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成人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2018-02-18 02:11:14杨婷何美玲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神经阻滞护理

杨婷 何美玲

【摘 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成人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成人上肢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2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对照组应用盲探穿刺找异感法实施肌间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并给予护理干预,对比2组麻醉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Horner综合征、麻醉阻滞不完善、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58%, 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为理想,而且不良反应少,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肌间沟通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2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对臂丛神经支配区域的神经传导进行麻醉阻滞,多在上肢手术中应用。传统盲探穿刺找到异感法对比,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可视化操作,经超声图像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的分布和麻醉药物的扩散效果[1]。本次研究中取200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不同穿刺方法比较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为理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成人上肢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大出血、休克、精神紧张、意识不清、凝血功能异常及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2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9例,女31例;年龄18~65岁,平均(35.9±6.2)岁;ASA分级:Ⅰ级72例,Ⅱ级28例;手术类型:皮肤外伤15例,肌腱损伤11例,小血管损伤17例,神经损伤20例,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16例,拔甲5例,其他16例;观察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18~66岁,平均(36.2±6.1)岁;ASA分级:Ⅰ级70例,Ⅱ级30例;手术类型:皮肤外伤16例,肌腱损伤12例,小血管损伤18例,神经损伤19例,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15例,拔甲6例,其他16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以比较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时均监测心电,开放外周静脉输液,其中对照组应用盲探穿刺找异感法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药选择0.25%罗哌卡因20mL复合舒芬太尼5μg。观察组应用超声(万瑞M9)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醉药和对照组一致。术中麻醉效果不佳时静脉增加2mg的咪达唑仑和5-15μg的舒芬太尼。术后观察,6h后患者未见明显不适感可以直接回家休息,若生命体征不稳定要办理入院治疗[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麻醉情况:麻醉操作完成时间(穿刺到推药结束)、麻醉起效时间(推药后到针刺皮肤疼痛消失)、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针刺疼痛消失到伤口有疼痛感)[3];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包括Horner综合征、麻醉阻滞不完善、局麻药中毒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表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麻醉情况

观察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比较2组不良反应

观察组Horner综合征、麻醉阻滞不完善、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意外伤害伤也不断增加,导致上肢受损患者增加,大多皮肤外伤、肌腱或小神经、血管等受损在急诊清创缝合就可以及时出院。臂丛神经阻滞对成人上肢手术进行麻醉,可以避免全麻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可以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还能具有镇痛效果[4]。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成人上肢手术中应用同时还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对护理措施的应用体会如下:①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手术流程的讲解,以此使患者增加对病症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了解,减轻不良情绪和应激反应。②术前评估:术前,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对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的异常进行评估,提前做好对应解决措施。③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人员常规操作设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理变化等,与操作医师做好配合手术工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医师处理。由于患者为清醒状态,护理人员要与患者有效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患者术中出现负面情绪。④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以此帮助患者释放情绪,完成后续操作,指导患者术后会有轻微疼痛,这是正常的现象,避免患者疼痛时产生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李日长,陈丽辉,元春梅.彩色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联合肘部尺神经阻滞在急诊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7):159-160.

肖春龙,张应平.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1(1):46-47.

余昌伟,陈金保.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8,39(2):182-185.

刘溪,王爱忠,赵达强,等.超声引导下完全上肢神经阻滞臂丛神经入路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学,2014,6(37):469-547.

猜你喜欢
神经阻滞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养生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10:00:04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40:16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2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联合心理干预对神经阻滞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神经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2015年15期)2015-07-07 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