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体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作用探究

2018-02-18 02:11:14孙继玲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

孙继玲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开展良肢体位包括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5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实施良肢体位摆放。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观察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患侧肌肉痉挛得到有效防治,还可以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关键词】良肢体位摆放;脑卒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2

目前,脑卒中发病率逐年递增,其诸多并发症如偏瘫、失语、活动障碍严重影响病人及家属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以肢体功能障碍为表现的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减轻并发症,让病人早期生活自理,回归到社会和家庭,是我们医疗护理工作人员面临的难题。康复医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发展,在脑卒中的治疗中疗效肯定,特别是早期康复的介入,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使患者最大程度地从身、心两方面的伤害中逐渐恢复,早日回归社会。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且此病的病亡率较高,据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前三位死亡原因,脑卒中具有病亡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三大特点。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易对患者的各项功能造成障碍,多发的为偏瘫、无法说话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良肢位摆放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研究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5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全组年龄在52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9±8.2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全组年龄在55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25±6.4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方法 对照组采取控制血压,给予降低颅内压药物脱水治疗,改善脑血管循环,给予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需要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每隔2小时为患者变换1次包括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以及坐位摆放在内的体位。在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锻炼的时长以及时机,患者早期主要需要仰卧位摆放、健侧卧位摆放以及患侧卧位摆放的训练,这三种训练需要循环交替进行,一种摆放方式持续1-2小时即可,避免患者产生其他并发症,同时可以增强患者患侧位不同程度的刺激。对患者坐位摆放的训练应该在治疗后期开展,并且叮嘱患者及家属对良肢位摆放的要领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患者踝关节要维持中立位,防止趾屈以及内翻的发生。医务人员需向家属讲名每种体位的具体摆放方式以及作用,督促患者及家属认真落实。

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患侧肢体运动能力,使用Fugl-Meyer评分进行评估,分数越高代表功能越好。

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表示,均行正态分布检验,采用双侧检验,比较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组间比较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分数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观察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三、讨论

如今,脑卒中发病率近年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该病发病快、起病急、致残率高以及致死率高,极大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会患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偏瘫是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因此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水平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防止患者产生痉挛,对患者的患侧肢体及关节功能、肌肉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可以使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而且及早进行良肢位摆放还可以大大降低偏瘫患者患上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及肌肉痉挛等并发症的概率。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通障碍导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中风是脑卒中患者极为常见的症状,严重脑卒中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的伤害,若不能及时治疗,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随着我国老龄化人日益加剧,脑卒中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式都是通过药物和常规护理,但是治疗效果不佳。由于神经功能受损,患者只能长期卧床,导致肢体水肿、恢复缓慢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寻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护理方式极其重要。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即在患者入院时便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是为防止患者肢体肌肉发生痉挛而采用的被动地使患者变换体位的方法,该方法还可以提高对患者肢体的刺激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良肢位摆放早起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患侧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总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患侧肌肉痉挛得到有效防治,还可以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王秀娟.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5):10.

李玉红.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的护理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2):48-49.

邱青青,蔡珍芝,温金凤,等.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10.

戴翠梅.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8):13-14.

王振玉,何云燕,安中平.不同肌力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良肢位护理执行情况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6,24(2):12.

李玉红.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的護理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2):48-49.

梁爱红.良肢位摆放及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7,4(14).

猜你喜欢
康复护理脑卒中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PCI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后的康复护理分析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康复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30:20
脑卒中患者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04:21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