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丽琼
【摘 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产妇护理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护理措施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自2013年7月-2018年7月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瘢痕妊娠产妇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其家属采纳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24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综合模式护理措施,最终观察两组在分娩过程中出血量、治愈率、子宫切除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分娩过程中出血量、治愈率、子宫切除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产妇护理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子宫出血量、切除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治愈率,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1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接近5%,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子宫出血,严重者需行子宫全切,对产妇生命、生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后果[1]。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早期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2]。我院对2013年7月-2018年7月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48例瘢痕妊娠产妇进行研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得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自2013年7月-2018年7月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瘢痕妊娠产妇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有剖宫产史;②符合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诊断标准[3];③均知情并同意本次护理。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②凝血功能异常的。按照患者及其家属采纳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24名患者。其中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34.3±5.4)岁,剖宫产病史在(11-56)个月,1次人流19例,2次人流5例。实验组产妇平均年龄(33.9±5.1)岁,剖宫产病史在(10-54)个月,1次人流17例,2次人流7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手术方式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措施,包括护理人员在产妇入院前进行入院告知宣教、遵医嘱给药、定期查房、产妇会阴护理等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严密观察:瘢痕妊娠的产妇具有阴道大出血的风险,在入院后密切观察其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意识、精神状态、记录24小时出入量、肤色、意识等。在出血早期由于血压存在代偿机制,所以产妇在早期并没有变化,观察产妇腹部是否出现压痛、反跳痛,阴道是否出血,一旦出现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心率加快等表现说明病情加重,护理工作中增加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意识及处理能力,为抢救赢得更多时间;②一般护理:维持室内安静、清洁,避免人员过多,将温度及湿度调整至产妇舒适条件。对于出血过度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者导致产妇意识丧失,即刻通知值班医师,首先给予低流量吸氧,在吸氧过程中观察患者神志变化,防止出现并发症。立即采用左侧卧位。建立有效的静脉液体通路,可以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在配血结果未汇报前遵循“加、减、乘、除”方针首先给予先“晶”后“胶”,在输液速度上可以适当加快输液速度,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避免出现肺水肿;③心理护理:产妇对瘢痕妊娠认知不足,并且对接下来治疗方式、时间等不够了解,容易引起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护士应该亲自去产妇床前进行访视,与产妇进行交流,将瘢痕妊娠的诊断、治疗、预后告知产妇,耐心倾听产妇的困惑,仔细的对产妇疑惑进行一一解答,为了增加其治疗信心和依从性,还将我科室成功救治的案例对其进行讲述,治疗的操作流程告知产妇,协助产妇术前练习手术卧位、术后床上饮食、饮水、排便等生活习惯[4];④用药指导:针对产妇用药,护理人员应该进行科学的指导,对其进行治疗药物有关知识的讲解,如:治疗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不良反应告知产妇及其家属。如果产妇焦虑导致睡眠质量差,可以采用去甲羟基安定,对焦虑、紧张、失眠、头晕效果较好,在用药期间加强观察,是否存在恶心、头昏、阴道出血等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⑤健康宣教:产妇早期身体虚弱,早期可以在床上进行深呼吸、缩肛运动,待身体耐受时可以进行伸腿、腹背、仰卧起坐和腰部运动,逐渐过渡到全身运动,锻炼过程循序渐进。出院前对其进行康复知识宣教,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为了促进产妇恢复,3个月内避免性生活,2-3年内应严格避孕,定期复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如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时及时应该来院就诊。2-3年后再次妊娠时避免再次出现瘢痕妊娠,应定期进行阴道超声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分娩过程中出血量、治愈率、子宫切除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治愈标准:无不适感、出血后可以及时止血并且子宫完整。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其中满意度分为三个维度,包括: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统计数据按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等形式表示,计数采用t检验,计量对比采用率形式,采用X2检验分析,当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血量、治愈率、子宫切除率情况 实验组在分娩过程中出血量、治愈率、子宮切除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满意度为66.67%,两组满意度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剖宫产逐步成为解决阴道难产及其他孕期并发症不适宜自然分娩的一种重要医学手段。然而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指征的逐步放开,我国剖宫产数量正在不断提高,由于近年来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很多剖宫产术后的产妇会二次妊娠。妊娠后有部分产妇的囊胚会着床在上次剖宫产术后的愈合切口瘢痕中,这就导致了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从妊娠部位来讲,瘢痕妊娠属于一种异位妊娠,发生率占到异位妊娠的6%左右[5]。这种子宫由于瘢痕的厚薄不均匀,而且子宫肌纤维几乎没有弹性,所以再次怀孕可能会发生子宫破裂或者产后出血等问题。
为了避免产妇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样才可以使产妇的生命、生育得到保障。由于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一旦发病,其病情较急、病死率较高,我科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较高,病情具有预见性护理能力,针对实验组的产妇,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了入院后严密的病情监测,对产妇进行了交叉配血和静脉液体通路建立,完善了急救护理措施,对产妇进行用药指导等,这些护理措施使产妇顺利通过了手术,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和子宫切除率,因此实验组在分娩过程中出血量、治愈率、子宫切除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使产妇从内心真正接受该疾病,变焦虑、抑郁、不配合为治疗充满信心和高度的依从性,因此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康承虹[6]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产妇护理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子宫出血量、切除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治愈率,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刘玉洁,宗利丽.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研究现状[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6,43(1):99-102.
王皎皎.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患者的诊治与护理进展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2):366-367.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计划生育学组.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專家共识(2016)[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8):5-9.
唐玉泉. 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疗设备,2016(C00):168-169.
李杰,高建华,郑建华,等.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疗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2):370-372.
康承虹. 综合性护理对疤痕妊娠产妇的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