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唐鹏伟 王荣崧 刘文
【摘 要】目的:观察运动针法结合自制温经止痛包熨烫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运动针法结合自制温经止痛包熨烫治疗,后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75.0%,对照组治愈显效率50.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动针法结合自制温经止痛包熨烫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运动针法;温经止痛包;熨烫治疗;急性期肩周炎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2
急性期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夜间或遇寒时疼痛加重及关节功能轻度受限为主要表现,临床上以常规针刺、推拿、痛点封闭等为常用治疗方法,能取得一定疗效。但该病多为中老年患者,病程长,急性期疼痛剧烈,不能耐受较强针感、较重手法,临床观察患者难以坚持治疗,从而影响疗效。我科采用运动针法结合自制温经止痛包熨烫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患者易接受且缩短疗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40例在我院治疗肩周炎的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运动针法结合自制温经止痛包熨烫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运动针法:患者取坐位,先取阳陵泉穴,随咳进针;再辨肩周炎病在何经:肩前疼痛、肩后伸疼痛属太阴经证,取鱼肩穴;肩外侧疼痛、肩外展疼痛加剧属阳明经证,取三间穴;肩后侧疼痛为主,肩内收疼痛加剧属太阳经证,取后溪穴;常规针法,平补平泻,捻转得气同时患者主动活动患侧肩部,动作由慢到快,做肩关节活动,以能耐受为度。活动5分钟休息2分钟,活动3组取针。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2.1.2 熨烫治疗:本科协定中药组成:蜀椒、干姜、肉桂、小茴香、丁香、莱菔子等。将中药打粉,加入300g食用盐后放置锅内加热后取出,放入双层布袋,然后将布袋置于患肩痛处回旋熨烫。开始时轻快,随着布袋温度的降低,用力强速度慢,每次20分钟,每日2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常规取患侧穴: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等,常规手法进针得气,接通电针仪,每次选3-5穴,连续波强刺激30分钟,再以TDP灯照射患肩。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2.3 评价方法:参照《疼痛诊断治疗学》[2]中有关疼痛与功能受限评分制定。疼痛分级评分: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影响,计1分;中度疼痛、夜间时有痛醒,计2分;重度疼痛、彻夜难眠,计3分。活动受限分级评分:轻度受限,计1分;中度受限,计2分;重度受限,计3分。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算差值,差值越高疗效越佳。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积分差值为该患者治疗前病情的综合积分值。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功能明显改善,差值在2分以上。好转:症状减轻、功能改善,差值为1分。无效:症状及功能无变化,差值为0分。
2.4 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x2检验。
3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下表。治愈显效率治疗组为75.0%,對照组为5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4 讨论
肩周炎的临床分期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恢复期。其中急性期肩周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夜间或遇冷加重,甚至因此而影响睡眠。部分患者伴有肌肉痉挛和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但主要是局部急骤而剧烈的疼痛反向性地引起肌肉痉挛。因此,肩关节本身还有一定范围的活动度。
临床上根据本病急性期症状特点,结合中医“辨经论治”及现代“生物全息”理论,我们认为阳陵泉是治疗肩周炎的经验要穴,其属八脉交会穴之筋会,可以治疗一切筋病;鱼肩穴为张树中教授根据“生物全息理论”在鱼际下0.5寸处第一掌骨桡侧肩部的全息对应部位,其归属手太阴肺经,临床常用于治疗疼痛部位在肩前部的急性肩周炎患者;三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如若病痛在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线上,可针三间穴处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临床上发现急性期肩周炎患者不论其疼痛和功能受限程度如何,牵扯的经脉越少,治疗效果越好,如果疼痛范围大,说明病在多经,治疗时一般应首先治疗疼痛最甚的经脉。
中药熨烫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医的外治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温热药力,将药性通过体表皮窍透入关节,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行气止痛的功效。我科协定处方来源于《黄帝内经》,结合科室多年使用中药熨烫疗法改进而来,其中蜀椒、干姜、肉桂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小茴香、丁香、莱菔子行气散寒止痛,食盐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将中药热盐包敷在患者肩关节疼部位,可以使药味透过皮肤,达到消肿止痛、祛寒除湿、通顺经络的效果,能有效的改善夜间冷痛,而且在家自己也可以方便操作,见效快,患者乐于接受[3]。
传统针法明显忽视了运动作用[4],同时电针疗法强刺激,留针长,患者不活动,会妨碍局部气血流通,因此不少患者针刺后有疼痛加重的情况。运动针法以“ 动”贯穿治疗过程,强调远端刺、局部动,真正的坚持“以动为用”,从而达到“动则通、通则不痛”的目的,加之配合温经止痛包熨烫患处能够有效的维持局部气血运行,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实验结果表明,运动针法结合自制温经止痛包熨烫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疗效优于常规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方法,效率高,且简便易行,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高树中.一针疗法[M].山东:济南出版社,2006:58
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01—209.
中药热盐包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肠蠕动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袁2012,16(24):89-92.
李红,陈尚杰,张家维. 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 按摩
与导引, 2007,23(10):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