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生态设计

2018-02-16 11:12:57吴佳玲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水区滨水景观

韩 晴 吴佳玲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鞍山 114000)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围绕城市滨河空间的生态设计展开,滨水空间的发展由最初的农业运输到工业生产,最后到休闲游憩的功能变化,不难看出人类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人们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设计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则在于此,它既可以为都市中繁忙的人们提供一块暂时忘却工作和生活里烦心事的忘忧地,也可以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2 研究的基本问题

怎样的空间才是真正贴合人们内心期盼的设计呢?城市的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载体,比起其他形式的公共空间具有更强的空间创造力和塑造力,而滨水区的生态设计则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发现滨水区空间的问题

2.1 滨水景观空间的发展历程

我国自古以来关于园林设计方面的造诣十分之高,如拙政园、留园等,而现代的滨水景观却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涌现出一股设计思潮,但总体设计仍稍显稚嫩,很多设计功能单一,思路不清,风格混乱,缺乏整体性和层次性。随着现代滨海城市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对于城市其自身的风格与个性的要求随之增长,滨水区的开发则随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度。

2.2 滨水区开发现状

近些年我国关于滨水地区的环境整治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许多大城市的滨水区已经有了崭新的面貌,如上海,天津,大连等。但滨水区设计仍旧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如生态系统的失衡,开发模式的的单一以及盲目和功利性的开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人民所期盼的宜人的滨水娱乐休憩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实现。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城市滨水区的生态设计,进一步提升滨水区的环境质量,满足社会对滨水区活动的各种需要。

3 影响滨水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3.1 生态敏感性

滨水区的生态系统是复杂多样的,众多的自然生态造成了其生态的敏感性。在进行环境设计的时候要着重考虑到滨水区的这一性质,针对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对待,包括湿地,野生动物,水质等问题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积极呼吁保护自然生态,滨水区作为公共空间要为人们所使用,是与人们生活所密切相关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3.2 开发形式的单一

目前我国关于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形式大多是偏向单一的模式,绝大多数的滨水区仍被传统的产业和以水为生的工业基地所占据,人们能直接接触到的滨水区还是少数的。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设计中没有从人的内心出发,使得滨水区的休憩娱乐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是造成城市滨水区景观功利化现象的元凶。

4 针对城市滨水区问题的生态设计

4.1 还原自然生态滨水环境

自然的生态景观是人们所向往的景观形式,临海城市中最具自然特征的就是滨水空间,而关于亲近自然,古时就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心得,创造一种虽然人在建筑之中却仿佛身处自然的境界。这样的造园经验放到今日依旧适用,因其都是源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引发出来的。滨水区的生态建设也要遵循这样的原理,把原生态的生态设计应用到城市的滨水空间中来,创造自然状态的滨水景观。

将自然作为创造原生态滨水环境的基准,回归自然,将人工的设计手法隐匿于自然之中,利用自然的资源与元素,恢复原生态的水质环境。以自然的手法修复自然,如利用地形凹陷,形成天然的蓄水池,将取代人工修筑的堤坝等;种植树木,植物等,用以净化水质和提升空气质量;给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使滨水区拥有更为完整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在对滨水环境进行生态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人和城市与其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要把握人内心的需求,处处体现对人性的关怀,不仅要创造一个美丽的环境,更为重要的还要设计出一个适合人们活动和发泄内心情感的平台。滨水景观应以绿色为主,辅以自然式的地形,或者抽象于自然的地形,大的乔木,各种各样的地被。滨水驳岸的处理也要更加趋近于自然,运用的材料应多为乡土化的、生态的材料。各种景观构筑物和建筑也体现对自然尊重,如使用木质的或者石质的等等,使人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真正达到人在滨水景观空间中,与景观相容和共鸣、与自然谐发展的境界。

4.2 景观空间层次

设定特定的空间环境,创造独特的空间感受,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空间层次来达到这一目标。将空间划分为:开始-过渡-高潮-终点的空间序列,使人在不同的空间中体验不同的感受,在滨水区可以用长廊,观景平台,和亲水活动平台来营造这一氛围。以长廊为开始,经过曲折蜿蜒的小路,同时在两侧辅以绿植点缀,树木摆放的位置和树型的大小也要有序列的变化,最后到达观景平台;观景平台则是一个比较开阔的空间,要有良好的景观,与水面相呼应,有所联系;滨水空间的高潮部分则是人们能与水亲密接触的地方,可以通过观景平台逐渐接触,形成亲水地带,要以人能够体验到为宗旨进行生态设计。

4.3 空间的营造

城市滨水公共活动区以开放空间为主,同时辅以半开放空间和私密空间,使空间变化更加丰富多样。不同形式的空间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开放空间是全天候开放为市民活动和交流的场所,是社会中公共活动和举行聚会的公共场所;半开放空间是属于过渡空间的一种,在城市滨水空间中属于连接城市与海、湖泊的作用,如长廊、休闲区等;私密空间则是通过建筑或其他形式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具有私密性质的心理感受,如建筑中的卧室或是城市中的内部道路等,在滨水区中适当放置一些私密空间,供市民安静的享受人生也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良好的滨水公共活动空间要具有统一和谐的整体性,适用于各种人群活动的实用性,亲水性与可达性,以及利用不同空间形式营造出的丰富的多样性。

5 结语

本文主要以城市中滨水公共空间的生态设计部分进行了研究,以及探索生态在滨水区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所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在城市景观规划方面利用原生态的自然形式,亲水地带的规划设计,增强与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法对提升滨水空间的整体性,亲水性与共享性。充分考虑到把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在城市的景观规划中加入更多具有共享性的公共设计,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作为设计的核心,为人们创造更加适宜居住的城市环境。

[l]李德华,主编,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2]刘滨谊,等.著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水区滨水景观
景观别墅
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 05:27:54
火山塑造景观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 08:37:24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英国城市更新研究——以克莱德滨水区为例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10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5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