了脓毒症反应过程。2017年3月-2018年6月我科采用连续性血液滤过辅助治疗烧伤脓毒症病8例, 清除部分炎症介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1-56岁;烧伤总面积50%-82%(三度30%-70%TBSA)致伤原因为火焰烧伤、沸水烫伤,6例合并休克。2例为伤后10小时内入院,其余均为伤后48小时以上由外院转入,以烧伤合并脓毒症住院,血培养为:铜绿假单胞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例病人均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1:体温>39.0℃或低于35.5℃,连续三天以上;2心率>120次/min;3:白细胞高于12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大于80%;4:呼吸频率>28次/ min;5::临床症状: 精神抑郁、烦躁或谵语;腹胀,舌质绛红、毛刺、干而无津表现。
1.2 治疗方法:积极补液抗休克、感染、营养支持,创面切痂自体微粒皮及大张异体皮移植术等综合治疗。床旁血液滤过方法: 行股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采用德国贝朗血滤器,滤液根据病人情况配制置换液:5%葡萄糖 1000ml、 0.9%氯化钠3000ml、10%葡萄糖酸钙 20ml、10%氯化钾 6ml、25% 硫酸镁3.2ml,另外补充5%碳酸氢钠125ml/h,根据病人情况调整置换液各电解质浓度。低分子肝素抗凝,血流量150-200ml/h,置换液3000ml/h,采用后置换模式。连续性血液滤过5-7d。血滤前后观察生命体征,检测电解质、血气、降钙素原。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计量指标资料采用t检验(见表1)。
2 结果
病人精神症状好转,谵语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心率下降至100次/min左右,呼吸改善,腹胀消失。治療前后监测指标效果良好。
3 讨论
3.1 烧伤作为一种强烈的创伤和刺激,可诱发体内细胞因子和各类炎性介质的释放,呈 “瀑布效应”,从而引起炎症反应综合征及烧伤脓毒症。血液滤过技术1977年应用于临床,可以持续性清除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 内毒素和活化的补体, 降低了炎症介质的峰值浓度, 从而减轻对内皮细胞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降低细胞对内毒素血症和菌血症的反应性, 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在脓毒血症发生的早期, 应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技术是清除炎症介质的有效手段,在降低各种炎症介质的同时,终止由此引起的瀑布反应, 从而减轻其导致的多脏器的功能损伤。
3.2 针对严重烧伤脓毒症状态下的炎性介质过度释放,使用血液滤过治疗能够有效的清除部分循环中的炎性介质,如外周血压性介质IL-1、IL-6、Il-8和TNF-α浓度降低的同时,在滤液中亦可检测到同样的炎性介质,血滤后脓毒症病人的症状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回升,这为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赢得了时间。
参考文献
柴家科,郭振荣,盛志勇等,血仿膜肝素吸附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烧伤患者高钠血症,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619-620
姚咏明,盛志勇,林洪远等,脓毒症定义及诊断的新认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5)321-324
龚振华,姚建,季建峰等,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烧伤脓毒症的研究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1.6(2)255-258
李春梅,陈江华.血液净化治疗在脓毒血症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06,4(4)1-4.
姚咏明,林洪远.脓毒症发病机制与诊治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4)35-40.
寇秋野,陈娟 ,欧阳彬等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197-1199.
寇秋野,管向东.血液净化时超滤量与细胞因子清除关系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