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南
从混沌不知所悟到灿烂走向辉煌,从自然的人化到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不提的美妙滋味。在其中,从楚辞到汉赋,从庄周到“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最令我为之向往和探寻的是楚汉时期。在我们的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是弥漫着一片奇思妙想和炙热感情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①这是李泽厚先生所评价的楚汉滋味。
在这里,它们有着各自更为深层的历史寓意和意识形态,并不只只是简单的一个图腾或是纹饰而已。相反,我认为他们是先人以动物为符号象征来传达一个情感热烈奔放的浪漫世界。而我想要探讨的就是自己对于汉代四神纹的一些浅薄理解以及先人的原始情感表达。
四神纹,古代寓意纹样。汉代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种。《山海经》中曾今描述过这样的片段:“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等。②。在东方传说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③
在四神纹中,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便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④在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为白。⑤
《诗经.商颂.玄鸟》曾经这样形容过朱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⑥朱雀又可说为凤凰或玄鸟。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
在《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即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
从这些古代书籍中的解释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中它们是至高无上的神物,是古代人们强烈的美好表达。这似乎也有意无意的说明古人的宇宙观是葱茏氤氲、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生命在他们看来是流动且迂回的,是可称之为“气”的生命和审美哲学。
四神纹的强大的生命力和代表性,充分的展示着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和魅力。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注入其中,使其不仅仅是一个纹案,更是这浩瀚世界中古人生活过,热烈过的存在。
李泽厚先生曾经说过章学诚先生说《易》时,提出过“人心营构之象”,或许从远古时期的神秘图腾开始便是先人的“人心营构之象”了吧,经过漫长的发展,汉代的营构之象在四神纹这里有着极大的表现。若不是对生活有着莫大的热情和喜爱,又怎会创造出这么极致浪漫的纹饰与传说呢?只有希望这种生活能够永久的存活和延续,才会在艺术上使其对于现实生活的一切都尽善尽美的去描述去绘画,使它们丰满的、尽可能的全都表现展露出来。这便是意念之在,从最初对自然的崇拜到主张自然与人和谐共处。
这都是古人智慧结晶与自我的情感表达,大抵当时的人们内心是充实丰厚的,才会创造出如此直达内心的艺术,无须纷繁复杂,就是极致的“拙笨”,反而显露出了另外一种安静而厚重的力量。
汉代四神纹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描绘显然没有后期的那么灵巧和活灵活现,但是却额外显露出了一些大气磅礴和粗重笨拙之气来。“气势和古拙”是李泽厚先生对于汉代艺术基本美学风貌的评价,而我也从其中有着更多的理解和抒发。
楚汉时的浪漫主义是在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着一定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但是他又不同于先秦的理性精神。朴实而干脆纯净,气度深沉而庄严,莫过于汉代审美美学的特征之一吧。随着文化的兴起和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的觉醒,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开始对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有了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正是因为如此,汉代艺术尽管粗重笨拙却不失厚重大气,心胸如此之开阔,历朝历代实属罕见。我认为在此之中,他们是在用着一种“生命的态度”,来创作来生活来呼吸,这是一种贴近生命的态度,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生命的本然意义。
四神纹在外形给人一种“质朴,粗拙”的感受,但是其中却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之美。它包含了我们对于自然之物和社会各个层面的认知和感悟,是一种内在含义的外化和物化。汉代恰恰是这样一个朝代,是在那浪漫狂放的浪漫主义下,人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领悟之后的一种“古拙气势”的美!
注释:
①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67.
②《论衡·物势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7).
③同上
④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u7LiD3h8-I5 FNQGEBq7tyEk-Ub9B710XoWF8pXpcUNRW40gnq5I0ALxpvYiJajqykKvAy7Vk6HwEQ8tPKOA8a
⑤同上
⑥同上